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油茶湯

土家油茶湯

油茶湯對土家族人來說一日三餐少不了。它是一種似茶飲湯質類的點心小吃,香、脆、滑、鮮,味美適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傳統的非常鍾愛的風味食品。

土家油茶湯與藏族酥油茶蒙古族奶茶,被譽為中國三大名飲。

(圖)土家油茶湯土家油茶湯

土家人以來鳳縣酉水流域的土家人喜好油茶湯,平常一日三餐,幾乎餐餐不離油茶湯。常言道:“一天不喝油茶湯,滿桌酒肉都不香,不喝油茶湯,心裡悶得慌。”油茶湯已成為土家人不可缺少的飲料和食物,也是土家人款待客人最好的飲食之一。
土家人喝油茶湯源遠流長。據清代的《來鳳縣誌》記載:“土人以油炸黃豆,包穀,米花,綠焦諸物,取水和油,煮茶葉和湯泡之,餉客致敬,名曰:‘油茶’”。

簡介

土家油茶湯是一種似茶飲湯質類的點心小吃,香、脆、滑、鮮,味美適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傳統的非常鍾愛的風味食品,故有民諺曰:“不喝油茶湯,心裡就發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來硬邦邦”。同時,喝油茶湯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種傳統禮儀,凡是貴客臨門,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款待。據傳,油茶湯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擺“家家”而發明。他們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來茶葉放油中一炸,兌上山泉水,加入隨身帶來的炒苞谷,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喝油茶湯便成了土家人的習慣。 同時土家油茶湯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飲食文化現象之一,堪稱中國茶文化一絕,源遠流長。至今在全州,特別是在鹹豐、來鳳等地盛行。1992年,“來鳳縣土家族油茶湯茶藝團”參加了在杭州舉辦的中國首屆茶文化節,博得“來鳳名茶傳千里,土家油茶香九州”的讚譽。韓國代表團稱讚土家族油茶湯“是中國茶文化一絕。”後來有關部門將土家族油茶湯提煉、整理成“四道茶”(即白鶴茶、泡兒茶、油茶湯、雞蛋茶)、油茶道表演等形式,使之成為一種規範化的程式茶道。在2005年中國茶葉協會主辦的中國富硒茶文化節上,幽雅卓絕的“四道茶”茶道茶藝表演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使得油茶湯這一土家茶文化精髓得以發揚光大。

歷史傳說

由於土家族只有語言而無文字,對於油茶湯流傳下來的說法也眾說紛紜。據傳,油茶湯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擺“家家”而發明的。他們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來茶葉放入油中一炸,兌上山泉水,加入隨身帶來的炒苞谷,越吃越有味。嘗到了這種自製的美味,放牛娃們就常在山中做這種最原始的 “油茶湯”;後來,此事傳到大人中,大人們試著用鐵鍋、茶油、茶葉等對這種做法加以改進,久而久之就做成了土家族地區常喝的油茶湯,從此油茶湯便在土家族地區流傳下來。另一種說法是,大約在明代,土家族人民經常遭受侵擾,被封建統治階級圍攻。到了大年三十這天,人們家中只剩下了一些粗茶葉、茶油、玉米、蒜苗了,於是只好用這些東西燒一鍋“油茶湯”過年,從此這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油茶湯起源於漢代。因為相傳漢將軍馬援伏波當年駐紮酉陽,因當地多瘴氣,使士兵的健康受到威脅,將軍便用合茗葉、茱萸、芝麻等研成末,再加鹽製成湯,供士兵飲用以防瘴氣。後來當地百姓紛紛仿效,漸成習俗,遂演變成今天的“油茶湯”。早在清嘉慶二十三間(1819)纂修的《龍山縣誌》上也有清楚的記載:“有所謂油茶者,取黃豆、苞谷、芝麻、米花、腐乾、乾松茹、臘肉飣,以脂油炮炒之,撩起;下水,油鍋內加茶葉,煎數沸,酌碗中,泡諸物餉客以示敬。”
後來當地百姓紛紛仿效,漸成習俗,遂演變成今天的“油茶湯”。“油茶湯”味道鮮美,既能作為食品充飢,又能作為飲料提神。土家族有一首歌謠這樣唱道:“土家兒女愛唱歌,只因燒了油茶湯喝……”。

