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市鄉

坪市鄉

中國南康市轄鄉。南康市糧食生產基地之一。1958年設金星公社,1959年改為坪市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市境北部山區,鄉府駐坪市坪,距市區66公里。面積91平方公里,人口1.8萬。康隆公路貫穿鄉境。轄銀崗居委會和坪市、大路坪、松林、長坳、彭屋、白馬塘、小安、小陂、潭幫、羅洞、石磨、溪上、李嶺、境口14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盛產梨、桃、油茶、李。鄉鎮企業有農機、食品加工、蜜餞加工等廠。土特產雪片糕,遠銷省內外。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坪市鄉坪市鄉養兔基地一角
坪市鄉位於江西省南康市北部,東與大坪鄉接壤,南與橫市鎮相鄰,西與上猶縣紫陽鄉交界,北與隆木鄉毗鄰。總面積極91平方公里,地勢周高中低,山區占總積的84%,丘陵、河父平地分別占總積的11%和5%。最高點為西部的蓮花山,主峰海拔930.8米;最低點為長坳村海螺峰,海拔240米。一般海拔為250——500米。2005年轄12個村居民委員會,為李嶺、境口、溪上、坪市、大路坪、松林、長坳、小陂、譚邦、小安、白馬塘、羅洞。有150個村小組,5080戶,20105人(其中農業人口19307人)。鄉政府駐於坪市圩大街上,距南康市區66公里。坪市鄉有耕地面積16959畝,人均耕地0.84畝。主種水稻,還種紅薯、花生等。2005年水稻畝產1300斤,糧食總產10950噸。有林地面積6187.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4.4%。

基本概況

坪市鄉坪市鄉試驗田
坪市鄉屬中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8.4度,無霜期273天,年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4­-5月間;坪市鄉地勢周高中低,國土面積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700多畝,林地90930畝,有7座小(1)型以上水庫(小(1)1座,小(2)型水庫6座),占全市水庫10%以上,總庫容571.2萬立方,有效溉灌農田14200畝。

坪市鄉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50個村小組,5123戶;21416人,其中農業人口19308人,主種水稻(2006年種植面積15120畝產1400斤,總產10584噸),紅薯,油茶。2006年人均純收入2260元;工業以糧食加工、制磚、家具及土陶製品加工為主,2006年,坪市鄉共完成財政收入35.27萬元,占任務106.85%,其中國稅16.67萬元,地稅18.6萬元。

坪市鄉現有中學1所,完小5所,初小教學點5處,教職工145人(中學54人,國小91人),在校學生2790人(中學1086人,國小1704人),國中升學率45%,國小升學率100%;衛生院1所,占地2000平方米,現有醫務人員33人,病床25張;郵政、電信、移動銀行、電力均在本鄉設有辦事機構,電話普及率達60%(2898戶),移動信號覆蓋坪市鄉(轄區內建有5個機站)。坪市鄉12個行政村有10個村通水泥路,3個村完成了電改,年用電量191萬度左右。

坪市鄉已婚育齡婦女4652人,已落實措施4322人,重點管理對象1903人,獨生子女家庭812戶,二女戶家庭168戶,2006年四術合計317例,出生人數222人(男性115人,女性107人),性別比正常,出生率10.52%,計畫生育率83%,懷孕檢率78%,2006年坪市鄉蓄存款6300多萬元,貸款1380萬元,45%的人家建有紅磚房。

基礎建設

坪市鄉坪市鄉果園

坪市鄉距市區65公里,雖屬山區,但近年已修通水泥、柏油路面,行車一個小時即到,距105國道16公里,出入極為便利,更重要的是,坪市鄉政治生活穩定,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倍受外來商客稱讚,鄉黨委、政府制訂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坪市鄉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及人口發展計畫,有初級中學一所,中心國小一所,村小14所,師資力量雄厚,中考成績連續5年居北八鄉之首,國小入學率達100%;有廣播站、有線電視站,村村通公路,通程控電話,通有線電視;有移動通信基站。坪市鄉在黨委政府的積極努力下,多次受到省、地、市的表彰。以公路、橋樑、農田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加強。投資20多萬元,對坪紫公路進行了拓寬改造,為高標準修建坪紫水泥路奠定了基礎;籌資200多萬元,修建了坪市中學至白馬塘、羅洞村8.7公里水泥公路,極大地改善坪市的交通條件;新建、維修了村組公路26公里;投資100多萬元,對紅衛、羅洞、黃竹塘、大塘坑等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將7座小(二)型以上水庫的閘門更換成鋼閘門,全面消除了7座水庫的安全隱患,修復了紅衛水庫東乾渠等一批水毀水利設施,水利設施為農業生產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通訊條件大為改善,2006年新增固定電話960戶,電話用戶總數達到3833戶,坪市鄉12個村和150個組都接通了程控電話,同時,移動通訊發展迅速,2006年在長坳、白馬塘和羅洞增加了三個移動基站,移動信號基本覆蓋了坪市鄉,手機寬頻網為尋常百姓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致富信息。坪市鄉為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繁榮市場,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規劃建設了一條長1華里、寬30米的商業街,興建了面積1.2萬平方米的小商品市場,已引進外資興建年供水30萬立方米的自來水廠;進一步加強了鄉水電站的管理,同時與華東大電網接軌,為工業用電提供了保障。坪市鄉正在開發中科院認定的蓮花山旅遊資源

