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上

壩上

“壩上”是一地理名詞,特指由草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帶,又因氣候和植被的原因形成的草甸式草原。內蒙古高原南緣俗稱“壩上”。這裡平均海拔1486米,夏季氣候涼爽,境內生態系統完善的中都草原是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組成部分。籠統的壩上是指河北省向內蒙古高原過渡的地帶,具體包括張家口市的張北縣、康保縣、尚義縣、沽源縣、察北管理區、塞北管理區及承德市的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豐寧滿族自治縣。這片地帶神奇美麗,擁有生態、地貌的多樣性,歷來是旅遊愛好者的天堂。

基本信息

簡介

壩上在華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交接的地方陡然升高,成階梯狀,故名“壩上”。壩上是指北京北部、內蒙古高原最南端的區域,包括張家口壩上的張北、尚義、康保、沽源四縣,承德壩上的豐寧、圍場兩縣,總面積二十多萬平方公里。壩上地形為丘陵、平原,東南高、西北低;河網密布,水淖豐富。
壩上草原地處河北省西北部,內蒙古高原南緣(俗稱“壩上”)。這裡平均海拔1486米,夏季氣候涼爽,境內生態系統完善的中都草原是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組成部分。依託藍天白雲、綠草如茵、樹木森然的自然景觀,是天然的避暑勝地和旅遊觀光的好去處。這裡也是農耕文化和畜牧文化的融匯地,一三0七年建立的元中都與大都(北京)、上都(藍旗)齊名,元代中都遺址曾被列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壩上草原天高氣爽,芳草如茵,群羊如雲,駿馬奔騰,壩緣山峰如簇,碧水潺潺;接壩區域森林茂密,山珍遍野,野味無窮;上壩後,即可給您怡人的消暑之感。涼風拂面掠過,頃刻間鑽進您的衣襟。環顧四野,在茂密的綠草甸子上,點綴著繁星般的野花。大片大片的白樺林,濃裝玉肌,層層疊疊的枝葉間,漏下斑斑點點的日影。美麗的閃電河如玉帶環繞,靜靜地流過您的身邊。牛群、馬群、羊群群棲覓食,放牧人粗獷的歌聲和清脆的長鞭聲,融合著悅耳動聽的鳥聲,更給樸實的草原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分類

出北京上壩進草原,必經“四口”:喜峰口、古北口、張家口、獨石口。

北京遊客通常的目的地是1、豐寧大灘2、木蘭圍場塞罕壩3、克什克騰旗烏蘭布統。壩上主要又分為豐寧壩上、圍場壩上、張北壩上和沽源壩上;壩上一般是指北京北部、內蒙古高原最南端的區域,包括張家口壩上的張北、尚義、康保沽源四縣,承德壩上的豐寧圍場兩縣,總面積二十多萬平方公里,壩上地形為丘嶺、平原,東南高、西北底;河網密布,水淖豐富。壩上草地為高原草場,一般稱為豐寧壩上、張北壩上、沽源壩上、圍場壩上,海拔在1200米一1400米之間,沿壩有許多關口和山峰,最高在海拔二千五百米以上。

旅遊

張北壩上

張北壩上張北壩上
豐寧壩上豐寧壩上
主要是指河北張北縣中都草原,是錫林郭勒草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400米,年均氣溫只有攝氏4度,素有“天下十三省,冷不過樺皮嶺”之說。這裡風大、日照充足、無明顯夏季,曾是成吉思汗張北野狐嶺指揮蒙古大軍與金兵大戰之處;也曾是皇族避暑、狩獵、接見外域使臣的地方。壩上河流多為內流河,季節性強,經常乾涸。雨季山洪、河流聚到一處,形成“淖”,最大的淖在尚義、張北境內,稱“察汗淖、安固里淖”。最大的外流河是灤河,發源於豐寧、流經沽源稱“閃電河”,經藍旗稱“上都河”,人多倫後復經豐寧、圍場向南稱“灤河”。淖和水庫壩上天然淖、水庫多達上百個,較大的有尚義的察汗淖、張北的安固里淖、黃蓋淖,沽源的閃電河水庫、豐寧的濕地,圍場的月亮湖、將軍泡子。這些水域裡都生長有天然魚,以鯽魚鯉魚為多,水庫和淖周圍多是濕地,水草豐美,天鵝、地鵲多見。