文化內涵

土家油茶湯是一種似茶飲湯質類的點心小吃,香、脆、滑、鮮,味美適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傳統的非常鍾愛的風味食品,故有民諺曰:“不喝油茶湯,心裡就發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來硬邦邦”,“一天不喝油茶湯,滿桌酒肉都不香”,同時,喝油茶湯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種傳統禮儀,凡是貴客臨門,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款待。
土家油茶湯是土家傳統四道茶(白鶴茶、泡米茶、油茶湯、雞蛋茶)中製作最考究,代表禮遇最高的一道。用該湯待客是千百年來土家人沿襲下來的最高待客禮遇。
土家族人好客,每當客人來到寨子,主人就客客氣氣地迎出來,把客人請進吊腳樓堂屋裡坐下。當主人陪來客聊天時,主婦便函走進火爐屋,在青條石嵌邊的四方形火坑上架起鍋,用茶油或豬油炸出一碗碗核桃仁、炒米、芝麻、花生米、黃豆、苞米花等。食物炸好後,端出來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接著主婦又在鍋里倒進適量的茶油,待油冒青煙時,放一小把茶葉及花椒、胡椒、生薑絲、食鹽等佐料,爆炒幾下,接著倒入鍋內一小瓢冷水,再用鍋鏟擠壓、攪動,再加水稍煮幾分鐘,撒點蔥花、大蒜。湯燒開後,衝進盛有油炸食品的碗中,這樣滾熱噴香的油茶湯就做好了。 喝油茶湯不用筷子或湯匙,而要連渣帶湯一起喝下去。喝油茶湯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則湯喝完了,而殘渣留在碗底,只好以手代筷,就未免尷尬了。會喝油茶湯的人,在喝湯的同時,連同油炸茶葉、苞米花、桃仁等均勻喝進口裡。其奧妙是邊喝邊不停地使湯“浪”動,隨著湯的浪動,食物漂浮起來就可趁機喝掉。
土家人過年的時候,油茶湯里少不了備血豆腐。血豆腐是新鮮豆腐和新鮮豬血加上豬肉粒,花椒,辣椒粉拌均用煙燻乾而成,吃時用油炸熟。

傳統製作工藝

土家人製作油茶湯叫打油茶湯,有專門的鐵鍋,平時不用掛在火坑屋的木板壁上。
做油茶湯所需炊具也較簡單。在農村則只需一口鐵鍋、一個三腳、一把鍋鏟和一些火就行,而在城鎮的僅需鐵鍋、鍋鏟、火爐就行。在龍山縣灣塘鄉,不少人家還有專門裝盛油茶湯的罐子,有陶的、鐵的、銅的、瓷的。裝油茶湯時就將罐放在火邊煨著,在上山勞動時就裝一大罐油茶湯以備午餐時用。專用的油茶湯鐵鍋和罐子,是長年累月不洗的,因為油糊糊的還不易生鏽。
用旺火將鐵鍋加熱,放入菜油,先把花生粒炸成金黃色後裝盤。再將豆腐乾炸爆開後裝盤,炸豆腐乾時要掌握火候,不能炸糊。炸完豆腐乾後,把糍粑也可過油炸一下,核桃仁炸不炸都可以。接下來,把鍋中油盛出,換豬油(因為一般植物油不及豬油香)少許,待油溫加熱至六成時,把薑末放入油中,同時放入茶葉翻炒至剛好1~2秒時間,倒入適量水(以沒茶葉為宜),水沸騰時用鍋鏟煸草略壓,目的是茶葉爆開後加水擠壓,這樣不僅可以出茶汁,茶葉也不會焦角,還可以軟貼湯中;等沸騰1至2分鐘,再加入大量水燒開,放鹽適合口味後,舀至碗中,再放入炸好的花生粒、豆腐乾,核桃仁、蒜末等,這樣可以一邊喝湯,一邊食用湯中花生粒、豆腐乾、核桃仁,如果這時再配上用火燒好的糍粑,吃起來那感覺是滿口余香,回味悠長。
值得注意的是,油茶湯中不能放味素,因為味素會改變湯的原汁原味,同時湯中一般也不放辣子,因為喝湯時容易嗆人。

製作方法

1.放陰米
把苞谷格米蒸熟晾於,我們土家人稱之為“陰包穀”、“陰米”。在打油茶時,首先把陰米、陰包穀分別放進熱油鍋中去炸成米花,這稱之為“放陰米”,放是放大的意思。
2.炸配料
即把事先準備好的黃豆、花生米、核桃仁、豆腐乾(切成丁)、粉條等依次放進油鍋或炒或炸,炒到色澤金黃或炸到又香又酥時撈起備用。
3.煮茶湯
也稱為“打湯”。打湯的關鍵是掌握炸茶葉火候。一般的做法是在熱鐵鍋中故人適量的茶油,等油冒青煙時放進適量茶葉和一小撮花椒並不斷炒動,待茶葉焦黃並茶香四濫時倒進冷水,再放入薑絲等,在燒水時,要用鍋鏟不斷拍打擠壓茶葉和薑絲,以充分榨出茶汁和薑汁,等水濃開後再徐徐添一次水到所需要的量為止,水再開後即可加入鹽、大蒜和胡椒,這樣茶湯就熬好了。
4.沖油茶
在準備好的碗中依次放進配料後沖人滾燙的油茶湯,芳香撲鼻,具有土家族風味的來風縣“畢茲卡”油茶就打好了。

