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火險氣象等級

城市火險氣象等級選取了日最高氣溫、日最小相對濕度、日最大風力、連續無降水日數、日降水量等五項氣象因子為城市火險的影響因子,並規定了城市火險氣象指數計算方法.

摘要
《城市火險氣象等級》於2006年11月1日正式發布,《城市火險氣象等級》具體選取了日最高氣溫、日最小相對濕度、日最大風力、連續無降水日數、日降水量等五項氣象因子為城市火險的影響因子,並規定了城市火險氣象指數計算方法,《城市火險氣象等級》的發布對城市火災的預防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概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的擴大、新行業的產生和國民總資產的增長,城市火災損失愈來愈大。由於火災的發生、發展與氣象條件有一定關係,利用氣象的預報能力來進行城市火險潛在程度的預報是可行的。我國政府歷來非常重視火災預防工作,制定了“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而火險預報和評估是預防火災,減少火災發生,減輕火災損失的一項重要工作。
我國地域遼闊,地理氣候複雜多樣,不但存在南北差異,還存在海拔高度差異,另外,火源和可燃物差別也很大。全國各地許多氣象部門與消防部門合作,積極開展了城市火險與氣象條件的關係及其預報研究,對火險氣象指數套用正在不斷完善。

城市火險氣象等級

城市火險氣象等級分為五級。
一級:低火險, 危險程度—低
二級:較低火險,危險程度—較低
三級:中等火險,危險程度—中
四級:高火險, 危險程度—高
五級:極高火險,危險程度—極高

火險有關的氣象因子

與城市火險關係密切的氣象因子:日最高氣溫、日最小相對濕度、日最大風力(或日最大風速)、連續無降水日數、日降水量等。

火險氣象指數的確定

不同的季節與地域,日最高氣溫、日最小相對濕度、日最大風力(或日最大風速)、連續無降水日數、日降水量等五種因子與對應的城市火險氣象指數各不相同,通過計算,將五種城市火險氣象指數分量之和構成城市火險氣象指數

發布實施

消防官兵
《城市火險氣象等級》等氣象標準納入國家標準。此國家標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發布實施後,中國氣象局組織制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布的又一批重要的氣象國家標準。2006年12月6日,中國氣象局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京聯合召開“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八項國家標準新聞發布會”,要求認真做好這八項國家標準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王守榮、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偉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務院3號檔案明確提出要健全氣象法規與標準體系,加快氣象法制建設和氣象標準體系建設,這對於依法規範氣象活動、依法管理氣象工作,切實保證我國氣象事業又快又好地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王守榮要求,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做好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要抓緊氣象標準化“十一五”發展規劃修改和氣象標準化體系研究工作,切實加快氣象標準化建設步伐。

作用

《城市火險氣象等級》八項國家標準,重點規範了中國氣象乾旱沙塵暴、土壤荒漠化、城市火險、牧區雪災冷空氣氣象災害的等級及其劃分等級的原則。這八項國家標準作為氣象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氣象法》的配套技術法規,是氣象行業、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以及全社會從事沙塵暴、氣象乾旱、牧區雪災、土地沙漠化、冷空氣、江河流域雨量和城市火險氣象等級管理、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組織防災減災、教學、科學研究等的行為準則,是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加強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管理,全面履行行業管理職能的重要技術支撐和依據。這些氣象國家標準的頒布和實施,為進一步推進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和防禦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提高各級政府防禦氣象災害的管理和決策能力,保障國家公共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更為科學的方法和依據。調查形成了該標準的一份資料性附錄,不僅充實了標準的內容,還為牧區減災救災提供了更加完備的依據。準確的預報冷空氣的入境情況,有效地通知人們
來預防冷空氣所造成的影響,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重大的意義。

