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寧壩上

豐寧壩上

豐寧壩上位於豐寧滿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北部,屬承德市,縣城大閣鎮北距內蒙古自治區的多倫縣173公里;南至北京180公里;西距張家口市262公里;東至承德市178公里。總面積8765平方公里。轄9鎮17鄉,總人口36.8萬,有滿、蒙、回、漢等13個民族,滿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2.5%,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置豐寧滿族自治縣。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豐寧壩上

豐寧壩上位於豐寧滿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北部,屬承德市,縣城大閣鎮北距內蒙古自治區的多倫縣173公里;南至北京180公里;西距張家口市262公里;東至承德市178公里。總面積8765平方公里。轄9鎮17鄉,總人口36.8萬,有滿、蒙、回、漢等13個民族,滿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2.5%,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置豐寧滿族自治縣。

豐寧地域遼闊,西北高東南低,全域分為壩下、接壩和壩上三個地貌單元。壩下地域崇山峻岭,起伏連綿,龍潭飛瀑,峽谷幽深,山水相間,景色宜人;接壩地區林海茫茫,鳥語花香,是採集和守獵的天然王國;壩上地區,天高地闊,草肥花艷,盛夏時節,氣候涼爽,是理想的度假避暑的勝地。

以壩上高原為區域的京北第一草原度假區,以其清新涼爽的宜人氣候,吸引著諸多中外客人來此度假避暑;白雲古洞風景名勝區,以峽谷和天然洞穴而著稱,僧道尼集一山實為罕見,身臨其境如進仙境一般,不由得使人飄飄欲仙;九龍松,佛珠洞,神劈石更顯其神、奇、特,令人讚嘆。豐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大旅遊促大開放,大開放促大聯合大聯合促大開發,大開發促大發展”。這是豐寧經濟發展在大戰略。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為建設環京津黃金旅遊線,豐寧滿族自治縣政府和部門對全縣旅遊資源進行了全面考察分析,制定出了全縣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其宗旨是:以壩上草原為龍頭,突出避暑度假優勢,帶動奇峰異洞,古樹溫泉,狩獵垂釣,古廟建築,民族文化藝術,民俗風情全面發展,儘快實現建設“一條線”,即:白雲古洞、喇嘛山、白樺林狩獵場、草原度假區;建好“一個圈”,即:九龍松、鄧場垂釣度假村、大平台森林度假村、洪湯寺溫泉、雲霧山莊;再建“一個點”,即:舊縣衙鳳山,除現有古戲樓、關帝廟、小川書屋等文化名人遺蹟外,再建清代一條街。

壩上草原:平均海拔1487米。置身高地仰望,似有天穹壓落,雲欲擦肩之感。放眼沼澤,灘地組成的曠垠原野,氤氳流生,庶草搖曳,繁花鋪地,禽鳥飛鳴,駿馬賓士。這裡屬大陸季風型高原氣候,春秋時短,乾燥少雨;冬季偏長,嚴寒多風;夏季無暑,清涼宜人,7月份平均氣溫17.4°C,一年中最高氣溫不過24°C。

壩上草原: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供觀賞的眾多花草中,5月的金針花,6月的野罌菜,7月的乾枝梅,8月的金蓮花,倍受人喜愛。每年端午節前後百靈鳥在花草中產卵孵化,是捕捉百靈的最好時節。10月成百上千的南徒大雁在這裡短棲。野兔、鼴鼠、狐、豹等草原動物,經常在坡地草叢中出沒。壩上草原是避暑狩獵的好地方。

交通信息

外部交通

自駕

從北京出發:上京承高速,14號懷柔出口下,沿111國道一直向北(途經雁棲湖、青龍峽、湯河口等),穿過豐寧縣城(走縣城外環更便捷),土城鎮左轉直到會爬一座山,山上即進入豐寧壩上。現在懷柔到湯河口返程方向已通高速。在不擁擠的情況下,估計4-5小時可以到達。

內部交通

汽車

北京的六里橋、四惠、趙公口、木樨園等長途站都有去豐寧的長途大巴。車最多的是六里橋長途站,從早5點多至晚上11點多都有去豐寧的長途大巴,車程應該4個多小時。到達後還需換成中巴才能前往壩上草原。

