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戰役

垓下戰役

垓下戰役發生於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一月。這是楚漢雙方最後一次戰略決戰,韓信以30萬大軍戰勝項羽9萬之眾,項羽軍被徹底殲滅,項羽自刎烏江,劉邦取得了楚漢戰爭的最後勝利。

簡介

11

公元前二〇六年,秦王朝滅亡後,以項羽和劉邦為代表形成了兩大政治集團。他們為了爭奪農民起義勝利的果實,進行了殊死的搏鬥。在四年多的時間裡,大戰七十次,小戰四十次,劉邦屢戰屢敗。身受重傷十二次。公元前二〇五年至公元前二〇三年,楚漢兩軍在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北)、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一帶進行了一次決定性的大戰。開始楚軍比較強大,由於在政治和戰略上不斷發生錯誤,逐漸喪失主動,雙方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公元前二〇二年十月,項羽引軍東撤,劉邦率軍實施戰略追擊。同年十二月,項羽軍被包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陷於一籌莫展的境地。為了進一步動搖和瓦解楚軍,一天夜裡,劉邦要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聽了,益發懷念自己的家鄉。項羽也大為吃驚,說:漢軍已經完全占領了楚國的土地了嗎?為什麼楚人這樣多呢?項羽惶惶然不能入睡,深夜在軍帳里喝酒。他—面喝酒、一邊激昂慷慨地唱起歌來,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據說他的愛妾虞姬也起而和唱,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唱罷,拔劍自刎而死。項羽見大勢已去,帶了八百騎兵連夜突圍南逃。第二天天亮,劉邦發覺項羽突圍而去.便派灌嬰帶領五千騎兵追連趕。

項羽渡過淮河,繼續跟隨他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前到陰陵(在今安徽定遠縣西北),迷了路,陷進湖沼地帶,被漢軍追及。項羽領兵且戰且退,退至和縣烏江,被迫自刎。劉邦乘勝追擊.很快平定了江南,建立了漢朝一統天下。

起因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漢雙方達成了鴻溝議和,中分天下.雙方罷兵。項羽按照和約的規定,釋放了劉邦的父親和劉邦的妻子呂雉,並撤軍東走。

楚軍撤走後,劉邦也準備下令撤軍西退。這時張良、陳平向劉邦建議說:“現在漢已占領了天下的大半,諸侯皆歸附。楚軍已疲憊不堪,糧食斷絕,這正是天亡楚軍之機,不抓緊機會而消滅楚軍,就是養虎遺患”。劉邦采納了張良、陳平的建議,停止撤軍西退.而乘項羽退軍東走的機會,撕毀雙方共同商定的約言,轉而率軍緊緊追擊項羽軍,遂爆發了垓下(今安徽靈壁東)戰役。

垓下戰役楚漢雙方的作戰策劃

劉邦撕毀鴻溝議和協定,決心與項羽軍作最後的戰略決戰,欲乘楚軍撤軍途中麻痹鬆懈和補給奇缺的機會,調集優勢的兵力一舉殲滅項羽軍,建立自己的封建統一政權。於是,決定以樊噲向胡陵(今山東魚台)進擊,命英布率軍立即攻擊壽春,劉邦親率主力追擊楚軍.並以韓信的齊軍、彭越的梁軍急速與漢軍主力會合。造成南北共進,三路齊攻的強大態勢。

項羽由於對鴻溝議和深信不疑,又是在撤軍開進途中.沒有防止劉邦軍突然背約進攻的準備,故在固陵之戰前,沒有做應付突然多變的作戰策劃。

其實劉邦軍背約而進攻對方的策略已多次運用,以前在他西進秦都之武關作戰中,也是訂了和約,招降秦軍守將,過了險要關隘之後,再回兵擊滅對方。而楚軍對此缺乏起碼的估計和戒備,也足以說明了其戰略策略和指揮謀略的運用均不是劉邦軍的敵手。

作戰經過

漢高祖五年十月下旬,固陵之戰後,楚漢雙方仍對峙於淮陽地區。此時,韓信軍已率軍南下,以一部兵力引誘楚軍出擊,雙方戰於九里山一帶。西楚軍陷於韓信軍伏擊中。韓信軍之騎兵部隊乘機向彭城進攻,一舉將彭城擊破,楚柱國項它被漢軍俘獲。漢軍接著向蕭、譙、苦等地進攻,一一攻克了今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河南東部等廣大地區,兵鋒直趨項羽軍之側背。