制定經過

火險
《城市火險氣象等級》於2006年11月1日發布,而鮮為人知的是,這一國家標準,是武漢一名患有嚴重腎病的病人在病榻上研究出來的。病床上偷偷搞研究,“四把火”領跑中國,1984年,20歲的陳正洪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同年又考入華中農業大學攻讀農業氣象,1987年獲理學碩士。從接觸氣象研究的那一天起,陳正洪便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探天問地”的研究中,他是同事們公認的“氣象迷”,只要他認為有價值的,就是沒有經費、自己貼錢,也一定要去研究清楚。1993年,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陳正洪患上了嚴重的腎病綜合症,得住院治療。但是他勉強在醫院治療了兩個月,身體狀況稍有好轉,就硬是返回了工作崗位,帶病堅持課題研究。腎病最忌勞累,當時,只要坐的時間稍稍長一點,陳正洪便全身浮腫,於是他就撲在床上寫,妻子實在看不下去了,發脾氣“勒令”他休息,他就趁著妻子在身邊的時候思考,妻子不在身邊再寫。就這樣,陳正洪硬是在床前完成了幾個林火氣象課題的研究任務:他主持的省重點科技項目“湖北省森林火險等級標準及森林火險預報系統的研究”,獲1996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他研製的“森林火險天氣等級標準”,自1992年起至今仍在全省各地套用;他主持的“湖北省林火氣候綜合區劃研究”獲省農業區劃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他還主持了中國氣象局重點研究項目“神農架林火氣象特徵”和“湖北省城市火險氣象預報方法研究”。這“四把火”的成功,牢固奠定了湖北省在全國火災氣象研究領域的領先位置。
1999年夏天,為了確保《醫療氣象預報系統》研究的順利進行和及早推出,陳正洪拖著病體在大熱天擠公汽,奔波於各大醫院,順利地收集到近10萬個病例,取得了第一手資料。幾個月乾下來,他與同事們一道,終於在全國最先推出《醫療氣象預報系統》。雖然在這期間,已開始出現頭昏耳鳴、嘔吐不止的症狀,但他從未停止工作,一直堅持到出差回來,才到醫院檢查。然而此時,醫生證實,他已患上了尿毒症,必須立即住院進行血液透析,等待腎源換腎。醫生說,他這種腎病如果注意休息,定期檢查吃藥,一般不會這么快就發展成尿毒症的,而他這五六年中從來沒有到醫院複查過,更別提堅持吃藥了。醫生先後兩次給他開了住院證,他則因為工作而一拖再拖。課題組的人都記得,在他此次住院前,剛接到一個大橋抗風設計的任務,他準備了一大袋子書和資料,準備帶到醫院去研究,被家人發現沒帶成,他則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托人將有關章節複印後帶去,進院兩天當確診為尿毒症的同時,他拿出了出色的設計方案。2000年4月29日,陳正洪換腎成功。出院僅4天,他又回到工作崗位。出院前期,必須堅持透析,他經常大清早跑到醫院,上午透析完,下午就上班。有時候實在支撐不住,就在家裡趴在床上看書,令前來照顧他的岳母都心疼得直掉淚。
換腎後領銜“國標”研製,新標準武漢誕生
在不斷取得成績的同時,陳正洪現在更多的是在思慮:如何更好地培養科研後備力量。他在自己承擔的課題中吸納新生力量,幫助新人積累理論和實踐經驗,由此,多名業務骨幹脫穎而出,逐漸成為氣象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1999年,陳正洪帶領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一幫年輕人,接受了湖北省氣象局“九五”軟體工程項目,研究成果《武漢市常見疾病(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氣象預報方法》經專家鑑定,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02年7月,陳正洪接手了一項棘手的工作——研製國家標準《城市火險氣象等級》。陳正洪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早在1991年就已經開始,並在1999年研製出了武漢市的城市火險氣象等級標準,隨後該成果在全省使用多年,並推廣到浙江、廣西、河南等多個省、市、自治區。但陳正洪仍然以一名學者的嚴謹和氣象人特有的責任感,開始了長達四五年的新的研製工作。經過大量研究,陳正洪發現:每天日最高氣溫、日最小相對濕度、日最大風力、連續無降水日數、日降水量等五項氣象因子,與城市火險高低及火災的發生髮展有著密切的聯繫。在他的嚴密組織下,研製工作穩步推進,關鍵技術難點被一一攻破,最終,國家標準的《城市火險氣象等級》正式出台。
陳正洪拖著病體,潛心鑽研,用心血和汗水澆灌出累累碩果:先後主持或以主要成員參加50多項科研課題,其中省部級以上達20多項,9項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1項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正式發表論文140多篇,有4項成果和9篇論文獲省級獎勵,兩項工作獲省氣象局創新獎,10篇論文論文摘要被國際會議收錄、12篇論文被EI、AGRI等國際權威檢索系統摘錄。1997年來,他先後被授予全省氣象部門“學科帶頭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氣象科普先進工作者、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等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