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柱

塞爾柱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11世紀塞爾柱家族統率烏古斯諸部侵入西亞建立的帝國。帝國極盛時領有伊朗、美索不達米亞、小亞細亞大部及敘利亞(包括巴勒斯坦)等地。

塞爾柱帝國

Seljuq Empire

簡介

11世紀塞爾柱家族統率烏古斯諸部侵入西亞建立的帝國。帝國極盛時領有伊朗、美索不達米亞、小亞細亞大部及敘利亞(包括巴勒斯坦)等地。

興起

11世紀初,龐大的阿拉伯帝國開始土崩瓦解;14世紀初,土耳其奧斯曼帝國開始在小亞細亞半島崛起。在此一衰一興的兩個帝國之間,西亞曾出現一個承上啟下、對世界歷史產生過一定影響的帝國——塞爾柱帝國
突厥人六世紀時崛起於漠北高原。七世紀時,突厥汗國被唐帝國征服,大批西突厥人西逃。當時,拜占廷帝國與薩刪波斯連年血戰,爭奪小亞,直殺得兩敗俱傷。後來阿拉伯帝國崛起,征服了波斯,但小亞一直在拜占廷帝國統治下,成為抵抗阿拉伯征服狂潮的堅不可摧的前沿陣地。
從公元10世紀起,盛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開始衰落。帝國的統治者哈里發窮奢極欲,朝政廢弛。各省地方勢力逐漸脫離了中央政權,割據一方,各自為政。這時,在帝國東部的伊朗境內,突厥人建立起伽色尼王國。它的最盛時期曾包括了現在的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
10世紀中葉,中亞吉爾吉斯草原上的遊牧突厥人中有一支開始向西南方向遷移。他們的首領叫塞爾柱,因此這支突厥人被稱為塞爾柱人。遷移中,他們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們善於騎射,打起仗來非常勇猛,通過武力征服和合併其它一些小的突厥部落,逐漸強大起來。擴張的欲望越來越大,其實力也增強了。1037年他們在塞爾柱的孫子圖格里勒·貝格的帶領下,打敗了伽色尼王國;立足伊朗後,又乘勝向阿拉伯帝國的首都巴格達進軍。1055年,圖格里勒·貝格率部進入巴格達城,逼迫哈里發授與他“東方和西方的蘇丹”稱號。蘇丹意為“掌權者”,塞爾柱王朝以及後來許多伊斯蘭教國家的統治者都自稱蘇丹。就這樣,塞爾柱人的帝國建立起來了。為了區別於今後在小亞細亞建立的另一個塞爾柱帝國,歷史上把這個建都於巴格達的塞爾柱帝國稱為大塞爾柱帝國。到此,阿拉伯帝國已名存實亡,哈里發只是穆斯林世界的宗教領袖,其世俗的權力已經喪失殆盡。
任帝國蘇丹不到五年的圖格里勒·貝格,於1060年離開人世。他的侄子阿爾普·阿爾斯蘭繼任蘇丹,仍堅持對外擴張,東征西戰,身經百戰,由於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勝多敗少,為建立一個疆域遼闊的塞爾柱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最大的影響是曼齊克特戰役。
