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軸霜霉

紫菀軸霜霉

紫菀軸霜霉,病斑生葉上,斑片狀,初淡綠色,後期淡褐色,霜霉目植物的一種。紫菀軸霜霉Plasmopara asterea Novotelnova是前蘇聯菌物學家Novotelnova (1963)以Aster alpinus L.上的菌為模式建立的新種。她是在長期廣泛地研究了菊科植物上寄生的Plasmopara的標本及文獻之後,認為這些菌的形態和寄主專化性的差別很大,她將分布於蘇聯的菊科紫菀族植物上的菌確定為紫菀軸霜霉及一枝黃花軸霜霉lasmopara solidaginis Novotelnova二個新種,在紫菀軸霜霉這個種下,包括4個變型,即:紫菀變型 f. asterea,翠菊變型f. callislephi,乳菀變型f. galatellae及狗哇花變型f. heteropappi,這些變型的名稱,都是以各自的寄主的屬名命名的。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紫菀軸霜霉紫菀軸霜霉

紫菀軸霜霉
PlasmoparaastereaNovotelnovaBot.Mat.Spor.16:73.1963.
Plasmoparahalstedii(Farlow)Berlese&deToniinSaccardo,Syll.Eung.7:242.1888.p.p.
病斑生葉上,斑片狀,初淡綠色,後期淡褐色,直徑5-11mm。菌叢葉背生,白色,較稀疏。孢囊梗1-5枝從氣孔出,有隔膜,全長200-650(平均391)μm,主軸長90-285(平均176)μm,占全長的(1/3-)1/2-2/3(-314),粗5-11.5(平均7.8)μm,分枝3-7次,末枝直,常3枝簇生成直角分枝,長1.7-15(平均9.1)μm,頂端平截,有時鈍圓。孢子囊矩圓形或橢圓形,少數近球形,無色,長13.3-30(平均18.2)μm,寬11.6-20(平均16.0)μm,長:寬=1.14。卵孢子未見。

中國分布

三褶脈紫菀AsterageratoidesTurca.:四川峨眉山(MLSAU1361)。
琴葉紫菀AsterpanduratusNeesexWalp.:四川石棉(MLSAU2037)。
紫菀屬Astersp.:四川重慶(MLSAU1364)。  

世界分布

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

討論

紫菀軸霜霉PlasmoparaastereaNovotelnova是前蘇聯菌物學家Novotelnova(1963)以AsteralpinusL.上的為模式建立的新種。她是在長期廣泛地研究了菊科植物上寄生的Plasmopara的標本及文獻之後,認為這些菌的形態和寄主專化性的差別很大,她將分布於蘇聯的菊科紫菀族植物上的菌確定為紫菀軸霜霉及一枝黃花軸霜霉PlasmoparasolidaginisNovotelnova二個新種,在紫菀軸霜霉這個種下,包括4個變型,即:紫菀變型f.asterea,翠菊變型f.callislephi,乳菀變型f.galatellae及狗哇花變型f.heteropappi,這些變型的名稱,都是以各自的寄主的屬名命名的。1985年在她與Pystina所編著的蘇聯隱花植物志的霜霉目中,她將以上4個變型分別改級組合成獨立的種。我們認為這些種可以成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