項羽軍兵敗,再失彭城,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被漢軍占領之後,無法穩住局勢,只得率軍政官吏,攜大量貴重物資,向東南方向撤退。此時,項羽軍已更加陷入危機之中。十一月,項羽率領近10萬軍隊向垓下地區敗走,到達垓下地區後,項羽與大將季布、鍾離眜等都認為垓下地區地形險要,可以防守,於是決定構築營壘,進行防禦,以便整頓部隊,恢復軍力,準備與漢軍在垓下地區決戰。此時,項羽軍的大致態勢是:季布軍在垓下以西以南地區;鍾離眜在垓下以東以北地區;項羽自率主力於垓下周圍地區。

韓信軍取得九里山大捷、進占彭城後,得知項羽率軍向彭城東南方向撤走,於是揮軍繼續向東南方追擊項羽軍。這時,楚之大司馬周殷叛楚後,率兵進占了楚之六地,接著統率九江兵與將軍劉賈向北攻占城父。至此,漢軍、齊軍、九江軍及彭越的梁軍等四路大軍會師於垓下,構成了對項羽軍的包圍態勢。當時漢軍及各諸侯軍的關係位置大致為:齊王韓信統率的齊軍駐於垓下東北地區;九江王英布指揮的九江兵駐於垓下的西南地區;梁王彭越指揮的梁軍駐於垓下的北部地區。漢方各路大軍在完成對項羽軍的直接包圍後,便加緊準備與項羽軍的最後決戰,以求徹底殲滅項羽軍。韓信為向垓下進攻,做了如下部署:以將軍孔熙軍為左路,費將軍陳賀居右路,韓信自率主力在中路主攻。漢軍在韓信統率之下,分路向垓下之楚軍進攻,楚軍在項羽率領下,奮勇力戰,多次擊退漢軍的進攻,但由於項羽兵力已經有限,無力出擊漢軍,更難以迫使漢軍撤退,終於在漢軍多面夾攻之下,退入營壘堅守。韓信軍遂以各路大軍,把項羽軍重重包圍。雙方雖經不斷作戰,但漢軍尚難以徹底打敗楚軍,為儘快將楚軍擊敗。張良建議劉邦採取以瓦解楚軍鬥志為主的“攻心戰,”以楚方歸順人員和漢軍中善唱歌者,每夜皆唱楚詞、楚歌。

項羽兵困垓下,兵少食乏,處境更加險惡。前線堅守營壘的部隊,每日黃昏戰鬥停頓時,就聽到四周唱出的楚歌聲,士卒聽到這種楚國鄉土歌聲。看到自己目前的處境,極大地影響了戰鬥意志。早已被漢軍收買的項王叔父項伯,力勸項羽夜間巡視軍營,以便讓項羽聽到四周的楚歌聲,瓦解項軍的鬥志。果然,項羽聽到這些歌聲後,十分吃驚,他說:“難道漢軍已經把楚國的地方都拿下來了嗎?為何他們中間會有這么多的楚人呢”?項羽面對這種局面甚為憂慮,半夜裡在營帳中飲酒解愁。

項羽有一位妃子虞姬,很受寵愛,時常跟隨在項王身邊。項羽還有一匹青白色的好馬,名叫騅,是他最得力的戰馬。項羽邊飲酒邊悲涼地歌唱道:“力大能夠拔山啊,氣壯蓋過了全世,不料時勢不利啊,連烏騅馬也不濟!烏騅馬不濟了啊,那可叫我怎么辦?虞姬啊.虞姬!我怎么能對得起你”!項羽接連唱了幾遍,虞姬也應和著一同唱,根據《史記正義》引《楚漢春秋》記載,虞姬當時也唱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唱罷,即自刎而死。項羽的淚水一行行地涌流,左右的人也都淚流不止,以致互相不能抬頭相看,氣氛甚為悲壯。

