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簡稱遙感地球所,在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基礎上組建,於2012年9月成立,為中國科學院直屬綜合性科研機構。 遙感地球所的戰略定位為研究遙感信息機理、對地觀測與空間地球信息前沿理論,建設運行國家航天航空對地觀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天空地一體化技術體系,構建形成數字地球科學平台和全球環境與資源空間信息保障能力。 截至2016年7月,遙感地球所共有在崗人員727人,包括110位正高級人員和210位副高級人員,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 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中科院科研平台3個、省部級科研基地8個、國際組織4個。 據2017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遙感地球所擁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遙感套用研究所舊址 遙感套用研究所舊址

1979年,遙感套用研究所成立,開啟中國遙感事業的發展之路。

1985年,中國科學院航空遙感中心成立,引進兩架遙感飛機。

1986年,中國科學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建成。

1995年,建立“地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07年3月,中國科學院黨組對全院遙感領域的優勢資源進行了初步整合,在遙感衛星地面站、航空遙感中心和數字地球實驗室的基礎上組建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11月舉行揭牌儀式。

2012年2月,中國科學院黨組再次做出全面整合遙感套用研究所和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的戰略部署。9月,成立了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12月,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召開“一三五”規劃及體制建設戰略研討會。

2013年3月,第一節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新技術園區 新技術園區

截至2016年7月,遙感地球所共有在崗人員727人,包括110位正高級人員和210位副高級人員。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國家“千人計畫”4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優青”4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20人,中國科學院“關鍵技術人才”5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童慶禧、郭華東

國家“千人計畫”:施建成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張兵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李正強、劉良雲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張佳華、陳方、陳富龍、邸凱昌、顧行發、黃文江、賈立、荊林海、李曉明、李正強、倪文儉、王成、王力哲、薛勇、楊崇俊、張萬昌、胡斯勒圖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黃文江 、張兵 、吳炳方

研究部門

據2017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中科院科研平台3個、省部級科研基地8個、國際組織4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遙感衛星套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遙感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科院科研平台:中科院數字地球重點實驗室、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中科院航空遙感中心

省部級科研基地:海南省地球觀測重點實驗室、國家航天局航天遙感論證中心、國家環境保護衛星遙感重點實驗室、中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中心、國家高分專項套用技術中心、國家高分專項數據中心、喀什研究中心、三亞研究中心

國際組織:國際數字地球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國際科學理事會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畫國際項目辦公室、CAS-TWAS空間減災優秀中心

機構設定 機構設定

設備資源

•儀器設備

據2017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的儀器設備共有51件(套),總價值折合人民幣6367萬元,包括室內分析與定標儀器7件(套)、野外觀測設備36件(套)和自製儀器設備6件(套)。

設備名稱設備型號原屬課題組名稱
熱紅外成像儀S60SLRSS專業實驗設備
熱紅外成像儀THERMOVISION 550SLRSS專業實驗設備
快速掃描紅外波譜儀(加配件)MR304SLRSS專業實驗設備
微波網路儀N5224ASLRSS專業實驗設備
微波多極化散射計WSC-D-DSLRSS專業實驗設備
太陽分光光度計(偏振)CE318N-EBSPSLRSS專業實驗設備
太陽分光光度計CE318N-EBS9SLRSS專業實驗設備
差分GPS系統T6SLRSS專業實驗設備
光合-螢光作用測定儀LI-6400RSLRSS專業實驗設備
冠層分析儀LAI-2200SLRSS專業實驗設備
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LAMBDA950SLRSS專業實驗設備
自動氣象站ENERCO420SLRSS專業實驗設備
全光譜攜帶型光譜分析儀FieldSpecProFRSLRSS專業實驗設備
光纖光譜儀AvaSpecSLRSS專業實驗設備
渦動協方差系統CR5000SLRSS專業實驗設備
渦動協方差系統CR3000SLRSS專業實驗設備
渦動協方差系統CR3000SLRSS專業實驗設備
七層梯度觀測系統CNR4SLRSS專業實驗設備
雷射掃瞄器LMS-Z360SLRSS專業實驗設備
高空作業車XHZ5113JGKASLRSS專業實驗設備
攜帶型光譜輻射計SVCHR-1024SLRSS專業實驗設備
觀測高塔(40米)------SLRSS專業實驗設備
太陽光模擬器XES-3001SE-300SSLRSS專業實驗設備
均勻光源系統XTH-2000CSLRSS專業實驗設備
單色儀DM-201iSLRSS專業實驗設備
雲和氣溶膠雷射雷達CAMLCE370SLRSS專業實驗設備
溫室氣體分析儀PicarroG2301SLRSS專業實驗設備
紅外傅立葉變換光譜儀IFS125MSLRSS專業實驗設備
紅外熱像儀FLIRA655sc所級中心
中波紅外熱像儀TEL-1000MW (TEL-3335)所級中心
長波紅外熱像儀TEL-1000LW(TEL-3334)所級中心
20英才均勻光源XTH-2000C所級中心
40英寸均勻光源CSTM-USS-4000C所級中心
飛思大面陣CCD相機iQ180所級中心
飛思航空相機IXA180所級中心
軌道是高架遙感觀測平台自行改裝所級中心
紅外單色儀1141-1213-IHR320所級中心
可見-短波單色儀1142-1213-IHR320所級中心
熱像儀紅外定標系統(加配件)LPT-06所級中心
微波輻射計RPG-LCX所級中心
單頻雷射器HORIBADIABOLO-1000所級中心
多參數水質儀YSI599501所級中心
都卜勒測流系統RS-S5所級中心
氣象輻射觀測系統MAWS301所級中心
輕小型測姿定位系統POSAV510所級中心
三軸陀螺穩定平台集成系統-------所級中心
自動氣象站WS3000所級中心
移動觀測平台天壇所級中心
傅立葉變換光譜儀NicoletiS50所級中心
微波測量系統-------所級中心
超算系統曙光所級中心

