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納利福

塔納利福

非洲城市名稱。

(圖)塔納利福塔納利福

馬達加斯加首都塔納利福 (Tananarive,又譯塔那那利佛) 位於南緯18°58′,東經47°30′,座落在馬達加斯加中部高原一個馬蹄形的山脊上,海拔1000至2000米之間,是一個接近赤道的高原城市。

簡介

塔納利福是馬達加斯加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全城的布局大體上可分為高、中、低三部分。最高處是阿杜拉魯山,王宮雄踞山頂,俯瞰全城,其主體宮殿高達40米,內有一根兩抱粗的檀香木支柱,據說,是由5千名民工從數百里外的東海岸運上來的,在運輸途中就有近2千人因勞累而死。中部是呈馬蹄形的山坡,坡上建有高而尖的雙斜面屋頂磚瓦房和通往山頂的彎曲小路。在城市最低處,即兩座山峰的谷間,是美麗的阿努西湖,湖兩側聳立著總統府和政府各部的辦公樓。

塔納利福是一座具有亞、非、歐三大洲混合風格的城市,漫步市區可見高聳的教堂尖塔、挺拔成行的桉樹,紅瓦蓋頂的民居和塊石鋪砌的路面,其建築與歐洲城市無異,而路上的行人的體態、容貌、頭髮和膚色,又使人似乎置身於東南亞,同時,街上還有不少頭髮捲曲、皮膚黝黑的非洲人。

地理位置

(圖)塔納利福塔納利福

塔納利福位於馬達加斯加島中東部,距東岸約145千米,所在地是一窄長的岩石山脊,地勢崎嶇。該山脊長約4千米,最高點與以西高原的垂直距離約為200米,塔那那利佛城所在地的平均海拔高度則為1275米。該城是馬達加斯加的最大城市,也是行政、通訊和經濟中心,坐標為南緯18度55分,東經47度31分(-18.916667, 47.516667),[1]距馬島主要海港圖阿馬西納約215千米,兩地有鐵路連線。

歷史

塔納利福約在1625年由安德里安賈卡王建立,城名(在馬達加斯加語意為“千人勇士之城”)取自安德里安賈卡調配守衛該城的士兵人數。此後一段長時間該城是霍瓦人酋長的主要村莊,當他們占領馬達加斯加的更多土地,該城的地位變得尤為重要,並發展成一座擁有80,000人口的城鎮。1793年,該城成為伊麥利那王國的首都。馬達加斯加王國第一位國王拉達馬一世征服馬島大部分地區,塔納利福隨之成為全國的行政中心。直至1869年城內大部分建築物都僅以木材或燈心草建成,但山脊中部阿杜拉魯山山頂卻有一座高達40米的王宮,據說運輸宮內檀香木柱途中就有2000名民工因勞累而死。

自從引入石與磚作為建築材料後,整座城市完全重建,新建有一些氣派的建築,例如王家的宮殿、貴族的房屋、法國人的住所、聖公宗和羅馬天主教座堂、石制教堂以及其他以磚建成的學校醫院法院、政府大樓等。

城市環境與現貌

(圖)塔納利福塔納利福街道

馬達加斯加人民有著不屈不撓的鬥爭傳統。為紀念馬達加斯加民族獨立,塔納利福市中心有一條寬闊、平直的“獨立大街”,這是全市最繁華的地方,馬達加斯加人民的傳統集市──"佐馬"(星期五集市)就設在這條大街的廣場上。每到周五,市場上商賈雲集,各種農副產品紛紛上市,各種蔬菜水果家禽水產品應有盡有。漫步街頭,可看石頭商店、商攤比比皆是,各種各樣的石頭、石料製品和礦石標本吸引了眾多的外國遊客。

塔納利福在1895年被法國占領,被劃為馬達加斯加保護國的一部分。法國統治期間,質量較高的道路在全城廣泛鋪設,斜坡上又建有寬闊的樓梯以便通行。城內的飲用水來自山腳的泉水,但近年正計畫從由南至西繞過該城的伊科帕河抽取大量水源。城市的東面及西南面分別由兩座建於山上的要塞守衛。包括一座聖公宗和一座羅馬天主教的座堂,該城連同市郊約有50座教堂以及1座清真寺。馬達加斯加大學亦座落於此

傳統節日

行割禮

同一些非洲國家類似,也是塔那那利佛當地人生活當中一項重要的風俗和傳統就是割禮。

在塔納利福當地人的傳統觀念中,男孩出生後不久都需要進行割包皮手術,只有這樣,這些男孩日後才會有男子漢氣概。所以,每年的6月到9月,也就是旱季期間,大人們會把這段時間出生或者是還沒割包皮的的男嬰都集中在一起,來進行割包皮的儀式。這樣的儀式因為具備相當重要的意義,所以也是熱鬧非常,人們載歌載舞來慶祝,規模大的時候,甚至會有幾千人來參加。

