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數字地球學會

國際數字地球學會

國際數字地球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igital Earth, ISDE)是由中國科學院發起並成立,聯合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等10餘個國家的數字地球領域專家、學者,以傳播數字地球理念為宗旨的國際學術組織。國際數字地球學會致力於打造數字地球國際交流平台,促進數字地球科學技術發展,推動數字地球在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套用,並將在全球氣候變化、自然災害防治與回響、新能源探測、農業與食品安全和城市規劃管理等方面發揮戰略性作用。國際數字地球學會的秘書處設在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

學會宗旨

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以傳播數字地球概念,推進和交流數字地球科學技術及其在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套用,促進信息化,縮小數字鴻溝為宗旨。為人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最佳化環境,保護文化遺產提供科學基礎和理論支持;為建設生態文明,提高防災應急反應能力,凝聚智慧和力量。

主要活動

國際數字地球學報國際數字地球學報
(一)召開兩年一次的“國際數字地球會議”和“數字地球峰會”。組織和支持會員開展數字地球理論技術及套用等方面的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的發展。
(二)跟蹤學科最新發展動態,組織和召開與數字地球相關的講座、交流會、研討會,以及介紹會、展覽、技術考察和社會活動。
(三)推廣與交流獲取數字地球新技術及其套用的經驗,促進數字地球技術的成果轉化。
(四)出版學會的學術刊物——《國際數字地球學報》;發布快訊;編輯出版會議論文集、專著等;以促進數字地球學科的交流,宣傳普及數字地球科學知識。
(五)加強與數字地球及相關學科的國際和地區的研究機構或組織的溝通與聯繫;積極參加國際上其他相關組織的活動,共同促進地球信息科學的發展。

發展現狀

(一)組織會議情況
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召開了由中國科學院主辦、十九個部委和機構協辦的第一屆數字地球國際會議,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數字地球為主題的國際性會議。李嵐清副總理出席會議並致辭,路甬祥院長作為大會主席作了關於“合作開發數字地球,共享全球數據資源”的主旨發言,會議還邀請10位國際知名專家作了大會特邀報告。來自27個國家的500餘名代表圍繞數字地球的概念和認識、理論與技術、套用前景等方面開展交流和熱烈的討論。會議通過了《數字地球北京宣言》,通過了每兩年舉辦一屆國際會議的決議。
為了推動數字地球的發展,2000年成立了數字地球國際會議國際指導委員會及秘書處,路甬祥院長為主席。國際數字地球會議在會議國際指導委員會和學會執委會的組織下,分別於2001、2003、2005、2007、2009年在加拿大、捷克、日本、美國和中國成功地召開了第二、三、四、五、六屆國際數字地球會議。2006年,在紐西蘭召開了“數字地球可持續發展高峰會議”,紐西蘭總理克拉克出席會議並致辭。第二、三屆數字地球高峰會議分別於2008年、2010年在德國波茨坦和保加利亞內塞巴爾召開。系列會議的舉辦均吸引了來自幾十個國家的數百名代表參加。
歷屆國際數字地球會議的主題,從“走向數字地球”、“超越信息的基礎設施”、“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信息資源”、“全球共享的數字地球”,“體驗數字地球”,“數字地球與可持續發展”和“數字地球與全球變化”,到 “行動中的數字地球”,科學勾劃了數字地球從起步到發展的巨觀軌跡。系列會議的召開提供了數字地球領域交流的平台,推動了數字地球學科發展,促進了國際交流合作。
(二)學報出版情況
《國際數字地球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IJDE) 是國際數字地球學會的學術出版物,由英國著名出版商Taylor & Francis 出版集團出版發行,於2008年3月正式創刊,2009年8月已被正式收錄為SCI(擴展版)期刊。
《國際數字地球學報》是國際數字地球領域第一本專業期刊。編委會由來自17個國家的30個專家學者組成。
(三)國際合作與交流情況
學會不斷加強與國際組織、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的溝通與聯絡,建立了廣泛的合作夥伴關係。特別是2009年11月,在地球觀測組織(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第六次全會會議上, 國際數字地球學會被吸收為地球觀測組織正式成員,這為促進學會的國際組織間合作與交流鋪墊了更加廣闊的國際舞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