喝茶學問

油茶湯喝起來也有講究,喝茶葉湯也有學問。土家人有一句俗語:“油茶湯不冒氣,巴(註:即燙)壞傻女婿”。因為做油茶湯一般用豬油,做好了之後豬油會浮在表面上,溫度極高,但它不像開水會冒白氣,看不出來燙。傻女婿們受丈母娘油茶湯款待,為表示捧場,一大口灌下去,輕者舌頭燙掉一層皮,重者燙得滿嘴水泡。雖然人人都知道這句話,但每每上當的人還是不少,其原因都是因為其製作的油茶湯太香了。
油茶湯可以單獨喝,也可以配上各式輔料喝。據說最講究的油茶湯輔料有好幾十種。不過,一般人家常吃的也就幾種:炒米、鍋巴、花生米、核桃仁、葵花籽等等。傳統的喝法是不用勺或筷子,端著碗轉著圈喝,講究把湯和輔料同時喝完,或是拿一根筷子插在碗裡慢慢劃圈,同時喝湯。要想同時把湯和輔湯都喝乾淨也需要一點技術,用土家人的話說就是“舌頭上要長鉤鉤”。在土家山寨有些老人喝油茶湯時嘴還不用接觸到碗,只在碗邊上空用巧勁一吸,碗中之物便進入口中,其中趣味,妙不可言。

茶藝表演

第一道程式是備料——“會聚眾香為美食”。主要原料包括花生米、核桃仁、黃豆、芝麻、脆哨、茶葉、菜籽油等。炒制或油炸好上述原料後放入擂缽搗碎成沙粒或粉狀,另將蕎皮、米花、黃餃等茶點用油炸脆備用。

(圖)土家油茶湯土家油茶湯

第二道程式:打茶糕——“融會眾香為一體”。用茶籽油將茶葉炸黃,加入適量的水,再放入備好的黃豆、花生等配料,用長柄木瓢在鐵鍋內慢慢摁壓,將煮熟的茶葉壓爛與各種配料融為一體,成為糊狀的茶糕備用。也可即做即用加水熬成油茶。
第三道程式:熬油茶——“調配眾香成佳肴”。將菜籽油放入鍋內,再放入制好的茶糕輕炒,然後加水煮沸,放入適量的鹽、花椒粉,撒上炒熟的芝麻,香噴噴的油茶就做好了。 第四道程式:敬客——“一碗油茶表敬意”。將油炸好的蕎皮、米花等裝入盤內擺放木桌中央,將土陶碗擺放桌子四面,按長輩、老人、客人依序獻上油菜。
第五道程式:吃油茶——“茶香入心解醉人”。為什麼叫吃油茶呢,因為油茶中眾多的配料及茶葉都是要吃進肚裡的。油茶已經是一種食品了,所以要說吃油茶。到鳳岡吃油茶千萬別客氣,一般不得少於三碗,叫“三碗不見外”,否則就有看不起主人之嫌。吃完一碗後應大大方方地把空碗遞給主人,主人會馬上再為你添上,三碗以後你若吃飽了,則只要把筷子架在碗上或將筷子連同碗一起遞給主人,主人就不再給斟茶了。

(圖)土家油茶湯土家油茶湯

第六道程式:謝茶——“再上層樓入佳境”。要邊吃邊啜,邊讚美。吃完後更要向熱忱好客的主人表示感謝。若是吃了新娘煮的油茶,吃完最後一碗時,應在碗中放些喜錢(也稱為“針線錢”),雙手遞給新娘以示賀喜。
茶藝表演過程中常常還伴有歡快活潑、古樸自然、反應土家族勞動和生活的民族舞蹈,音樂清新流暢、節奏明快。

營養價值

土家人之所以愛喝油茶湯,不僅因為油茶湯有油有鹽,油炸後的茶葉又香又甜,而且連茶葉吃掉更能使其中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硒得到充分吸收,同時湯中有姜、蒜等,具有殺菌防暑作用,能夠生津止渴,即便爬坡上嶺喝生水也不易生病。另外,油茶湯還可暖身、消暑、開胃、提神解乏、活絡壯陽、療飢醒酒、祛濕暖胃,好喝上癮,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圖)土家油茶湯土家油茶湯

同時油茶湯中的茶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不僅可以滿足人體對微量元素的攝入,而且色澤獨特、芳香四溢、濃烈醉人、酥香可口、營養豐富、消肥減脂,具有防腐健身的奇特功效,與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冰紅茶、冰綠茶的茶飲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是廣大愛美女士、上班族、運動族和肥胖者倍受青睞的上等飲食佳品。

詩賦美頌

板楯夷蠻,巴人後裔,武陵土家;集天地之靈氣,煮醇厚之油茶;待賓客之妙品,匯山餚之精華;揉捻清明之春色,咀嚼民族之奇葩。清新一族,脆酥潤滑。口齒留香,朵頤愉悅,神清氣爽,樂煞“畢茲卡”。
除障氣,驅濕毒,暢胸襟,一碗一碗日西斜;啜野蔌,磨五穀,卻疲勞,莫論榮辱富貴眼前花。茶醉、情醉,醉得五臟六腑眠泰然;米香、豆香,香得三山五嶽盡彩霞。
吊腳樓里,曾放膽溢香迷住匆匆客;武陵山下,莫不驚嘆娟嬋拔火熬春茶。山寨遺風,飲食之魂,歸真返璞忘卻幽怨、困惑、惆悵不分你我他;酉水奔騰,輕橈漁箸,滿懷情誼笑看嘉木、蔥姜、綠豆、團撒、花生雪飛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