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受難像

耶穌拒絕了魔鬼的誘惑,受到了猶大的出賣。他被羅馬人帶到了羅馬政權主持者比拉多那裡。比拉多本來不想處死耶穌——他明知這樣會引起一場政治風波。於是,他讓希律王建議如何決斷這件事。希律王把耶穌的命運交到了人們手上。但是,愚蠢的民眾寧願放過罪犯,也不能容忍耶穌逃過刑罰。受盡苦難的耶穌還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願望。他們要把耶穌推上絞刑架。比拉多順從民意,耶穌走往執行絞刑的山頭。一路上,人們瘋狂的往他身上扔雜物,耶穌受難日成為民眾狂歡日。耶穌的雙手被釘在十字架上,這時還沒有人意識到這一幕永遠被後世銘記。公元1396-1399年法國第戎美術館收藏。基督的形象卻依然是實在可近的,觀之令人感到惋異敬仰,已不是早期基督教藝術給人的那種高不可攀、凡人不可企及的虛幻效果了。

雕像存藏處

時 期:公元1396-1399年
存藏處:法國第戎美術館

雕像特徵

這是坎特雷斯·德·坎姆坡骷髏地半身雕像。骷髏地是傳說中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場所,教堂中則常有骷髏地十字架等雕像,用來表示基督受難的情景。一般以3層祭壇表示基督遇難的場所(小山坡)。基督在此沒有被表現為釘在十字架上的全身形象,而是頭戴荊棘,已經進入死亡狀態的人體半身像,精細雕刻的胸肋處傷口依然有血跡,望之使人感到驚異懼恐。基督的面部十分寧靜、安詳,似乎死亡並不能奪去人物原本的精神力量,睿智崇高的氣魄力度依然清晰可辨。雖然現實的人物已死,在純粹精神光輝中,基督的形象卻依然是實在可近的,觀之令人感到惋異敬仰,已不是早期基督教藝術給人的那種高不可攀、凡人不可企及的虛幻效果了。基督像風格演變,預示著一個全新藝術風格時代即將來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