虞姬已死,項習習悲痛地上馬出營,率領部下800精銳騎兵乘夜突圍而去。次日天明,漢軍才得知項羽已經突圍,韓信急令灌嬰率領5000騎兵追擊。由於項羽突圍之先頭騎兵急馳而行,後續騎兵未能全部跟上,待項羽渡過淮水之後,僅跟上來百餘騎士,項羽行至陰陵,迷失了方向,便向一個老農夫問路,老農夫欺騙項羽部隊說,向左走。項羽於是向左急奔。但走不多遠。即陷入了大澤之中,行進艱難,很快被灌嬰騎兵追上。項羽又引兵向東突進,至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50里)地區後,僅剩下28名騎士,而漢軍追兵竟有數千騎。項羽此時自料不能逃脫,便對跟隨他的騎士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8年,親身經歷過70多次戰鬥。真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從未打過敗仗。因此,做了天下的霸王。不料今天倒被圍困在這裡,這是天要亡我。並不是我在戰爭中的錯誤啊”。項羽接著又強調:今天要決一死戰,必須做到3戰3勝:潰圍(擊潰敵人,突出重圍)、斬將(殺敵將領)、刈旗(砍倒敵人的旗幟)。

項羽說畢,將自己的28名騎兵分做4隊,對著4個方向,漢軍騎兵雖然包圍了數層,但項羽毫無懼色。項羽說:“吾為公取彼一將”。於是他命令騎兵堅決向敵衝殺,到達山下後,在山東分三處集合。項羽吩咐完畢後,即呼喊衝殺而下,將漢軍打得人仰馬翻,四處潰散,並斬殺漢軍騎將1人。項羽軍到達山東三處集合後,漢軍再分3隊將項羽軍團團圍住,項羽率兵又馳逐衝殺,斬殺漢將1人,殺死漢軍百餘人。項羽將自己的兵馬又集中起來,結果發現自己僅亡兩騎。項羽對眾人說:“各位看我打得如何”?眾騎兵說:“誠如大王所說的一樣”。項羽得勝,乘漢軍混亂之際,衝出一條血路,向南疾走,準備渡過長江。項羽到達烏江.烏江亭長撐船靠岸,等待項王上船。亭長對項王說:“江東地力雖然不大。但方圓也有千里。有民眾數十萬,足夠建立霸業,請大王急速渡汀。這一帶只有我有船,漢軍到後將無船渡江”。

項羽笑著對烏江亭長說:“上天要滅亡我,我不能渡江了。當初我帶領江東8000子弟渡江西征,現在沒有一人生還,縱然是江東父兄諒解我,繼續擁立我為王,我有什麼面目見這些父老?即令是他們不譴責我,我也羞愧難容。我知道你是忠良之人,我騎的這匹馬只有5歲,所向無敵,一日可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之,現在贈送給你”。項羽把自己的烏騅馬送給烏江亭長後,命令所有騎士均下馬步行,以短兵器與漢軍騎兵搏鬥。項羽一人即殺死漢軍將士數百人,自己受傷10多處。

項羽在衝殺間看見漢軍騎司馬呂馬童,便指著呂馬童高聲說:“你豈不是我的老部下嗎!”呂馬童看見項王后,即指給漢將王翳說:“此項王也。”項羽對王翳說:“我知道漢軍要出千金得我的頭,還要封萬戶侯,為了使你得到功賞,請把我的頭拿去吧。”項羽說罷,即自刎而死。王翳割取了項王之頭,漢軍其餘將領爭割項羽屍體,以便回軍請功。

