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右旗薩拉齊第三中學

土右旗薩拉齊第三中學始建於1954年,原屬薩拉齊鎮辦中學,1987年劃歸為旗直屬中學。學校設國中部和國小部,學校總占地面積29671.5平方米,其中國中部教學實驗辦公綜合樓建築面積7145平方米,國小部平房建築面積2374平方米。

基本信息

概述

三月春早,煙雨朦朧。點點春雨,縷縷春風,薩拉齊第三中學校園一片潔淨,和煦春風吹拂,寧靜校園一片生機。走進花園式的薩拉齊第三中學,優美的環境使人陶醉、文明的氛圍讓人振奮:校園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來到教學區,一種濃郁的育人氛圍迎面撲來:教室里朗朗讀書聲、運動場上的歡笑聲、文化廣場的歌聲,師生的素質及文明展現在了他們的一言一行之中,這些無不顯示出了學校的生機與活力。

經五十餘載滄桑風雨換來春華秋實,從崎嶇坎坷走向勃勃生機,一代代三中人秉承“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傳統,發揚“求真務實、嚴謹高效”的作風,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探究新的教育規律,大膽實施改革,全體教師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協作,勵精圖治,從過去的幾排條件簡陋的瓦房到今天設施齊全的綜合教學樓;從當時的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到現在的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從當年的一所民辦高小到今天的教育教學市級先進學校、綠色學校、旗級文明單位,薩拉齊第三中學在富饒的土默特平原上不斷崛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薩拉齊第三中學教育事業、文明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個個令人驚喜的變化,見證了薩拉齊第三中學教育發展、文明建設的輝煌足跡,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奇蹟。是什麼原因使薩拉齊第三中學在教育與文明建設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筆者將用一組鏡頭來解讀薩拉齊第三中發展的輝煌足跡……

學校簡介

土右旗薩拉齊第三中學風風雨雨五十三年,薩三中在奮進中不斷壯大,學校累計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人才,莘莘學子遍及祖國各地。2007年5月,隨著全旗布局調整政策的落實,薩三中和原實驗國小合併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校名仍為薩拉齊第三中學。現有教學班51個,在校生2988人,教職工162人,其中本科學歷101人,專科學歷46人,中學高級教師8人,中級職稱96人,旗級學科帶頭人6人,教學能手42人。

辦學特色

薩三中擁有一支“團結、求實、創新”的領導班子和“敬業、奉獻、博學、進取”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學校確立了全新的辦學理念,銳意進取,不斷創新,多方協調,在基礎教育的軟硬體建設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師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的環境,理化生實驗室配套啟用,校園網的安裝使用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便捷,現代化教學手段走進了每個班級,還擁有兩個多媒體教室和一個學生網路教室,現代化的裝備,為薩三中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奠定了紮實的物質基礎。2007年5月份開始施工建設的學生宿舍樓、餐廳已於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為校內外住宿生的食宿安全提供了保障,兩校合併解決了學生活動場地小的問題,新擴展的操場將規劃一個200米的跑道,為師生鍛鍊身體提供方便。

薩三中始終把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放在了學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把“以人為本,培養名師,爭創名校”作為辦學目標,開展了紮實有效的教科研活動,引進和推廣了多項實驗課題,其中國小部的國家級語文課題《集中識字,提前讀寫》,數學課題《發展智力,提高能力》和區、市級《語文、數學擇優實驗》,中學部的《作文三級訓練》《數學分層教學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績,2004年市教育局授予學校“作文整體教學實驗先進學校”的稱號,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760多人次,獲獎人數達502人。全新的理念,踏實的教風、學風,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2006年我校王璐同學榮奪包頭市外五旗縣區中考狀元,2007年菅宇樂同學再次榮獲土右旗中考狀元,竇帥卿等5名同學中考成績突破600分。

學校狠抓了校園文化建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廣播內容廣,欄目全,深受廣大師生好評,每周四讀書課,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朝陽”文學社團,激揚文字,盡顯當代中學生亮麗風采。

發展歷程

薩三中始創於1954年,是由從朝鮮前線復員轉業回家鄉的白生貴同志創辦的一所民辦學校,校名為“薩拉齊民辦高小”,校址在薩拉齊大南街二道巷,教室及辦公室是租賃的民房,設定高級國小課程,共2個班、約120名學生。1958年回響黨中央的號召,實行“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模式,“薩拉齊民辦高小”改名為“薩拉齊耕讀中學”,辦學規模逐漸擴大。1982年9月在土右旗政府和薩拉齊城關鎮的支持下,新建“薩拉齊城關中學”,校址即現薩三中所在地,1982年9月耕中和地處薩拉齊老爺廟對面的舊三中合併。此時,學生人數近600人,教職工人數近50人。於1986年,薩拉齊城關中學又更名為“薩拉齊鎮中學”,又於1988年,薩拉齊鎮中學再次更名為薩拉齊第三中學,學校由集體所有制學校變為全民所有制學校,同年薩拉齊第一中學的職業高中班遷到薩三中辦學,此時學生人數達700多人。

20世紀90年代,是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的年代,教育改革的號角吹遍華夏大地,三中人回響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偉大號召,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隨勢而發,大膽改革實踐,為三中的騰飛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於1997年建成了集辦公、教學為一體的700多平方米的二層樓房;2001年建成了集實驗、教學、辦公為一體的5958平方米的綜合大樓,使薩三中的硬體設施有了較大的改善。1999年9月薩三中職業高中班剝離併入新建的“土右旗職業高中”,原職高教師隨之分流。

學校榮譽

優美的環境,優良的校風,良好的教育教學質量使薩三中贏得了社會各界和上級領導的認可,也獲得了多項榮譽 2005年被評為市級“綠色學校”,2004年和2006年被評為旗級“實績突出的領導班子”,2006年被評為旗級“教育教學優秀學校”、“先進黨支部”、“優秀基層工會、團委”,2007年被評為旗級“文明單位”和“模範教工之家”。

未來展望

相信薩三中這個新的集體,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將會有更加輝煌的明天。

包頭市中學名錄

包頭,源於蒙古語“包克圖”,蒙古語意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包頭是國務院首批確定的十三個較大城市之一,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工業城市,是國家重要的基礎工業基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