壩上草原是典型的乾旱型草原,當地人叫草灘。草原旱禾草居多,草層高度為15—40厘米。這類草原占壩上草原大部分。草甸草原是草原中最好一類,主要植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約30一60厘米,有各種野花盛開其間。

豐寧壩上

木蘭圍場木蘭圍場
位於北京正北的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是離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又名“京北第一草原”。最早開發的是大灘鎮,總面積350多公里,平均海拔1487米。壩上草原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供觀賞的眾多花草中,5月的金針花,6月的野罌菜,7月的乾枝梅,8月的金蓮花倍受人喜愛。每年端午節前後百靈鳥在花草中產卵孵化,是捕捉百靈的最好時節。10月成百上千的南徒大雁在這裡短棲。野兔、鼴鼠、狐、豹等草原動物,經常在坡地草叢中出沒。這裡屬大陸季風高原氣候,冬季漫長,夏季無暑,清涼宜人,7月平均氣溫攝氏24度,這裡水草豐茂、冬夏分明,晨夕各異,是京郊旅遊、休閒、避暑、度假之地。

圍場壩上

沽源壩上沽源壩上
木蘭圍場又稱塞罕壩森林公園。塞罕壩蒙語的意思是“美麗的高嶺”,而木蘭圍場曾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獵之所,位於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區,距北京450公里,景區總面積2324平方公里,海拔1400―1700米之間。由於一年四季景色皆宜,圍場壩上一直是攝影愛好者的創作之地。

沽源壩上

沽源草原位於張家口東北180公里的沽源縣境內,北接內蒙古草原。主要景點有距沽源縣城50公里、距張家口230公里的金蓮山莊。景區內現有遺存完整的樹葬樓和大量遼、金、元三代帝王宮苑遺址。沿灤赤路到後城村,右側便可看到巨大的“赤壁”。所謂的赤壁即著名的滴水崖,有“幽燕第一峰”、“天下第一石”之稱。蒼穹下,赤紅色的山很有特色,仿佛一塊巨大的切片麵包屹立在平原上,因為此地岩石富含鐵,所以山體呈赤紅色,被當地人稱為赤壁。

氣候

氣候:壩上屆大陸性季風氣候。寒冷、多風、乾旱是壩上最明顯的特徵。壩上年均氣溫1—2攝氏度,無霜期90—120天,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

壩上草原位於北京正北的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是離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又名“京北第一草原”.這裡屬大陸季風高原氣候,冬季漫長,夏季無暑,清涼宜人,7月平均氣溫攝氏24度,這裡水草豐茂、富饒美麗、冬夏分明、晨夕各異,乃為一處旅遊、休閒、避暑、度假的勝地。

壩上在華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交接的地方陡然升高,成階梯狀,故名“壩上”。平均海拔1486米,所在緯度為41度——42度之間。年平均氣溫約1.4-5度,它西起張家口市的張北縣、尚義縣,中挾沽源縣、豐寧縣,東至承德市圍場縣。壩上的風景最為美麗;夏季,這裡天藍欲滴,碧草如翠,雲花清秀,野芳瓊香;金秋時節,萬山紅遍,野果飄香;冬季,白雪皚皚,玉樹瓊花,這裡就如一首首優美的詩,一幅幅優美的畫。

壩上草原總面積約350平方公里,是內蒙古草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486米,最高海拔約2400米;是灤河、潮河的發源地。置身於草清雲淡、繁花遍野的茫茫碧野中,似有“天穹壓落、雲欲擦肩”之感。旅遊季節平均氣溫為17.4℃,是理想的綠色健康旅遊休閒勝地。

壩上草原天高氣爽,芳草如茵,群羊如雲,駿馬奔騰,壩緣山峰如簇,碧水潺潺;接壩區域森林茂密,山珍遍野,野味無窮;上壩後,即可給您怡人的消暑之感。涼風拂面掠過,頃刻間鑽進您的衣襟。環顧四野,在茂密的綠草甸子上,點綴著繁星般的野花。大片大片的白樺林,濃裝玉肌,層層疊疊的枝葉間,漏下斑斑點點的日影。美麗的閃電河如玉帶環繞,靜靜地流過您的身邊。牛群、馬群、羊群群棲覓食,放牧人粗獷的歌聲和清脆的長鞭聲,融合著悅耳動聽的鳥聲,更給樸實的草原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居室

