夏家店遺址群

夏家店遺址群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王家店鄉夏家店村英金河北岸。1961年發現並發掘,文化堆積層分兩層,下層距今四千多年,相當於商代早期,出土陶器以夾砂灰陶為多,夾砂褐陶和泥質灰陶次之,還有夾砂紅陶、泥質黑陶,以手制、質硬、火候偏高為特點,有鬲、鼎、盆、罐、缽等,還有鏟、斧、刀、錛、環等磨製石器和骨蚌器,是中國北方青銅時代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內蒙古自治區
夏家店遺址群VI-30

簡介

夏家店遺址群夏家店遺址群

夏家店遺址群位於赤峰市松山區王家店鄉夏家店村北,總面積約38萬平方米,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和戰國時代文化遺存。1960年中國考古研究所發掘,確認了兩種青銅文化,並命名“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夏家店遺址群共九處遺存,並以居住址為主,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基本相同。多處文化類型相同的聚落遺址,很可能是規模較大的社區性聚落群。夏家店遺址群對於研究夏家店下層文化至戰國時期的人口規模、社會結構、生活習俗及埋葬習俗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價值,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夏家店文化的確立,對於中國考古學體系的構建、中國文明發展進程的探索、東北亞地區文化交流的研究均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夏家店遺址是中國北方青銅時代早期的遺址。其文化內涵包括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內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銅器、玉器、骨角器等遺物,其中以在夏家店下層文化層內發現的青銅器最為重要,其生產技術水平足以與同時代中原地區最發達的文化相媲美。

年代

下層為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上層為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300年。

發掘年代

1960年 

意義  

 
..
夏家店遺址是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命名地,它的發現為探尋中國北方青銅文明提供了重要資料。遺址面積38000平方米,現已揭露城裡部分3500平方米,其中包括150座房址、150座窖穴。 從院落整體布局來看,每個院子都有主房、配房、窖穴,可以看出當時的家庭組合方式。 院與院之間有公用的界牆、小巷,可以看出當時家庭與家庭之間的關係;。 聚落中心位置有一處地勢高、建築規格宏偉、房前還有一個小廣場的院落,可以看出這家主人地位比較高,說明當時已經有了明顯的等級區別。 這一切都證明了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社會發展水平已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遺址發掘現場近日又有新發現,考古人員在對遺址進行普探時發現了一個多達171座墓葬的墓葬群,該墓葬群位於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遺址南坡。考古人員已經開始對墓葬群展開挖掘,現在整個揭開面積為3400平方米,揭開的墓葬10多座,還有3座灰坑。從已經挖掘的墓葬情況看,有的墓葬埋葬深度為20多公分,有的墓葬埋葬深度達到2米,都是無棺無槨的單體墓。這次挖掘主要是想解決二道井子聚落人種的變遷,包括整個居民的構成及墓葬的埋葬習俗,對以後的夏家店下層考古學研究提供第一手的墓葬材料和體質人類學材料。整個遺址群面積為7000多平方米,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計畫挖掘其中的5000多平米。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遺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是目前發現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被評選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上層文化

北方地區的一種青銅器時代文化。因1960年在今屬內蒙古赤峰夏家店發掘確認而得名。分布範圍和夏家店下層文化大體相同。其年代據所出青銅器及碳—14法測定,
骨針骨針
大致相當西周到春秋早期。陶器多夾砂,質粗松,火候低,皆手制。有些器形有明顯特徵,如鬲的空足大多為淺而圓的半球形,不分檔。房屋有半地穴的,也有地面的,房外有貯藏用窖穴。墓葬為土坑豎穴,有的有木質葬具,有的則以石塊圍築。男性墓主有的隨葬戈、矛、短劍、鏃、飾牌等青銅器,並有隨葬成組禮器。夏家店上層文化與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顯著不同,反映了商、周之間這個地區所發生的重大變化。

下層文化

陶器陶器
當中原地區由新石器時代經過銅石並用時代而進入青銅時代的時候,內蒙古地區的先民們也已開始使用青銅器。由於建國前在內蒙古地區只零星地發現的一些青銅器,
陶器陶器
使得人們誤認為內蒙古地區不可能出土青銅器,而內蒙古地區青銅文化的“北來說”、“西來說”,更是從根本上否定了內蒙古地區存在青銅時代文化,從而否定了中國北方青銅文化的存在。50年代以後,在中國北方地區陸續發現了一些青銅文化遺址遺蹟,如:遼寧省左縣馬廠溝發現的一組有郾侯銘文的青銅器;內蒙古寧城縣南山根、遼寧省朝陽十二台營子以及遼寧錦西縣烏金塘等地發現的春秋時銅戈式墓葬。60年代以來,又發現和分辨出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等青銅文化,從而使人們確定了中國北方草原青銅文化的存在。有力地駁斥了中國北方青銅文化的“北來說”和“西來說”。
1960年在內蒙古赤峰市發掘出的夏家店下層遺址中分辨出一種具有明顯特徵的青銅文化,命名為夏家店下層文化。它的年代晚於中原的龍山文化,並不晚於黃河流域早期青銅文化,屬夏商時期北方青銅文化。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陶器製法有泥圈套接法、輪制、模製三種,前一種是本地區制陶的傳統工藝,後兩種可能是由外邊借鑑而來。陶器中一筒形鬲為典型器物,富有特色,是其它文化所沒有的。陶器以灰色陶為主。陶質油砂質陶、夾砂陶、泥質陶。器表除素麵外,多飾繩紋,籃紋和附加堆紋也占有相當比重,有的尊、豆、筒形鬲等擬制陶器普遍施一層褐色或黃色陶衣。也有一些彩繪陶。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生產工具主要還是石器,主要有打制和磨製的鏟、斧、刀、錛、鑿等。另外在夏家店下層遺址中還發現很多的骨器,尤以錐和鏃最多。住址中還堆積有豬、狗、羊、牛和鹿科動物的骨骼,以豬骨較多,說明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馴養的動物是較多的。
夏家店下層文化中還發現有卜骨,特點是用牛、鹿等動物的肩胛骨或較厚的長骨做成長條形,鑽好圓穴的鑽,然後在鑽內灼炙,這與同地區時代較早的富河文化及時代較晚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卜骨都不同,它們的卜骨都是有灼而無鑽、鑿。
陶器陶器