發展狀況

坪市鄉坪市鄉果園

積極扶持以甜柚、臍橙為主的果業開發,加快了果業科技進步與創新。通過制定對果農的補助政策,大力引導民眾投資果業開發,2006年坪市鄉完成果業開發面積105畝。同時結合山區實際,高度重視創新搞活特色產業建設,大力發展了以油茶、黃梔子、桂花樹為主的種植業和以生豬、肉牛、山羊為主的養殖業,在松林山溪林場開發了500畝優質高產油茶示範基地,培育發展了600畝桂花樹基地,在坪市村利用荒山坡種植黃梔子等中藥材200畝;積極開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在春、秋兩季及時組織動物防疫人員,對坪市鄉2萬多羽禽類進行了免疫接種,坪市鄉禽類免疫接種率達100%,有效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發生,確保了坪市鄉禽類的安全。2006年,認真貫徹落實了中央、省、市的一系列農業優惠政策,積極扶持農業生產。一是認真落實了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政策,坪市鄉糧食直補82萬元,全部落實到戶;二是農技部門指導農戶加強了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通過大力實施各項支農、惠農工作,極大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全年新增水稻種植面積300畝,坪市鄉水稻種植面積達到30535畝。糧食單產和總產量穩步提高,2006年坪市鄉糧食總量達到10960噸,農民種糧收益進一步增長。

大力開展了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進一步明晰了坪市鄉林地、林木的產權;認真落實了森林防火責任制,切實加強了森林防火工作,確保了坪市鄉森林資源安全,保護了生態環境;紮實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換髮工作,為坪市鄉5183戶農戶換髮了新《土地證》,進一步穩定了坪市鄉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鞏固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同時,以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換髮為契機,組建了坪市鄉林地流轉服務站、坪市鄉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農機服務中心,為加快坪市鄉土地、林地的有序、規範流轉奠定了基礎。

主要企業

坪市鄉田園風光
組建了“坪市鄉大米加工協會”,通過協會運作,坪市鄉被省農業廳批准為“無公害糧食生產基地”,協會的成立為坪市大米加工向更高的層次發展提供了平台,為塑造並打響坪市“客家蓮花山”牌無公害大米品牌,引導坪市大米加工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坪市、李嶺兩村完成低產油茶林改造500畝,在坪市村新開發以黃梔子為主的中藥材60畝。為加快坪市大米加工產業的發展,鄉黨委、政府在2007年成功申報坪市鄉為“無公害糧食(大米)生產基地”後,2008年又積極協助坪市大米加工企業申辦贛州市農業龍頭企業,以此為帶動坪市優質稻基地建設,增加農民各糧收入。引進個體老闆在山溪林場開發種植桂花樹基地600畝,已調進桂花樹苗6萬株。同時在山溪林場規劃開發油茶基地500畝。

特色產業

坪市鄉坪市鄉美景
坪市盛產優質大米,坪市鄉有大中型大米加工廠11家,年加工能力在5萬噸以上,加工的優質大米遠銷廣東、福建等沿海城市。土特產品有坪蜜餞,李嶺村的優質茶油,最負盛名的坪市雪片爛,質地細膩柔軟,伸縮性強,搓成細卷而不斷,陰天不潮,乾天不燥能點火,色鮮味甜,清香可口。除銷售本市及遂川萬安、上猶等縣外,還遠銷湖南一帶。此外,日用陶瓷也獨具特色,傳統的陶瓷產品久銷不衰。為充分發揮坪市鄉山地多的優勢,制訂了“向田裡要糧,向山上要錢”的發展思路。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大搞山地開發,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幾年來,坪市鄉已開發果園4.3千畝,發展油茶林6.2千畝,壯大肉兔養殖基地,年出欄10萬隻以上。此外,還興建了初具規模的雜優制種、養豬、養兔、果業、油茶、勾瓦六大專業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