小亞細亞半島是扼守亞洲,通往歐洲的軍事要地。當時屬拜占廷帝國,其居民多為希臘人,信仰基督教。阿拉伯帝國強盛時曾多次企圖從拜占廷手中奪取小亞細亞,但未成功。新崛起的塞爾柱帝國也看中了這塊地方。1017年,阿爾普·阿爾斯蘭從南高加索出兵,向小亞細亞半島擴張。小亞細亞是拜占廷帝國的財政收入和兵員的主要徵集地,因此拜占廷全力抵抗塞爾柱人的入侵。雙方軍隊在凡湖附近的曼齊克特(現土耳其共和國東部)展開了決戰。塞爾柱人在阿爾普·阿爾斯蘭的指揮下,英勇奮戰,結果打敗了拜占廷軍隊,連拜占廷帝國的皇帝羅曼四世也成了俘虜。塞爾柱人乘勝一舉奪得了整個小亞細亞島,使塞爾柱帝國的邊界擴大至馬爾馬拉海邊,與拜占廷的首都君土坦丁堡隔海相望。
曼齊克特戰役,塞爾柱人的勝利標誌著伊斯蘭教開始進入小亞細亞半島地區。也可以說,它為日後的奧斯曼帝國乃至現代的土耳其共和國奠定了立國的基礎。同時,曼齊克特戰役不僅沉重地打擊了拜占廷帝國,使它從此一蹶不振。而且也震動了整個歐洲,經拜占廷的請求,在教皇倡導下,西歐各國組織十字軍,發動了歷時數百年的十字軍東征。曼齊克特戰役對世界歷史產生的重大影響,遠遠超過這場戰役當時的作用和發起這場戰爭阿爾普·阿爾斯蘭的預料。
阿爾普·阿爾斯蘭死後,他的兒子馬立克·沙於1073年繼任蘇丹。他執政後,立即把擴張的矛頭指向西面。他先後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了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他的軍隊所向無敵,直打到西奈半島,威脅著埃及的阿拉伯法蒂瑪王朝。它的版圖由地中海東岸到印度河以西,北起高加索、小亞細亞,南到阿拉伯半島北部的廣大地區。此時是塞爾柱帝國的極盛時期。
1087年,首相莫爾克實行軍事采邑制,規定農民用實物繳納田賦,采邑主將田賦的一部分繳入國庫。采邑主的土地允許世襲。采邑主有了土地和軍隊就逐步滋生了獨立的想法,封建割據的局面在帝國里出現了。當1092年蘇丹馬立克·沙死後,朝廷內部王位的爭奪,又加劇了各地封建割據勢力的膨脹,很快就導致了帝國的崩潰。它分裂成了若干個塞爾柱小王國。這些小王朝的落後的遊牧民族不久就被先進的當地民族推翻或同化。到12世紀中葉,歷史上的大塞爾柱帝國的一切痕跡就蕩然無存了。但是,塞爾柱人在小亞細亞建立的國家卻是一個例外。
烏古斯原系中國隋唐時期的九姓部落聯盟,臣屬突厥,後一部分輾轉西去,稱烏古斯。10世紀中葉,烏古斯各部在首領塞爾柱統率下定居藥殺水(今錫爾河)下游地區,改信伊斯蘭教遜尼派。1040年,塞爾柱之孫圖格里勒伯克占領呼羅珊;進而征服伊朗全境。並於1055年進入巴格達。哈里發卡伊姆封他為蘇丹,號為“東方和西方之王”。1071年,圖格里勒伯克之侄和繼承者阿爾普·阿爾斯蘭(1063~1072在位)在曼齊克特大敗拜占廷軍,俘獲拜占廷皇帝羅曼努斯四世,拜占廷所屬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盡歸其手。阿爾普·阿爾斯蘭之子馬利克沙在位時(1072~1092)是塞爾柱帝國極盛時期。帝國為了培養神學者和行政官吏,創建了許多學院。還獎勵學藝,知名詩人和天文學者歐瑪爾·海亞姆就受到庇護。