許多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中都發現有青銅器,但數量不多,而且多為小型工具或裝飾品。從遺址中出土的銅刀和鏃等,形制與商代的一樣,但出土的銅耳環則不見於商文化,應是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青銅器。從赤峰市敖漢旗大甸子墓葬中出土的小型銅鑄件來看,這裡的人們早已脫離使用金屬的初級階段;而從不斷發現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大型青銅器來看,更能夠證明夏家店下層文化是與黃河流域青銅文化並存的早期北方青銅文化。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房址多在沿河兩岸的高地,房址周圍常有土牆和壕溝作為防禦設施。房址可分為地面建築和半地穴式兩種,數量有數十座至百餘座。土牆多以石塊或夯土製成。莫金河兩岸石城堡群反映了當時已建立起統轄多個古國、獨霸一方的方國,標誌著夏家店下層文化已進入國家發展的第二階段,對中華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傑出歷史貢獻。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墓葬排列密集而有規律,都是長方形豎穴墓,多為單人葬,葬式多為側身直肢葬。但墓中箱形葬具不同,有木製、石制或以土坯壘砌而成。墓內都有隨葬品,從隨葬品來看:女性以紡輪隨葬,男性以斧、箭等隨葬。墓葬中雖保留著氏族社會的傳統,但已看出男女分工和貧富差別。赤峰大甸子墓地貴族大墓出土的代表權力的銅手杖、精美玉器、仿中原銅器的彩陶禮器等都反映出當時較為複雜的社會結構。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分布範圍很廣,北部越過西拉木倫河,南面越過河北省拒馬河,西到張家口宣化一帶,遼河以西包括京津地區在內的燕山南北,都分布著這種文化遺址、墓葬和遺物。內蒙古地區主要分布在赤峰市、哲里木盟南部、錫林郭勒盟東南部。夏家店下層文化是西遼河地區獨立發展和延續下來的早期青銅文化,它同中原文化相比,不僅不落後,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更為先進,這表明夏家店下層文化不僅保持了自己獨有的特點,還與其它文化有很好的交流,從而使得他的文化發展的更為迅速。

玉器玉器

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都因首次發現於松山區王家店鄉夏家店村而得名,為中國北方青銅文化。青銅時代在中國歷史上主要指夏、商、周至春秋時期。夏家店下層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為中國北方早期青銅文化,範圍以赤峰為中心,東至遼寧西部,南達京津地區,西到張家口以東,北抵西拉沐淪河流域,其中大量山城遺址最引人注目。夏家店下層文化的經濟結構以農業為主,兼畜牧業和狩獵。主要農業作物為粟和稷,其農業文明不晚於中原地區。出土的彩繪陶器系用紅白兩彩在烘製後的陶器上繪有饕餮紋、雲雷紋、蟠螭紋、龜蛇紋等圖案,與商周時期青銅器同等重要。夏家店上層文化屬晚期青銅文化,距今3000年左右,分布範圍北至查乾沐淪河、烏爾吉沐淪河流域,東南到凌河上游,東北至敖來河、孟克河,西南達承德地區,以西拉沐淪河和老哈河流域最為密集,系中華民族史上影響較大的北方少數民族東胡族所創造,被史學界稱為“東胡文化”。先後出土了多為本土鑄造的大量青銅器,融中原和漠北青銅文化於一體,與中原同期青銅文明互相影響、互見短長,工藝精湛,特色鮮明。夏家店遺址群面積380000平方米,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夏家店上層文化祭祀遺址

有關考古學者在赤峰市西郊海拔1083米的岱王山頂發現一處面積為1.5平方公里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祭祀遺址。專家們認定,這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遊牧民族祖先使用的祭祀遺址。

..

據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秘書長張國強介紹,大型祭祀遺址位於赤峰市松山區上官地鎮三義村西南5公里處的岱王山頂,遺址分布格局為祭祀遺址主體——墓葬群——居住址。該遺址集祭祀、墓葬、居住於一體,規格較高,文化特徵明顯。橢圓形的主體建築在1083米的山頂,面積8000多平方米,三層台面呈階梯狀,外側為砌築石牆,依山而建。主體建築內發現了大量的陶罐、陶鬲等器皿殘片和少量石器及人骨骼。
在相對較低緩的的地段有相對獨立、規模較大、連續埋葬的普通墓葬區,分布在主祭祀區西南和東南部。從盜掘墓坑和排列順序推斷,墓葬總數約在450~500座。墓葬行制為典型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石板墓。據介紹,墓穴中有青銅物如頭盔、甲冑出現。在墓葬區外平緩向陽地段有普通居住區,面積為25000平方米左右。這樣,主體、墓葬群、居住址呈三角形構成了夏家店上層祭祀遺址群。
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席永傑說:“這處大型祭祀遺址的發現,對探討草原青銅文化和北方遊牧民族的祭祀和宗教活動有重大學術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