國慶節:6月26日
殉難日:3月29日

風俗習慣

(圖)塔納利福塔納利福

塔納利福人牛為財富的標誌,牛頭為國家的象徵。葬禮鋪張,每隔四年掘開祖墳,舉行隆重的翻屍換衣儀式。元旦時,人們互贈雞尾,以示祝福。
 
塔納利福人的房屋與非洲大陸的房屋迎然不同,卻與東南亞各族人民的房屋極其相似。現代城市的建築在許多方面繼承了傳統的建築形式,地基很高,房頂又高又尖。在塔那那利佛,人們對牛有著一種特殊的,近乎狂熱的崇拜。牛為財富的標誌。頭為國家的象徵。牛象孩子一樣要接受洗禮,一個星期中的某一天不能強迫牛去幹活。塔那那利佛的絕大多數部族都以農業為生,大米是主要食糧,煮好米飯一般就著用蔬菜、魚、羊、家禽或野禽肉塊做的鹵吃,而且還撒許多辣椒和五味香料。他們還喜歡吃白薯和木薯,愛喝優酪乳

塔納利福居民大部分人的穿戴幾乎被西裝革履所代替,特別是年青人,喜歡歐洲的流行時裝。同時還保留有民族服裝──一種頗似印度"沙麗"的"蘭巴","蘭巴"上面繪有精美的花卉鳥獸圖案,披在肩上,既是禦寒物又是裝飾品。

城市旅遊

(圖)塔納利福塔納利福

塔納利福有一個公園,被人稱為"革命公園",這是馬達加斯加人民為捍衛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進行不懈鬥爭的象徵。塔那那利佛昔日的王宮現已改建為紀念馬達加斯加人民反抗外來侵略鬥爭的博物館,這裡陳設著當年馬達加斯加人民使用過的、土槍和土炮,反映了馬達加斯加人民不畏強暴、頑強鬥爭的精神。同時,這裡還陳列了馬達加斯加特產──石墨製成的勺、盒、罐子以及各種精緻的雕刻品。

總統府位於首都塔納利福近郊,乘車從市區向東行駛20多分鐘便可抵達。總統府依山勢而建,排排建築物層層升高,既宏偉壯觀,又森嚴壁壘。在穿過兩排建築物組成的一座院落後,便來到了主建築前的廣場。廣場面積很大,站在廣場上,頭頂陽光燦爛,你會感到天地無限開闊。主建築前方是巨大的聲控噴泉,噴泉兩側各有一株盤根錯節的仙人掌,其葉片足有蒲扇大,可見生長年代之久。穿過廣場,拾級而上,來到主樓前。主建築呈四方形,四角聳立白色的角樓,正門處是三層建築,四根白色的廊柱直插雲天。這是一座典型的東方式建築,是由朝鮮政府援助建設的。

塔納利福的津巴巴札自然公園以飼養狐猴而聞名,這種世界上的珍奇動物目前只生存在馬達加斯加島和葛摩兩地,馬達加斯加的狐猴大約有40余種,有的小巧玲瓏,可以裝進煙盒內,有的足有半米多長。它頭部像狐,體形與生活習性又與猴子相仿,屬於原始種類的動物,在研究生物進化上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塔納利福山城清晨和夜色十分誘人,每當晨曦微露,山谷中瀰漫茫茫的白霧,始如裊裊炊煙,繼而籠罩整座山城,山坡上的王宮、樹木和樓房時隱時隱,宛如海市蜃樓。當夜幕降臨,依山而建的一幢幢造型別致的樓宇,燈火閃爍,猶如銀河降落人間。

女王宮簡介

(圖)塔納利福塔納利福

女王宮是塔納利福市內最具有觀賞價值和人文價值的景觀。女王宮雄踞在全城最高的山嶺之上, 俯瞰整個塔那市, 是當年伊美利那王國女王統治權力的象徵。女王宮修建於1839-1840年間, 時值馬達加斯加歷史上著名的娜拉瓦魯那女王一世 (Ranavalona I) 在位時期 (1828-1861) 。娜拉瓦魯那女王一世是拉達馬國王一世 (Radama I, 也是馬達加斯加伊美利那王朝歷史上著名的國王) 的遺孀, 國王去世後, 她開始主宰起馬王國的命運。女王宮的設計和修建在當時是交給英法傳教隊伍中的建築師來完成的, 所以保有19世紀的歐洲宮廷建築的風格, 主體建築全部由花崗岩石砌成, 巍峨挺拔, 頗具氣勢。但是, 令人遺憾的是, 1995年1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掉了女王宮大部分的室內建築和裝飾, 至今, 聳立在那的只是女王宮高大的城牆和空洞但仍不失華麗的窗門廊柱, 在向遊人們訴說著她過去的輝煌。女王宮的全面修復工程從2000年開始已經展開, 目前還正在進行中。此外, 女王宮的領地內也是伊美利那王國的皇家陵墓所在, 該王朝歷代的國王和幾位女皇都長眠於此。

相關詞條

http://www.soobb.com/Destination_Wiki_39924.html
[2] 酷訊網 http://dujia.kuxun.cn/guide/tananalifo.html
[3] 遨遊搜 http://www.auyou.cn/sceneryinfo-3863.html
[4] 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7-03/06/content_5806313.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