旅遊住處

大灘鎮,整個豐寧壩上,地區的一個鎮,鎮上有加油站,學校,餐廳,農家院。

海流圖,距離《我的父親母親》拍攝地約5公里,距離柳樹溝12公里,住宿便宜,乾淨。

娛樂項目

騎馬四輪草地摩托飛斧射箭噴火神槍無敵炮激情轉馬蒙古人家滑草自控飛機四輪摩托彈跳飛人野戰博擊瘋狂鬥牛卡丁車投籃金盆洗手

自然氣候

豐寧壩上豐寧壩上

豐寧氣候屬於中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型、高原山地氣候。冬季受西伯利亞氣團影響,氣候寒冷乾燥: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盛行偏南風,氣候較溫和;春秋兩季,是兩種氣團的轉換季節,風向多變,氣溫變化劇烈。春季氣溫回暖快,天氣乾燥少雨;秋季氣溫急驟變涼,晝夜溫差大。獨特的氣候特徵,給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旅遊景區

千松壩森林公園

千松壩森林公園位於河北省豐寧縣西北部,京北第“草原大灘東南,是壩上草原上一座以天然次生林景觀為待色的新辟旅遊風景點。該園是由交界溝、大北溝、豹子溝等構成的以雲杉、落葉松為主的森林一——草原最佳結合型風景區。

佛珠洞

佛珠洞是喇嘛山第一景,該洞是一條500米的天然山洞,洞外有18塊巨石復蓋其上,酷似一串佛珠,故稱佛珠洞。佛珠洞是古代冰川遺蹟的有力證據。像佛珠洞一帶的冰臼,分布在山脊、山峰、山麓地帶,在國內外實屬罕見。

冰臼遺址公園

冰臼公園位於河北省豐寧縣城北28公里處的喇嘛山風景區,距北京208公里,是通往京北第一草原的必經之地。這裡奇峰峻峭、峽谷清幽,公路兩側分布著很多神奇的景觀,主峰喇嘛山海拔1198米,分布著有如“天鍋”的冰臼群,此外還有懸壁禪洞、鞍馬石刻、喇嘛佛、神劈石、峰上塔、疊落岩等。

白雲古洞

白雲古洞位於豐寧滿族自治縣窄嶺鄉黑山咀村潮河西岸。白雲古洞又稱白雲峽谷、朝陽洞,是由若干峰、洞、谷和寺廟組成的風景區總稱。位於承德豐寧縣城南45公里處的蓮花山中,占地4平方公里。風景區四周有危峰峭壁環立,一道山塹來往出入,自然形成山門。

九龍松

位於豐寧縣城西北方向15公里處的五道營鄉,此樹栽植於北宋中期,距今已有980多年的歷史。九龍松因其狀似九條龍而得名,你看它九條粗大的枝幹盤根錯節,盤旋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株粗大的樹木。九條枝幹枝頭好像龍頭,樹身彎彎曲曲猶如龍身,樹皮呈塊狀,恰似龍鱗,九條枝幹條條像龍,飛騰而起。

喇嘛山

喇嘛山佛珠洞位於豐寧大灘鄉,“中國第一冰臼公園”在佛珠洞山頂,海撥1198米,主峰上的冰臼猶如“天鍋”一般,經中國地質科學院韓月林等三們教授考鑒認定冰臼遺址,距今已有二百萬年,是國內外罕見的“世界奇觀”、“天下一絕”。

旅遊指南

交通

自駕路線:北京——三元橋——京順路——懷柔縣城(到豐寧的指示牌)——順著指示牌行駛約3小時——豐寧縣城(京北第一草原指示牌)——壩上草原公園收費大門。

1:從三元橋駕車48公里即到達懷柔縣廟城立交橋,繼續直行(右轉下橋懷柔縣城)3公里是懷柔縣開放環島,左轉(直行密雲)1公里,遇T形路口右轉,沿京湯公路直行14公里到達青龍峽岔口,同時,也是山路的開始。

2:行駛8公里後到達幽穀神潭,公路左側有停車場和廁所。

3:89公里處遇一路口,直行(右轉四合堂)3.8公里到達琉璃廟Y形路口,右轉(左轉崎峰茶)17.4公里到

湯河口路口,右轉(直行湯河口鎮,左轉寶山寺)經過中石化湯河口加油站後13.7公里到達長哨營Y形路口左轉(直行灤平)20公里到達喇叭溝門鎮,鎮中有一路口可到達喇叭溝門森林公園。

