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鹽

地球之鹽

《地球之鹽》是2014年的一部紀錄片電影,由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執導,故事主要講述巴西艾莫雷斯地區,曾遭砍伐破壞的土地上重又旺盛生長著200萬株樹苗,這個成功的例子,讓人們相信地球上的其他地方也能做到。在從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到導演小津安二郎,再從當代舞大師皮娜.鮑什到諸多的布魯斯大師,在向自己崇拜的其他藝術家致敬了一圈後,文德斯此次的傳記紀錄片,瞄中了對其視覺語言影響最大的攝影名家。

基本信息

影片劇情

地球之鹽地球之鹽
《地球之鹽》有一個副標題——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的攝影旅程。在從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到導演小津安二郎,再從當代舞大師皮娜.鮑什到諸多的布魯斯大師,在向自己崇拜的其他藝術家致敬了一圈後,文德斯此次的傳記紀錄片,瞄中了對其視覺語言影響最大的攝影名家
巴西艾莫雷斯地區,曾遭砍伐破壞的土地上重又旺盛生長著200萬株樹苗,這個成功的例子,讓人們相信地球上的其他地方也能做到。這是紀錄片《地球之鹽》結尾升騰起的字幕,全場觀眾為這個催淚而振奮的HappyEnding而拍手叫好,直至大牌導演維姆.文德斯和聯合導演JulianoRibeiroSalgado上台,致謝了5分鐘,掌聲都沒有停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Sebastião Salgado Sebastião Salgado 攝影記者
講述者 維姆·文德斯 (旁白)
Juliano Ribeiro Salgado Juliano Ribeiro Salgado 攝影家兼旅行家,旁白
Hugo Barbier Hugo Barbier 立體攝影師
Jean-Jacques Barthélemy Jean-Jacques Barthélemy 他自己
Leila Salgado Leila Salgado Sebastião的妻子及合作者

職員表

  • 製作人:David Rosier
  • 導演:維姆·文德斯;Juliano Ribeiro Salgado
  • 編劇:維姆·文德斯;Juliano Ribeiro Salgado;David Rosier;Camille Delafon
  • 攝影:Hugo Barbier;Juliano Ribeiro Salgado
  • 配樂:勞倫特·帕蒂甘
  • 剪輯:Maxine Goedicke;Rob Myers
  • 監製:維姆·文德斯

創作背景

地球之鹽地球之鹽
25年前,文德斯在一個展覽中,被兩幅拍攝於巴西瑟拉佩拉達金礦的黑白照片驚呆了。場景里的人,一個個臉孔被沙土抹成一樣的漆黑,背著一袋袋沉重的金沙,搭著簡易梯子下至見不到底的深淵。他們來自從失業知識分子到失去土地農民在內的社會各階層,金子是他們共同的欲望。這些景象,來自1980年代初從巴黎返鄉的巴西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鏡頭。
25年後,文德斯與同樣作為紀錄片導演的攝影師兒子Juliano一道,通過塞巴斯蒂昂67屆坎城電影節少有的家庭錄像、採訪視頻、跟隨新項目拍攝,以及海量的黑白系列舊作,完成了這部滿盈著對人類大愛的紀錄片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頒獎活動 獎項名稱
2015-01-16 87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2014-05-23 67屆坎城電影節 “一種關注”單元特別獎(獲獎)

影片評價

可以說,影片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由驚人的黑白照片拼接而成的幻燈片。行走苦難拉丁美洲、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點燃的油田大火、盧安達大屠殺、衣索比亞難民、波赫內戰……塞巴斯蒂昂這一眾衝突題材照片,在給他帶來巨大國際聲譽同時,也製造著難以治癒的心靈創傷。而少數真正作為動態電影的時間裡,或是攝影師深情講述個人記憶的轉場,或是16毫米下的難得家庭影像。直至文德斯決定製作這個關於攝影師的紀錄片項目後,才有著Juliano跟隨老爸探入西伯利亞薩哈共和國荒野和亞馬遜叢林最後原始部落的高清晰影像,北極熊、海獅、海象、鯨魚、海鷗、鱷魚……成了取代屍體、飢餓、逃難、悲傷的黑白照片。
這也是上了年紀的攝影師個人抉擇的結果,1997年,第三次的盧安達拍攝項目,讓他進入圖西族躲藏的剛果叢林,目睹了數萬難民被東趕西攆卻依然逃不脫死亡命運後,塞巴斯蒂昂終於在苦難面前受夠了。他回到從小長大的艾莫雷斯地區,以自己還算不錯的積蓄和影響力,試圖復原那個已被迅速起飛的經濟搞到面目全非的故鄉。樹木種下了,物種復甦了。與此同時,攝影師的興趣也開始轉向活絡著驚人生命力的地球不知名角落。32趟旅程,為這個曾在自己鏡頭下被千刀萬剮的世界,重又製造出一個美麗的“創世紀”神話。
幸運的是,這個神話,通過攝影師晚年的鄉村建設實踐,被證明著是可行的。“在我過世後,這片重新栽種土地上的森林,將又恢復我出生時的旺盛樣貌。這不失為一場漂亮的循環。”(東方網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