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風寶塔

培風寶塔

培風寶塔,位於廣東 普寧市 洪陽鎮東北二公里的塔腳鄉後坑村之山丘上。因古時該地屬烏犁鄉,俗稱烏犁塔。塔通高約36米,外觀七層,平面作八角形,系三合土夯築成的風水塔。

簡介

地理位置

位於廣東普寧洪陽鎮東北二公里的塔腳鄉後坑村之山丘上。因古時該地屬烏犁鄉,俗稱烏犁塔。

建築簡史

塔通高約36米,外觀七層,平面作八角形,系三合土夯築成的風水塔。清乾隆七年,知縣蕭麟趾倡建,洪陽方氏家族先賢方士第、方蒼壁等主司其事,於壬戍秋動工,乾隆八年春(公元1743)歷時五個月竣工。

寶塔描述

塔座

塔座高1.65米,四面各築九級台階而上座台。塔座上下有欄桿,皆八角形。座底外圍欄為透花窗,邊長

廣東省普寧市培風塔

9.8米,走廊寬5米,座台上欄構築成圖案,邊長5.4米,走廊寬1.35米,正面欄桿望柱上刻一對石獅,一對石雁,造型生動。

塔身

塔身高31.7米,第一外圍邊長3.9米,周長31.2米,牆厚達2.55米,室內每面邊長1.5米。塔身逐層依次縮小至高層。第七層室內邊長為0.71米。第一層僅辟一門入室。塔門向西南,門闊1.3米,高2.77米,拱頂。門頂原刻"培風塔"三字(1959年重修時誤刻為"培峰塔")石門框上陰刻門聯:"七級高擎雄插漢,千峰環拱壯扶與"。塔內空心,有奇特的內轉石階可登上各層。石階共120級,因各層高度不盡相同而各層石階級數有異第一層上第二層28級,以上各層級數分別為20、20、18、18、16。第二層以上每層開四個門(窗),相鄰各層四門(窗)相互交錯,既美觀,又能在各層室內向外眺望四方。塔檐以紅色磚疊砌而成,每個角有向上彎鉤的芭蕉葉建築圖案。最高層(第七層)構造有別於以下各層,裡面有藻井,外面有走廊,走廊上面每個角有一石柱,柱之上以瓦與三合土做成卷草花紋,造型古雅優美。

塔頂

塔頂由大葫蘆及其三輪仰蓮承托一個一千一百八十斤重的生鐵小葫蘆,別具一格。

培風寶塔造型美觀,穩重挺拔,雄偉壯麗,二百多年來巍然屹立,為普寧"八景"之一。

寶塔詩詞

普寧八景詩:

昆崗松韻

昆崗亦姓韓,刺史安知幾?

披卷古松前,風飄仙樂起。

鐵嶂蘭芬

攢巒千載秀,澗壑溢幽香。

得句憑清興,登臨心自芳。

靈匯甘泉

甘洌井中流,濟時豐澤注。

黎民意盡安,愜望春芽吐。

培風寶塔

高標如湧出,絳氣塔緣流。

騰翮入雲漢,天邊星彩稠。

洪寺探幽

岩岫錦雲飛,靈泉澄滌好。

真如循性來,鶴夢蒞瓊島。

南岩遠眺

丹丘乘翠鳳,聳乾會參天。

憂患慕禪味,詩成蝶舞前。

雲石樵徑

半山鑿翠開,雲石如懸肘。

何處定禪心,林泉遇樵叟。

錢湖漁艇

山光連塔影,不復見明湖。

借問田間漢,漁舟還有無。

前清洪陽方氏家族先賢方景琰詠詩讚曰:

聳立塗岡上,巍然眾嶺冠。

江村增秀色,城郭壯奇觀。

寶柱天衢出,雲梯月窟安。

幸逢賢卓魯,衣帶藉屏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