壩上在清代以前,基本上屬遊牧部族,之後從關內(居庸關)口裡(張家口以南)有漢人移來,進行墾植,所以居住房舍,從以前的蒙古包改為固定建築。壩上以前土坯房多,窗小,用麻紙糊,裡邊靠窗有大炕,用柴火燒,取暖帶燒飯。冬天一到,房頂、後牆都要用柴捂得嚴嚴實實,以抵禦風寒。壩上多建新型磚瓦房,父母孩子分開居住,有的還帶有洗浴設備。
旅遊則多以蒙古包和土房(農家院)給客人提供住宿,蒙古包配以現代設施,農家炕則熱乎乎的,各有情趣。外地人投資的度假村也很常見,旺季特別貴。

特色飲食

涮羊肉

羊肉切成5分或1寸長的薄片,或用木工推刨將凍羊肉推成薄片,放入燒沸水的銅火鍋中即熟,用筷子夾出,蘸事先備好的佐料湯食之。佐料用芝麻醬、醬豆腐、醃韭菜花、香油、辣椒油、蝦油、醬油、、蔥絲、薑絲、料酒等調製。涮羊肉片鮮嫩醇香,風味佳美。

手把羊肉

手把羊肉,俗稱“手把肉”。是壩上人的一種傳統吃法。把不剔骨的羊肉劈成三寸左右的小塊,置配好的佐料放入鍋內加水煮,燒2—3小時,撈出即可食用。手把肉有清香可口肥而不膩的特點。

烤全羊

這是壩上最有名的一道大菜,只有招待貴客的時候才會有這個。先選一隻半歲左右的肥羊羔子,抹脖子放血,剝皮,去了內臟,頭和四個蹄子,穿在鐵釺上,拉花刀以後放在已經升好的炭火上來回燻烤。等到羊熟到身上的油噼里啪啦的往火里掉的時候就把調好的調料均勻地刷在羊身上。大概兩次以後就能吃了,壩上烤全羊是烤熟一層吃一層,大概要吃上78層方能吃乾淨,最香的就是烤到最後啃骨頭,那才是最好吃的。

農家院

住宿

壩上旅遊搞的最早的是豐寧壩上,已經形成了規模,可以說整個豐寧壩上到處都有搞旅遊的。所以豐寧壩上的住宿條件相對來說是不錯的,價格上因為同行相爭也相對的

農家院農家院

比較合理。比如標準的兩人間帶電視,獨立衛生間的房間一晚上大概80-150元就能搞定,普通2-6間還有火炕一個人20元一晚。

吃飯

民以食為天,到那吃飯都是大問題,到壩上旅遊也一樣。壩上的農家院一般都雇有專業的廚師,客人可以自己點菜也可以叫店主人安排飯菜,一般10人一桌的正餐為每人15元,包括10菜一湯+主食。其中有一個大菜比如:土豆燉牛肉,小雞燉蘑菇等等。還有3個葷菜,4個素菜2個冷盤。其中有一兩樣山野菜。

騎馬

騎馬是壩上草原最大的亮點,可以說有朝一日要是壩上旅遊沒有騎馬,那他的生命也就到頭了。壩上有北京附近最大跑馬場方圓20多里。還有價格最便宜的馬。在這裡能讓一般人真正能體驗到騎馬的樂趣,不是太高的價格,不到2個小時就能領會到騎馬的要領,騎馬狂飆的感覺—真是棒極了!

還有,很多城裡的人都在壩上的農家裡養馬,為什麼呢?就因為這裡是馬的天堂啊。

其他項目

壩上還有很多娛樂項目,比如說:滑草,卡丁車,騎四輪草地摩托等等。還有大型遊樂場。吃過晚飯在草地上踢會足球,放放風箏,也是很寫意的。

拍攝天堂

木蘭圍場之所以被當地人稱之為壩上,就是因為它地處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交界處,東起喀喇沁旗的茅荊壩,西至淶源縣的空中草原,環北京半圈,婉若一道大壩。縱橫交錯的地形,集合了北方所有具代表性的景色,春天花滿地,夏天水草風貌牛羊成群,秋日層林盡染,冬日白雪鋪地。若嚮往一場北國冬雪,希望在大雪紛飛的日子,站在高處,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胸懷壯志,高聲吟誦《沁園春雪》,那就去壩上吧。當大雪覆蓋了整個草原的春華秋實,我們依然能傾聽到雪層下土地柔軟的呼吸。
壩上通常每年11月份就開始下雪,直到來年的3月份都會冰雪覆地,平均積雪15公分以上,所以元旦春節假期前往都是最好的時節。