1092年馬利克沙死後,諸子紛爭,帝國四分五裂。在敘利亞、克爾曼、小亞細亞等地先後出現了一些小王朝。第三子桑賈爾(約1096~1157在位)受封於呼羅珊。1104年成為大塞爾柱帝國僅存的繼承人和其他各塞爾柱小王朝的宗主,聲譽日隆。他曾打敗中亞的喀拉汗國和印度邊境的伽色尼王朝。在位末年,吐火羅斯坦的烏古斯人反抗苛稅起義,他前去征討,戰敗被俘。1156年逃到木鹿,次年死去。國土後並於花拉子模王國。
敘利亞的塞爾柱王朝為阿爾普-阿爾斯蘭之子圖圖什所建。他曾阻止第一次十字軍前進。他死後不久,一些將領以塞爾柱幼主的保傅(號稱傅帥)身分各自建立小王朝。塞爾柱家族在敘利亞的統治只維持了20餘年(1094~1119)。
克爾曼的塞爾柱王朝是由圖格里勒伯克之侄卡武爾特在1041年建立的。12世紀中葉,波斯灣海盜橫行,拜占廷和印度間的貿易經由伊朗東南部的陸路,促成克爾曼的經濟繁榮。至12世紀70年代,塞爾柱家族內訌,於1185年為呼羅珊的烏古斯系土庫曼人所滅。
塞爾柱諸王朝存續時間最長的是小亞細亞的羅姆蘇丹國。創立者是阿爾普-阿爾斯蘭的堂弟蘇萊曼沙,1084年定都於伊科尼阿姆(今科尼亞)。羅姆蘇丹國西北與拜占廷為鄰,兩國結成同盟;東南則有十字軍在敘利亞建立的基督教國家,以致與東方日益隔絕。但與義大利的商人共和國之間的貿易卻很興旺。蘇丹和王公們競相興建清真寺、神學院等公共建築。波斯語文學很發達,神秘派大詩人傑拉勒·丁·魯米大半生在科尼亞度過。1243年蒙古軍入侵小亞細亞,科塞達克一役,塞爾柱軍潰退,羅姆蘇丹國從此淪為蒙古人的藩屬,於1308年滅亡。
塞爾柱人在今天土耳其的曼奇克托一地,從拜占庭的軍隊手中贏取驚人的勝利,使安那托利亞的大部份地方成為土耳其的占領區。約在同時,他們成功地從埃及的回教統治者手上奪取耶路撒冷。這兩件大事衝擊了拜占庭人、羅馬教廷和歐洲人,結果引發持續兩百多年的十字軍東征。
儘管塞爾柱的土耳其人最後成功奪回巴勒斯坦的控制權,他們的力量卻因不斷地與十字東作戰而被消耗。除此,他們也受到暗殺團(回教的異端宗派)的活動所威脅。在內部,蘇菲派的神秘主義大為盛行,使回教進入一個反思的時期。就在這個精疲力竭和虛弱的時期里,他們在蒙古人的攻擊下驟然崩潰。巴格達在1258年淪陷於入侵者之手,而塞爾柱人的帝國也告消失。
九世紀起,阿拉伯帝國開始衰落,拜占廷帝國趁機將國界向東南推進。此時突厥人已經信奉了伊斯蘭教。突厥人中的一支塞爾柱人是西突厥汗國烏古斯部落中的一支。十世紀時,在其酋長塞爾柱率領下渡錫爾河進入河中地區,後被阿富汗伽塞尼朝征服,稱為塞爾柱突厥人。
塞爾柱人是伽塞尼朝一支重要的部隊,驍勇善戰。1040年,羽翼豐滿的塞爾柱人起而反抗伽塞尼朝,擊敗伽塞尼朝,建立了強大的塞爾柱帝國。緊接著,強大的塞爾柱騎兵一舉征服了阿拉伯帝國統治下的波斯。
1055年,圖各魯保率領塞爾柱突厥人攻占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雖然哈里發仍為伊斯蘭教最高領袖,出現了阿拉伯帝國與塞爾柱帝國並存的局面,但大權卻掌握在塞爾柱人手中。哈里發授予圖各魯速丹和東西方之王的尊號。
此後,塞爾柱突厥人和土庫曼人開始進攻拜占廷小亞細亞。此時的拜占廷帝國正處於皇朝交替的混亂之中。1068年,羅馬紐斯登上拜占廷帝位。當時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滾滾而來的塞爾柱大潮。
