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歐漢

基歐漢(1941- )系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美國政治學會前任主席,曾任史丹福大學、伯蘭德斯大學和哈佛大學教授,現為杜克大學政治系詹姆斯・杜克教授,著有《權力與相互依賴》(與約瑟夫・奈合著)、《國際制度與國家權力》等書。

羅伯特・基歐漢(1941- )系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美國政治學會前任主席,曾任史丹福大學、伯蘭德斯大學和哈佛大學教授,現為杜克大學政治系詹姆斯・杜克教授,著有《權力與相互依賴》(與約瑟夫・奈合著)、《國際制度與國家權力》等書。

早年

基歐漢出身於芝加哥大學的附屬醫學中心,也在該大學的附屬學校完成相當國小四年級的學業,當他十歲時舉家搬遷於伊利諾州卡洛爾縣 (伊利諾州),並在該地的公立學校就讀,隨後在其雙親任教的夏默學院就讀,隨後完成初級的教育。
他在1961年夏默大學獲得榮譽學士學位,並在1966年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隨後在斯沃斯莫爾學院任教。

執業生涯

基歐漢曾在斯沃斯莫爾學院、史丹佛大學、布蘭戴斯大學、哈佛大學以及杜克大學任教過,在哈佛大學時他兼任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教授。
身為學者的他也同時是為作家,其著有霸權之後:世界政經的整合與紛爭(普林斯頓大學出版),也在公元1989年獲得每兩年基諾威獎的世界意思型態的項目的獎項。在1974年1980年他擔任國際關係雜誌的編輯,在1988年到1989年出任國際關係研究學會的主席,在1999年2000年美國政治科學學會的主席。
基歐漢曾在美國文理科學院、美國政治暨社會科學學院、古根海姆獎基金會以及行為科學進化中心和國立人類中心兼職過,並獲得約翰史金勒獎的政治科學獎項,在同年並獲選進入美國科學學院,並在2005年針對外交決策的民調中,被認為在國際關係中最有影響力的學者。

書籍

霸權之後:世界政經的整合與紛爭(普林斯頓大學出版)
新現實主義及其批評(哥倫比亞大學出版)
國際關係建制與國家權力:國際關係理論入門
權力與互賴:世界政治的轉變(與奈伊合著)
社會調查設計:科學推理的定性研究(普林斯頓大學出版);和金與瑞伯合著
在全球化世界下的權力與互賴
人道干預:倫理,法律和政治困境(哥倫比亞大學出版);和杭芝洛夫合著
氣候變遷的綜合建制;和維克多合著(公元2010年出版)
羅伯特・基歐漢是當代詮釋和發展世界政治理論的經典大師。在其學術生涯中,基歐漢一直身處國際關係理論論戰的核心。本文從學術經歷、學術思想度、學術啟示等三個方面對基歐漢的學術成就進行評估,指出基歐漢的學術生涯緣起於對現實主義範式的質疑,發展於對現實主義範式的批判,成就於新自由制度主義範式的建構,輝煌於新自由制度主義(尤其是其構建的國際制度理論)與新現實主義之比肩主導地位的確立。基歐漢的學術發展歷程以挑戰現實主義為開端,以新自由制度主義獲得比肩地位為中點,以積極迎接建構主義範式挑戰為當前形態。他所創立的國際制度理論體系不僅是架構現實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學術橋樑,也時刻保持著開放的形態,借鑑和吸納其他國際關係理論流派特別是建構主義的最新成果,及時保持著學術前沿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