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帝園

堯帝園

堯帝園背枕著巍峨連綿的堯山,面朝灕江,山水相伴,它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條件和處在風水寶地,讓其成為桂林一處先人們理想的長眠之地。桂林市民一直有春天杜鵑花開時登堯山賞花的習俗。杜鵑花開放時節正好在清明節前後,因此堯帝園也成為眾多市民春開踏青、賞花、祭掃親人的去處。堯帝園公墓的藝術墓區,墓碑融入了藝術雕刻造型,用一種凝固的語言,向世人昭示著生命曾有的輝煌。堯帝園就這樣為桂林市珍藏著歷史。

基本簡介

堯帝園堯帝園

堯帝園是指位於桂林東郊堯山西麓的一個公墓,隸屬於桂林市公墓管理所。1994年開辦至今,占地面積97畝,由主幹道、辦公樓、停車場、廣場、墓區和藝術的石雕、浮雕、瓷像及當代桂林詩詞、書法名家的石刻等部分組成。它是桂林市目前正在經營的三個合法公墓中安葬人數最多的一個墓園。由於殯儀館的骨灰存放點設在園內,全市火化的骨灰90%以上暫存在這裡。因此堯帝園是桂林市人流量最大的墓園。

桂林堯帝園,背靠桂林大堯山,面臨灕江水,山水相伴,陰陽平衡,鳥語花香,鮮花盛開,綠樹蔥蘢。來到桂林堯帝園公墓,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國著名畫家、百歲老人陽太陽題寫的“堯帝園”三個大字遒勁瀟灑;門兩旁由桂林文化名人廖家駒詞、張開政書的一幅對聯——“心通灕水,目極堯山,長記慎終追遠;意托幽香,情懷惠雨,須知厚德開來。”公墓初顯了人文風格。走進堯帝園,在廣場的東側,匯集了二十七塊當代桂林詩詞、書法名家的作品,這些作品,或凝重,或狂放,或曠達,或致遠,展現了桂林人風雅灑脫的個性。遊覽堯帝園公墓的藝術墓區,各種不同造型的藝術墓碑,用一種凝固的語言,向世人昭示著生命曾有的輝煌。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人類學家、教育家黃現璠與夫人劉麗華合葬於此;開國上將李天佑與夫人杜啟遠也合葬於此。由此,彰顯了墓園人文價值的真諦。

詳細介紹

堯山風光堯山風光

堯帝園地處桂林市東北郊區,距市中心約10公里,正好處於堯山風景區內。堯山主峰海拔909.3米,相對高度760米,是桂林最高的山峰。秦時建堯廟,堯山之名由此而來。山勢大致南北延伸,高大雄渾,狀如伏牛,俗名牛山。堯山以變化莫測、絢麗多彩的四時景致聞名於世,春天,滿山遍野的杜鵑花將一座層巒疊嶂的大山打扮得奼紫嫣紅;夏天,滿山松竹、陣陣碧濤、山川競秀、鬱鬱蔥蔥;秋天,楓紅柏紫、野菊遍地;冬天,雪花紛揚,白雪皚皚、冰花玉樹,別有一番情趣。乘觀光索道可直達堯山之頂,極目四望,眼前水田如鏡,村舍如在畫中,千峰環綠野,一水抱城流的桂林美景盡收眼底,峰海山濤,雲水煙雨的桂林山水就如同一個個盆景展現在您的眼前。在山頂還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臥佛,可以飲一口天賜聖泉的泉水,一解旅途的疲憊。下山時可以乘坐滑道,穿梭於花海叢林之中,享受貼地飛行的快感。此外,堯山還是一個風水寶地,這裡有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墓群-靖江王陵,規模宏大輝煌,在此出土的梅瓶名揚四海。只要登上堯山,帝王見證,臥佛護佑,讓人一生平安,好運相隨。著名詩人柳亞子贊曰:“靖江陵畔遺謨在,祝聖庵前暮靄斜;好是西南春意盪,堯山紅遍杜鵑花。堯山是一處自然風光和古代陵墓集中的風景名勝區。堯帝園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條件和處在風水寶地,讓其成為桂林一處先人們理想的長眠之地。而桂林市民也一直有春天杜鵑花開時登堯山賞花的習俗。杜鵑花開放時節正好在清明節前後,因此堯帝園也成為眾多市民春開踏青、賞花、祭掃親人的去處。