評 析

歷時4年半的楚漢戰爭,起乾劉幫奪占三秦之戰,至垓下一戰才告結束。劉邦與項羽之間爭奪封建領導權的戰爭,終於以劉邦徹底勝利和項羽軍的覆滅而載入戰爭史冊。

垓下大戰,是劉邦、項羽間的最後戰略決戰,項羽軍在垓下作戰中之所以迅速被劉邦軍殲滅,除政治上的原因之外,在戰場交戰的直接原因是戰略指導上的低能。

戰略撤退中疏於戒備 項羽與劉邦達成了鴻溝議和後,沒有在戰略全局上正確地分析敵我雙方的形勢。此時的楚軍雖然不是敗將求和,但戰略上已處於絕對的劣勢地位。在這種情況下,一紙空文能對劉邦起多大約束作用,楚軍毫無考慮,只是遵約東撤。給了劉邦乘勝追擊難得的戰機。劣勢之軍後撤,本已造成軍心士氣的嚴重影響,加之再有重兵集團的追擊,更會在心理上加重失敗的恐懼。因而,從根本上說,項羽軍雖有10多萬兵力,怛實際已處於軍無鬥志的失敗情緒之中。可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固陵之戰缺乏戰略遠見 項羽軍在固陵地區回兵良擊劉邦主力,一舉取勝,在戰略上出現了挽回頹勢的一線轉機。而此時韓信、彭越之軍還遠在北方,項羽如果重振士氣,以戰勝之餘威,咬緊牙關,全力攻殲劉邦軍,設若劉邦軍被一舉殲滅,無疑會對楚軍起巨大的鼓舞作用。這樣是否還有彭越、韓信南下之舉,則恐怕又當別論了。可惜,項羽缺乏這種戰略遠見,反擊勝利,即行止戈,給了劉邦固守侍援的天賜良扔。

垓下突圍造成戰略上的不擊自潰 項羽軍雖被困垓下,受韓信幾十萬大軍的包圍,但漢軍如單憑力戰,欲將項羽軍很快殲滅,也非易事。但項羽軍卻中了張良等的“四面楚歌”之計,不是組織全軍有組織地突圍撤退,而是項羽自率800騎兵突圍,這實際上就是棄軍而逃。一個戰略統帥,在全軍處於被包圍的困難境地時,只顧自己突圍而走,這支軍隊自然是不擊而潰了。這使叱吒風雲、英名蓋世的項羽,落了一個很不光彩的名聲,雖然有自刎烏江的悲壯場面,也黯然失色了。

退守垓下,不返江東,是戰略上最後的失策 項羽從固陵後撤,再加上彭城南撤之軍,絕不止10萬之眾,尚有相當可觀的實力。項羽未能早日定下南渡江東的決心,以現有兵力,加上江東的人力物力,並有長江天險的阻隔,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也並非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然而,項羽軍卻是退一步、看一步,沒有長遠的戰略策劃,以致處處被動,全軍覆沒。

垓下古戰場

垓下古戰場位於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境內,是楚漢相爭最後決戰的戰場遺址,被譽為世界七大古戰場之一。

22

垓下古戰場俗稱霸王遺址,在濠城鎮內,濠城史稱“垓下”,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垓下,劉邦一舉摧毀項羽楚政權。垓下戰役奠定了漢王朝400多年歷史,漢字、漢語、漢文化、漢民族均由此得名。這次戰役規模空前,在中國和世界戰爭史上影響深遠,被專家們稱為“東方滑鐵盧”。民間廣為流傳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等動人悽美的故事均出於此。

垓下遺址是一處十分重要的古代城址,包括新石器時代晚期和秦漢兩個時期的文化遺存。遺址四周城垣呈南北向不規則長方形,大多數地段的城垣仍聳立在地面,保存完好。城址東、西、北三垣的中部現各有一缺口。城內面積約15萬平方米,包括護城河,城址面積近20萬平方米。遺址包括城垣、城門、護城河、道路和排水系統、夯土建築基址、窯址、活動場所、紅燒土遺蹟、水井、灰坑等重要遺存,出土了石器、陶器、銅器、鐵器和錢幣等各類器物170餘件,以新石器時代和秦漢時期的陶器居多。

整個旅遊區由保護區、緩衝區和開發區三個板塊組成,保護區為垓下古戰場遺址區,占地25公頃,有古戰場紀念碑、仿古城樓、霸王別姬遺蹟、浣發池、連理樹等。緩衝區鋪設有寬31米南北走向霸王街和寬40米東西走向漢王街以及霸王祠、漢王祠、虞姬墓和楚漢陣亡將士墓等景點。開發區建有萬壽園、許慎紀念館、垓下博物館、漢民俗村和仿古一條街、垓下古戰場虛擬宮、古漢墓、虞姬灣水上樂園和占地67公頃垓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垓下古戰場遺址現屬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成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與大澤鄉起義遺址、虞姬墓、鳳陽皇陵、禹王廟、湯和墓等旅遊景點形成皖北文化旅遊一條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