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胃液量

簡介

基礎胃液量(BAO)。人胃液(gastricjuice)的收集通常是用胃管經口插入胃內直接抽取,在收集空腹胃液後,給受試者注射促分泌的藥物或試劑如組胺、促胃液素等,以觀察胃的分泌反應。純淨的胃液是一種無色透明的酸性液體,pH0.9~1.5,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胃液量為1.5~2.5L。賁門腺區和幽門腺區的粘液細胞分泌粘液(mucus);泌酸腺區(相當於胃底和胃體部黏膜)的壁細胞分泌鹽酸和內因子(intrinsicfactor),主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粘液頸細胞分泌粘液。在整個胃的內表面還襯有一層表面上皮細胞,也分泌粘液。在黏膜內還有一些散在分布的內分泌細胞,如分泌生長抑素的D細胞、分泌促胃液素的G細胞等。

1.鹽酸也稱胃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解離的,稱游離酸;一種是與蛋白質結合的,稱結合酸,兩者合稱總酸。在純淨胃液中,總酸約為125~165mmol/L,其中游離酸約為110~135mmol/L。正常人空腹時基礎胃酸排出量約為0~5mmol/h,在組胺或促胃液素刺激下,鹽酸最大排出量可達20mmol/h。鹽酸的最大排出量與黏膜的壁細胞數量有關。

正常值

1h法男:游離酸24~27.6mmol/L游離鹽酸0.97~4.17mmol/L;女:游離酸17.5~4.17mmol/L游離鹽酸1.42~1.78mmol/L。

化驗結果意義

1)升高:十二指腸潰瘍、Zollinger-Ellison綜合徵(卓-艾綜合徵)、門腔靜脈吻合術、小腸切除術、類癌綜合徵、嚴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幽門梗阻、少數胰腺疾病。
(2)降低:萎縮性胃炎胃癌、惡性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長期酗酒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胃壞疽、口腔感染化膿。

鹽酸的生理作用

①鹽酸在胃內能激活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使之成為胃蛋白酶(pepsin)發揮作用,鹽酸還提供胃蛋白酶活性所需的pH環境;
②促進食物中蛋白質變性,使之易於消化;
③有抑菌與殺菌作用;
④鹽酸在十二指腸內可促進促胰液素分泌,引起胰液膽汁小腸液的分泌;
⑤造成十二指腸的酸性環境,促進小腸對鐵和鈣的吸收。

2.胃蛋白酶主細胞分泌的無活性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的作用下被激活成胃蛋白酶,後者又可激活新的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主要作用於蛋白質和多肽分子中含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肽腱上,其主要產物是示、腖、少量多肽及胺基酸。胃蛋白酶的最適pH為1.5~3.5,pH超過6.0即失活。

3.粘液和碳酸氫鹽胃分泌粘液的細胞有表面上皮細胞、賁門腺幽門腺細胞、泌酸腺區的粘液頸細胞。粘液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具有粘滯性和形成凝膠的特性,能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層厚約0.5~1.5mm的粘液凝膠層,具有潤滑和保護作用,可減輕粗糙食物對黏膜的機械損傷。糖蛋白可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於是粘液就從凝膠狀態轉變為溶膠狀態而進入胃液。正常時,粘液的產生與溶解保持動態平衡。胃內的HCO3-主要由胃黏膜非泌酸細胞分泌,其分泌速率僅為H+分泌速率的5~10%,對胃內pH影響不大。

4.內因子為壁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它有兩個活性部位,一個活性部位可與進入胃內的維生素B12結合形成內因子-維生素B12複合物,使維生素B12不被蛋白酶水解而破壞。另一個活性部位可與迴腸黏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當內因子-維生素B12複合物運至迴腸末端時,可促進維生素B12吸收。當壁細胞受損或減少時,內因子分泌減少,可造成維生素B12缺乏而發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相關資料

《新編臨床檢驗與檢查手冊》、《新編化驗員工作手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