堯帝園的特點

郊野公園

堯帝園的石刻堯帝園的石刻

傳統上是節約土地辦公墓,因而砍伐原生松樹,成排成行開發墓區。在墓道間、墓體間沒有預留綠化空間。密密麻麻的碑石自然成了白色視覺污染。公眾對此也熟視無睹,習以為常。同樣,來堯帝園祭掃的人們燃放炮竹、焚燒香燭也很隨意,菸灰紙屑滿天飛,沒有環境保護意識。結合到桂林城市小、人口少,堯帝園墓園現有土地資源緊張等現實情況,每年都積極投入資金進行環境綠化改造提高。由於是在老墓區內進行的景觀改造,改造過程注意把握了三個基本原則:1.原有墓區用地不可能搬遷改動,景觀用地另闢蹊徑。採取與周邊農民簽協定租用土地的辦法解決景觀用地的問題。2.原有墓地見縫插針地種植綠色植物,改善碑石成林,白色污染的面貌。3.還未開發的墓區提前綠化起來。近年將要投入使用的就滿鋪草皮,保證黃土不露天,不雜草叢生。五年後才使用墓區的採用喬木、灌木、地被苗三層種植的方法,既成為一片景觀林,又成了為墓園綠化提供苗木的苗圃,降低了綠化成本。租借來的景觀用地建成休閒綠地,它是景觀改造的重點。在設計思路上借鑑中國古典園林的做法。疊石成山,引泉為瀑,蜿延小溪,匯聚成池,翼然小亭,躍居水畔,小小虹橋,臥於水上,幾尾錦鯉,漫遊池中,修竹為鄰,繁花相伴,通幽曲徑,引人入勝。一派江南園林風光。在植物種植方面,採用喬木、灌木、地被苗草皮多層次結合的方式。高大的喬木做為休閒綠地的背景。運輸建墓石材上山的施工車輛道路,停車場地以及墓區成排成行的碑石都完全被背景林遮擋。公廁也隱約其間,在提示牌的指引下又可以方便找到。灌木層是觀賞重點,它們正好處於人的正常視線範圍。配植種類,配植形式都較為講究。小溪畔主景樹選取了在桂林比較少見的櫻花樹。市民踏青至此可以欣賞繁櫻如雪,飄零溪水的美景,展現一絲山林野趣。池邊傾斜長入池中的白花繼木和池中長了些青苔的石燈籠的倒影搖曳生恣,瀰漫著幾分禪意。亭邊是一叢蘇鐵,姿態各異。其中一株,遒勁蒼蚺似的枝幹靠向亭子,好象一位老友在聆聽小憩亭中的人談話,又似與池中錦鋰相對望,顧影自憐。地被苗方面用草皮做為綠地的基礎色塊;而在重點部分,如入口小廣場、池邊綠地布置帶狀、散片狀草花,襯出環境的錦繡斑瀾;其餘部分大量種植常綠的低矮灌木,如杜鵑、黃素梅等品種,使休閒區在綠色的基調中又摻有豐富多采的色調。漫步林間,景致與公園並無二樣。桂林堯帝園公墓從1994年開辦至今,走過了十幾個春夏秋冬。墓園建設也經歷了辦墓到建公園的過程。我們把以前只見墓碑不見樹的公墓改造成為了"桂林市園林式單位",把堯帝園打造成為了桂林市民清明祭掃親人、郊遊踏青的郊野公園。

藝術墓區

堯帝園藝術墓區堯帝園藝術墓區

彰顯個性的藝術墓是桂林市乃至全國正在逐漸興起的一種文明殯葬形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桂林堯帝園率先推行個性化藝術墓葬,幾年來數量不斷增長,成為一種寄託哀思的主要墓葬方式,堯帝園也因此榮獲了廣西墓碑藝術示範墓園的榮譽稱號。

堯帝園公墓藝術墓區已售出一百多坐墓穴。這一百多座墳墓,就是一百件藝術品。墓園的設計者根據墓主的意願,對墓碑進行藝術設計。它體現著一種濃濃的、細緻入微的人文關懷,營造著一種恬靜幽雅、積極向上的氛圍。它破除了人們自古以來對墓園的恐懼和神秘心理,引領著人們走出沉鬱悲戚的情緒,對每一個走過人生旅途而來此駐足的往者充滿了敬意。

漫步在堯帝園藝術墓區,可以看到共和平國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老紅軍、教授、詩人、音樂家、醫生、教師、警察、普通工人……他們每一個人都曾經在桂林生活、工作,為這座城市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的墓碑都記錄著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這些故事從戰火紛飛的抗戰時期延續到了機器轟鳴的建設年代。有軍旅生涯、有懸壺濟世、有修橋鋪路、有教書育人……各時期各行業,林林總總。把這些石碑上的故事象珍珠般串起來就成為了桂林城市歷史記憶的一串"項鍊"。先行離開的城市開拓者、保衛者、建設者們並沒有走遠,他們的名字鐫刻在墓碑上,他們的故事凝固在石頭裡。城市有了他們的貢獻而美麗,墓園有了他們的故事而富有了生氣,富有了人文價值。逝者如斯乎!他們走了,人文資源不可再生,而堯帝園的藝術墓使之永恆。這些藝術墓使堯帝園正在成為桂林公眾的一座人文紀念園。

人物

黃現璠夫妻合墓黃現璠夫妻合墓

堯帝園雖是大眾公墓,並非陵園。與陵園相比,公眾的人文紀念園範圍更寬廣,題材更廣泛。每一個為桂林這座美麗城市做出貢獻的生命都值得紀念,值得尊重。與傳統的城市檔案館相比,公眾的人文紀念園不再是冷冰凍的書架、泛黃的舊照片,它是集美麗園林、精湛石雕、雋永內涵於一體的屬於整個城市公眾的紀念園。這是公墓行業的優勢,其它行業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這也是公墓行業應該為社會做出的貢獻。堯帝園裡的文化名人不少,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黃現璠(中國現代民族學奠基人之一)、李天佑(一代名將)、林煥平(文化戰士)、李駱公(桂林金石篆刻家)、黃文菲(高級教師)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