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排酸量

正常胃電慢波百分比:正常胃電頻率約為3次/min ,正常胃電慢波百分比是指胃電頻率在24~37次/min 胃電參數餐前餐後24~37次/min

簡介

基礎排酸量是指胃酸分泌為0.84~9.23mmol/小時。胃內的基礎排酸量有晝少夜多的規律,白天由於食物刺激而分泌的胃酸可由食物混合而使酸度下降,而臨睡前胃內食物多已排空,此時服用抗消化性潰瘍藥物有助於降低胃內酸度,加速潰瘍癒合。另外,臨睡前服藥容易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以減少潰瘍面胃酸直接接觸,有利於潰瘍面癒合。同時,胃內酸度增高,硝酸鹽還原菌也增多,硝酸鹽還原菌可使胃內局部亞硝酸鹽濃度增高,形成亞硝胺化合物,它有致癌作用。因此臨睡前服藥,可降低夜間胃酸分泌,並有防的作用。

消化系統指標

胃液量:空腹胃液,正常為10~70ml,胃液量增多若超過100ml提示分泌過多,多見於十二指腸潰瘍,胃泌素瘤(Zollinger一Ellison二氏綜合徵)也見於胃排空障礙(如胃擴張,胃下垂,幽門梗阻)。

色:正常胃液為清晰無色,如含有相當量黏液時可稍呈混濁的灰白色,黃色或草綠色為膽汁返流,呈咖啡渣樣有出血儲留胃內。

氣味:正常胃液略帶酸味,出現腐敗臭味為消化不良或胃液儲留,糞臭常為小腸低位梗阻。

黏液:正常胃液含少量黏液,大量黏液見於慢性胃炎,應與咽喉部咽下的黏液相鑑別,後者浮於胃液上層,常有泡沫。

游離酸和總酸:正常空腹游離酸為0~30單位,平均18單位。總酸度約10~50單位,平均30單位,服試餐後一小時左右,兩者均可增加到高峰。若注射組織胺20分鐘後游離酸可達最高峰,總酸可達150單位。

胃酸明顯增高見於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者也常見增高也可正常。胃酸減低或缺乏常見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惡性貧血等。

乳酸:正常胃液定性試驗常陰性。陽性見於胃內缺乏游離酸並有胃內容(食物)滯留時(如胃癌,萎縮性胃炎,幽門梗阻等)。

顯微鏡檢查:正常胃液中無紅細胞,檢出紅細胞常見於潰瘍活動期,胃癌急性胃炎及其他出血性疾病。胃管插入時也可碰傷黏膜而致出現紅細胞。

正常胃液中可見少許白細胞,白細胞增多常見於急性炎症。

Boas-Opple1二氏乳酸桿菌常見於胃酸缺乏及胃癌有食物滯留時。八聯球菌常見於幽門梗阻而酸度增高時。

五肽胃泌素胃液分析:1億個壁細胞每小時分泌HCI2mEq。

基礎排酸量(BAO):為328±189毫當量/小時。

高峰排酸量(PAO):為2122±945毫當量/小時。

除檢查胃液外,胃電圖也是胃健康指標的重要檢查手段。從胃電圖記錄上可獲得胃電慢波頻率、振幅、規律性。

正常胃電慢波百分比:正常胃電頻率約為3次/min,其變動範圍為24~37次/min,正常胃電慢波百分比是指胃電頻率在24~37次/min範圍內的百分比。健康人一般不低於65%。

胃電節律紊亂百分比:該參數反映胃電慢波節律的不規律性,計算時,其視窗可以是2min或更短。可以分為37次/min為胃動過速(胃電節律過速)以及無胃電節律。也有將胃電圖正常範圍定為2~4次/min,4次/min者分別為胃電節律過緩和過速。

慢波頻率的不穩定係數:是指慢波頻率的變化,由慢波頻率的標準差和平均數之比得出。患胃動力疾病的病人,其數值可能增高。

餐後/餐前的主功率比(PR):從理論上講,健康人的PR應大於1,實際運作時不一定,而胃動力疾病的病人中也不一定小於1。因而,應結合實際情況酌情分析。

胃電參數表

胃電參數餐前餐後24~37次/min(%)852±17860±2137次/min(%)57±1279±18主頻率(次/min)29±00231±002*主頻率不穩定係數168±31131±24*主功率598±2041070±372餐後/餐前功率比27±0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