景點介紹

地理概況

美景美景

木蘭圍場,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與內蒙古草原接壤;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禽獸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木蘭圍場”又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為鍛鍊軍隊,在這裡開闢了一萬多平方千米的狩獵場。清朝前半葉,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裡舉行以射獵和旅遊為主,史稱“木蘭秋獮”。在清代康熙到嘉慶的一百四十多年裡,就在這裡舉行木蘭秋獮一百零五次。
木蘭圍場,是滿語、漢語的混稱。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何為哨鹿?打獵時八旗兵頭帶戴雄鹿角,在樹林裡口學公鹿啼叫,引誘母鹿,是一種誘殺的打獵方法。圍場是哨鹿之所,即皇帝打獵場所。木蘭圍場在清代是原始森林和遼闊的蒙古草原。到了清朝晚期,宮廷下令,對木蘭圍場原始森林進行砍伐。到了清朝晚期,原始森林被砍伐一盡。全國解放後,1962年,國家決定在此建大型機械化林場。經過林場工人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木蘭圍場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人工林場,浩瀚森林已經恢復當年的活力。
圍場還保留著東廟宮、乾隆打虎洞和石刻、古長城說碑等十幾處清代皇帝行圍狩獵和北巡圍場的文物古蹟,以及點將台、將軍泡子、十二座連營等古戰場遺址。
春夏時節,萬頃松濤,清風習習;茫茫草原,繁花似錦,遊人徜徉其間,心曠神怡,不知有暑。八月金秋,紅葉滿山,霜林疊翠,吸引無數國內外遊客和藝術家前來觀光、攝影、寫生、拍照。一到冬季,林海雪原,莽莽蒼蒼、氣象萬千;雪凇玉樹,無限情趣。豐富的冰雪資源為人們提供了滑雪、狩獵的理想場所。
木蘭圍場有四個景區: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屬河北)、御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屬河北)、紅松窪國家自然保護區(屬河北)、烏蘭布統草原(紅山軍馬場)(屬內蒙)。河北界內景區通票150元,內蒙界的紅山軍場門票120元/人。

拍攝景點

駿馬駿馬

冬雪風光固然美麗,但因為受壩上積雪較大較厚的影響,好多景點都去不了車子,因此為冬季攝影創作帶來來困難,受到許多限制,下面為大家介紹幾個壩上冬季攝影創作比較好的拍攝景點。

(1)蛤蟆壩。哈蟆壩位於烏蘭布統開發區境內,距紅山軍馬場近50公里左右。在壩頂可拍中、大景,溝底可拍中、小景且溝底有畜群、小河柵欄構成了一幅田園風光。冬季因為全天光線偏斜上午下午都可以拍攝。夏、秋、冬季是最佳拍攝季節。

(2)小河頭。小河頭位於烏蘭布統開發區境內,位於紅山軍馬場10公里左右。這裡因為有一條冬夏從不乾枯的小河,因此人們習慣稱之為小河頭。冬天的小河頭有活水流趟,河中有水草塔頭,上有白雪覆蓋,形狀各異,在河中飄浮。另外,小河頭冬天有明冰,冰上有河柳灌木,早晚並有水霧形成,河的兩岸有白樺。冬季極易有霧凇出現,非常適合早晚拍攝日出日落和白樺小景。

風吹草動現牛羊風吹草動現牛羊

(3)北溝。北溝為一條南北走向的長溝,因其位於原場部的北面,所以當地人習慣上稱其為北溝,北溝橫亘于軍馬場南北,綿延十多公里,這裡是軍馬場境內次生林種類較多的地方,山坡上長滿了白樺樹,溝底是塘柳夾雜著山葡萄樹、山丁樹、野山楂樹和槐樹、榆樹等。
北溝是馬場允許輪牧的區域,所以“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美景只有在這裡才能看到。因其是南北走向,且地形富於變化,加之藍天、白雲、牛羊、碧草,非常適合早晚側、逆光取景拍攝,是出“片子”的高頻地區,是攝影家必到之處.

(4)雪地奔馬拍攝。冬季拍攝雪地奔馬場面遠遠好於夏秋季節奔馬的場面,逆光和側逆光拍攝馬匹在雪地奔跑,鬃毛、馬尾、濺雪、哈氣的畫面層次動感強烈,氣勢磅礴。另外還有很多細小的景點可以在冬天拍攝,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可以在當地找一位攝影嚮導,很多嚮導都有自己的私密攝影地推薦給攝影愛好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