1071年,羅馬紐斯率領由來自帝國各地區的希臘人俄羅斯人法蘭克人亞美尼亞人喬治亞人和欽察突厥人組成的二十萬大軍殺氣騰騰直撲塞爾柱帝國。塞爾柱速丹阿爾斯蘭率領塞爾柱騎兵奮起迎敵於曼齊克特,世界史上著名的曼齊克特戰役爆發。拼湊起來的拜占廷軍不是強大的塞爾柱騎兵的對手,在塞爾柱騎兵的凌厲衝殺下土崩瓦解,連拜占廷皇帝羅馬紐斯也被抓了俘虜。
拜占廷大敗,銳不可當的塞爾柱大軍趁勢向小亞大舉挺進。小亞各地紛紛落入塞爾柱人之手。塞爾柱人遂以小亞西部重鎮尼西亞為首都,建立了稱霸西亞的強國魯木速丹國。此後塞爾柱人接連擊敗拜占廷人,鐵騎直抵博斯普魯斯海峽,兵鋒直指歐洲。
不過,1092年魯木速丹國速丹馬立克沙去世後,速丹國即分裂為許多小公國,進攻之勢稍減。1096年,在拜占廷人的再三呼籲求援之下,西方世界的“窮人十字軍”大舉進攻塞爾柱人,這支十字軍空有宗教狂熱,但因貧窮,缺乏武器,哪裡是塞爾柱騎兵的對手,不堪一擊,很快被消滅。
緊接著,西歐封建主的十字軍接踵而來,猛攻魯木速丹國,當時魯木速丹國的主力數十萬大軍正由速丹速利邁之子開雷斯率領東征波斯,國內空虛,被十字軍一路殺到都城尼西亞城下。開雷斯回救不及,尼西亞向十字軍投降。
1097年,開雷斯率軍與十字軍展開決戰,魯木軍大敗,開雷斯僅以身免。拜占廷皇帝阿列克塞趁機收復小亞北部。魯木速丹國勢中衰,淪為一個埃米爾的附屬國。
1155年,開雷斯病死,其長子即位為開雷斯二世。他投靠拜占廷皇帝曼努爾,獲得支持,被拜占廷皇帝任命為小亞突厥人總管,他隨即平定小亞東部各地,擊敗亞美尼亞人,大力擴張勢力,並將矛頭指向拜占廷帝國的小亞西部。
曼努爾皇帝見勢不妙,遂起大軍出征魯木速丹國。1176年,邁里奧法克龍之戰爆發,開雷斯二世率魯木軍奮起迎戰。拜占廷軍大敗,開雷斯二世怕引起十字軍干涉,未敢窮追,放了拜占廷敗軍一馬,兩國簽訂和約,魯木速丹國占領小亞西部許多城鎮。
此戰後,拜占廷帝國基本上退出了屬於帝國本土的小亞細亞。十三世紀初,蒙古人崛起於突厥故地漠北高原,建立了空前絕後氣吞天下的蒙古帝國。大汗蒙哥在位時,命其弟旭烈兀大舉西征。蒙古大軍勢如破竹接連征服波斯諸國。
1258年,蒙古大軍攻破巴格達,立國五個多世紀的阿拉伯帝國最終滅亡。數十萬巴格達軍民被殺。在蒙古大軍的西征戰爭中,塞爾柱人也難逃失敗的命運,魯木速丹國被蒙古大軍擊敗,勉強支撐到1303年,終於亡國。
旭烈兀蒙古人由於受到東歐金帳汗國的牽制,並未再直接統治小亞,而是將小亞分成幾個埃米爾國。這時,由於蒙古西征又有大批突厥人從中亞逃來,對小亞形成衝擊。魯木速丹國敗於蒙古,威力不再,已無法控制小亞局勢。一時間小亞大亂。
來自中亞的突厥新移民中有一支小部落,其酋長叫奧斯曼,為魯木速丹國速丹阿拉丁二世的附屬,替帝國守衛邊疆。魯木速丹國滅亡後,其土分為十公國。奧斯曼公國即其一。奧斯曼率本部人馬進攻拜占廷,占領大片地區,至其1326年去世時,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建立,奧斯曼的兒子奧爾汗及其子孫穆拉德一世巴耶塞特一世個個是不世出的雄主,奧斯曼帝國接連征服巴爾幹和小亞大片地區,最終建成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立國六個世紀的大帝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