4:穿過喇叭溝門鎮,繼續直行,翻越雲霧山口(可停車小憩)後下山慢行。

5:186公里處到達豐寧縣城南口,左轉(右轉白雲古洞)穿過縣城後行駛8公里遇一個Y形路口,右轉(左轉白草)8公里經過土城子鎮後遇一個T形路口,左轉(直行圍場)12公里到達喇嘛山懸空寺和冰臼公園。繼續直行,246公里處開始爬山,柏油路也變成了土路(約10公里)。

6:280公里到達目地地壩上草原(大灘鎮)。

火車

可以從北京北乘坐火車到離豐寧比較近的虎什哈下車再轉車去豐寧。從北京北到虎什哈的列車分別為:北京北——隆化的4449次,發車時間為16:43,到達虎什哈的時間為21:31;北京北——灤平的6453次,發車時間為06:16,到達虎什哈的時間為11:38;北京北——通遼的L769次,發車時間為05:04,到達虎什哈的時間為09:54。票價14元/人左右。

美食

莜麵

莜麵食品是壩上地區特有的食品。莜麵是由裸燕麥(俗稱莜麥)加工而成的麵粉。在華北、西北地區稱為莜麥,雲貴地區稱為香麥,屬高寒作物。壩上是莜麥的重要產區,千百年來廣為種植,其粒通過篩選、清洗熟化後可製成麥片、莜麥麵粉等,是當地人喜好的食品。

壩上地區流傳著這樣的俗語:四十里莜麵、三十里糕、二十里蕎面餓斷腰,可見莜麥獨特的耐飢性。莜麥的營養成份十分豐富,其蛋白質、油脂含量均居我國食用的八大糧食作物(小麥、水稻、玉米、大麥、蕎麥、高麥、穀子)之首。莜麥中蛋白質含量是麵粉、大米的1.6—2.3倍。尤其是賴氨酸含量很高,是大米、麵粉的6—10倍;油脂含量8.8%。驛熱量以及磷、鐵、鈣的含量為每百克69毫克。維生素E的含量也均高於水稻、小麥,可溶性纖維是水稻、小麥的7倍。另外莜麥還含有其他穀物中缺少的皂甙(人參素)。

壩上口蘑

壩上草原口蘑:它一般生長在海拔800——1500米的深山峽谷,白蘑是純天然的食用菌無任何污染,有獨特的風味,含有蛋白質,八種胺基酸,穀物中一般所缺乏的賴胺基酸,在白蘑中含量極其豐富,賴胺基酸有利於兒童體質和智力的發展,它含有多種礦物質,以磷、鈉、鉀含量最高,野生白蘑其營養價值達到“野生食品的頂峰”被外國專家推薦為十大健康食品之一。

壩上土豆

壩上土豆,學名馬鈴薯,俗稱“地蛋”、“山藥蛋”。系多年生地下莖草本作物,現多為一年一季或一年兩季栽培。土豆原產南美洲,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性喜涼冷,適宜疏鬆肥沃的沙土。由於口外壩上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加之晝夜溫差很大,使這裡種植的土豆含澱粉量級高,食用非常可口,成為口外的第二宗“寶”,並享譽京津廣大地區。口外種山藥已有百年之久,成為民眾必不可少的副食。還可以做澱粉、酒精。山藥與莜麵合起來可做百十種麵食,且都別具風味,好客的口外人常以“山藥魚”、“蘑菇羊肉湯”來招待貴客。

蕨菜

又稱長壽、如意菜。它是野生植物,素有“山菜之王”的美稱,產自深山。蕨菜營養豐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質。蕨菜可鮮吃,也可醃製後食用。壩上地區也是我國蕨菜的產地之一,不僅國內暢銷,還深受國外賓客的讚譽。

壩上草原涮羊肉

起源於元代。內蒙古涮羊肉多選用大尾綿羊的外脊、後腿、羊尾等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火鍋沸湯中輕涮;再取備好的麻醬、腐乳、韭菜花、蔥花、薑絲、蝦油等作佐料,肉片鮮嫩可口,不膻不膩,邊涮邊吃。

