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霜霉屬

圓霜霉屬

圓霜霉屬Basidiophora世界已知有3種和1變種。菌絲體無色,寄主細胞間生長,吸器小瘤狀,近球形。孢囊梗圓筒形、棍棒形,不分枝,有一膨大的頭部,其上群生短小梗,小梗頂生單個孢子囊。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菌絲體無色,寄主細胞間生長,吸器小瘤狀,近球形。孢囊梗圓筒形、棍棒形,不分枝,有一膨大的頭部,其上群生短小梗,小梗頂生單個孢子囊。孢子囊近球形,無色,有乳突,萌發生遊動孢子。遊動孢子腎形,側生雙鞭毛,無兩游現象。藏卵器及雄器寄主體內生,藏卵器具泡狀突起和紋飾。卵孢子壁與藏卵器壁不癒合,卵孢子不滿器,球形、黃褐色、平滑。

模式種:

BasidiophoraentosporaRoze&Cornu。

本種特點

性器官與相關屬的區別在於藏卵器壁的泡狀紋飾和卵孢子平滑;種的區分系根據寄主上的孢囊梗、孢子囊的尺寸及藏卵器紋飾和大小而確定。

分類

本屬根據Roze&Cornu(1869)命名為圓霜霉屬Basidiophora,他們強調孢囊梗不分枝,頭部膨大,群生小梗,頂生單個孢子囊。Saccardo&Penzig(1882)另立GilletiaSaccardo&Penzig屬,末被採納。Schroter(1886)依據菌絲體厚,吸器細小,泡狀至卵形;孢囊梗絲狀直立,罕有分枝,孢子囊通常具乳突;卵孢子球形,外壁平滑,淡棕色,而轉入Plasmopara屬,此說忽視孢囊梗不分枝和頭部膨大的主要性狀,亦未被公認。加之圓霜霉屬Basidiophora發表時間早,從而被廣泛採用至今。本屬的分類地位,Cooke&Hawksworth(1970)曾將它列入圓霜霉科Basidiophoraceae。我們為沒有必要增加此單屬科,仍隸屬於霜霉科Peronosporaceae。

圓霜霉屬Basidiophora世界已知有3種和1變種,即布勒圓霜霉B.butleri(Weston)Thirumalachar&Whitehead,寄生在禾本科Gramineae畫眉草Eragrostisas-peraNees和E.plumosaLamk.;內孢圓霜霉B.entosporaRoze&Cornu,寄生於菊科Compositae飛蓬屬Erigeron三種植物上;凱勒曼圓霜霉B.kellermanii(Ellis&Halsted)Wilson,凱勒曼圓霜霉貧弱變種B.kellermanii(Ellis&Halsted)Wilsonvar.PauperculaGilbertson皆寄生於菊科的Ivaxanthifolia(Fres.)Nutt.。以上各種寄生於菊科、禾本科植物引致霜霉病,屬雜草病害,無重要經濟價值,但在分類上具有一定的意義。我國僅發現1種。

圓霜霉屬圓霜霉屬

盤點霜霉目的真菌(三)

霜霉目是真菌門、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的1目。霜霉目是卵菌綱中最大、發展階段最高的1目。霜霉目下分腐霉科、霜疫霉科霜霉科和白銹科4科,約20屬320種。本期為第三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