吊爐“烤全羊”是把壩上草原一種傳統而具有獨特風味的宴客佳肴。由於“烤全羊”的加工方法特殊和講究,如今這一傳統美食所有人都有機會品嘗了。

歷史文化

草原歌舞

草原名族是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從事畜牧狩獵生產。由於長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下,自古以來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鷹圖騰,因而形成了草原名族舞蹈渾厚、含蓄、舒展、豪邁的特點。草魚民間舞蹈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為女性獨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風格。舞者頭頂瓷碗,手持雙盅,在音樂伴奏下,按盅子碰擊的節奏,兩臂不斷地舒展屈收,身體或前進或後退,意在表現蒙古族婦女端莊嫻靜、柔中有剛的性格氣質。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風格特點的“軟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語彙,表現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風格。興安盟民間流傳的盅碗舞,舞姿質樸簡單,沒有嚴格的規律動作。

摔跤

摔跤是草原上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o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獨特的服裝、規則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駝皮製作,皮坎肩上有鑲包,亦稱泡釘,以銅或銀製作,便於對方抓緊。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摔跤手身著的套褲用十五、六尺長的白綢子或各色綢料做成,寬大多褶,褲套前面雙膝部位繡有別致的圖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圖形,底色鮮艷,圖呈五彩。其足蹬馬靴,腰纏一寬皮帶或綢腰帶,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綴有各色彩條--"江嘎",這是摔跤手在比賽時獲獎的標誌。

酥油抹額

蒙古族待客禮俗。貴客至或遇重大節日舉宴,主人送上一瓶酒而先不上酒杯。瓶口上抹有酥油,先由上座客人或長者用右手指蘸少許酥油自抹其額,再依長幼之序遞抹,事畢主人才拿來杯子斟酒敬客。

草原火神節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索倫一帶鄂溫克族人的節日。過節時間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節日裡,家家都要殺一隻肥羊,選最好的胸脯肉和羊頭,放在火上烤,以供祭火神,全家老小向火堆叩頭,供祭後,各家盡興享用火烤的佳肴。

傳說很久以前,鄂溫克人不知道怎樣使用火。有個獵手打獵時無意中走進了一個盤踞著許多蛇的大石洞。他出洞時,世上已過了許多年,但這時他竟然能聽懂神仙的語言了。獵人看見兩座氈房,一座是富人的,一座是窮人的。他進窮人的氈房作客,聽見火神的言語,說是要懲罰那個貪得無厭的富人。晚上果然顯靈,火神懲罰了富人。獵人將事情的真相告訴窮苦的牧民們。後來牧民們開始崇敬火神,並把十二月二十三日定為火神節。

京北第一草原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供觀賞的眾多花草中,5月的金針花,6月的野罌菜,7月的支枝梅,8月的金蓮花,倍受人喜愛。可食的山珍,有雨後的蘑菇,甜酸的大黃梗和形似如意的山蕨菜。每年端午節前後百靈鳥在花草中產卵孵化,是捕捉百靈的最好時節。10月成百上千的南徙大雁在這裡短棲。野兔、鼴鼠、狐、貉、等草原動物,經常在坡地草叢中出沒。京北第一草原是避暑狩獵的好地方。

京北第一草原位於河北省承德市豐寧縣西北部,距北京市區240公里,距承德市區240公里,因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為距北京最近的北方草原,故稱之為“京北第一草原”。 蒙古語稱此地為“海留圖”,意為水草豐美的地方。總面積350平方公里,是內蒙古高原南緣的一部分,地處內蒙古高原與燕山山脈的結合地帶,融山地風光與草原景色於一處,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24℃,是避暑的理想去處。京北第一草原區域遼闊,平均海拔1487米,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見長,野趣盎然。典型的溫帶草原季象變化顯著,既是優質的天然牧場,又是理想的草原旅遊環境。

京北第一草原素有花海、植物藥庫、野菜圃和動物園之美稱,動植物種類繁多,植物達73科、315種。盛夏時節,草原上到處都開滿了鮮花,金蓮花片片怒放、野罌粟金黃耀眼、柳蘭淡紫泛紅、芍藥潔白如雪……可謂群芳薈萃。在這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上,時常有野豬出沒,野鹿、狐、兔、狍子結隊,百靈、畫眉、鸚鵡等翻飛鳴囀,構成了大自然美麗和諧的生命樂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