•數據服務

密雲站 密雲站

數據查詢網站可提供1986年起至今獲取的全部衛星遙感存檔數據目錄信息的查詢,以及全部線上產品數據(共享、商業)的查詢。衛星數據包括法國SPOT衛星系列(SPOT-1/2/ 4/5/6)、美國陸地衛星系列(LANDSAT-5/7/8)、印度IRS-P6、歐空局ENVISAT-1、加拿大雷達衛星系列(RADARSAT-1/2)、泰國THEOS-1衛星,以及ERS-1/2。

中國遙感數據網提供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全部歷史存檔數據資料的查詢、線上訂購、訂單查詢、數據下載等數據訂購服務功能。介紹衛星數據價格、衛星參數等綜合信息。

遙感數據共享網站提供包括LANDSAT-5、LANDSAT-7、IRS-P6、ERS-1/2、ENVISAT-1、LANDSAT-8等衛星數據產品在內的多種標準景衛星遙感數據產品下載。

中國行政區劃遙感數據提供美國陸地衛星(LANDSAT)系列中國行政區劃(全國、省、市三級)多個時相的鑲嵌影像產品。

研究所代理分發ALOS,ALOS-2衛星、 ASTER衛星、TerraSAR衛星以及天宮一號套用數據。

奧運園區 奧運園區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喀什站 喀什站

2014年遙感地球所共有在研項目1550項(包括新增項目337項)。其中主持(或承擔)國家高解析度對地觀測重大專項課題30項(新增11項),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2項(新增1項),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課題40項(新增1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1項(新增1項),主持國家188中國科學院年鑑(2015)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1項(新增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項(新增1項)、面上項目134項(新增19項)、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3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12項,主持(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財政部和院)重大儀器研製項目7項。

2014年遙感地球所以第一署名單位發表科技論文519篇。其中SCI檢索刊物論文302篇,出版著作10部,申請發明專利29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3項,獲得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56項,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項,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金獎1項,其他獎項2項。此外“對地觀測大數據應對氣候變化”成果獲聯合國全球脈動獎項是全球40餘個國家中選出的9個獲獎團隊之一、中國唯一獲獎項目,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數字地球科學平台”和“智慧城市空間信息公共服務關鍵技術與套用示範”通過院級成果鑑定,前者創建了國際上第一個數字地球科學平台,後者構建了一套以空間信息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公共平台。

2015年,遙感地球所共有在研項目1371項(包括新增項目321項)。其中,主持(或承擔)國家高解析度對地觀測重大專項課題35項(新增7項),主持973計畫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2項,主持863計畫課題27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畫1項(新增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6項(新增1項)、面上項目143項(新增21項)、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4項(新增1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12項,主持重大儀器研製項目(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財政部和院)7項。

2015年,遙感地球所以第一署名單位發表科技論文602篇,其中SCI檢索刊物論文321篇;出版著作15部;申請發明專利53項,獲得182中國科學院年鑑(2016)授權發明專利28項,獲得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95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0項,全國優秀測繪工程獎銀獎1項。

科研成果獲獎
獲獎年度獲獎名稱獲獎類別獲獎等級
1984騰衝區域航空遙感套用技術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1985雅礱江二灘水力開發可行性若干問題綜合研究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1987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地區綜合治理和綜合發展研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89黃土高原(安塞試驗區)遙感調查與信息系統研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0遙感技術在地質找礦中的套用研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0“三北”防護林遙感綜合調查(公共實驗區)的研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1防洪遙感套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2防洪遙感套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2西藏自治區土地利用現狀遙感調查與土地利用研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2遙感技術在西藏自治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及研究中的套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3SPOT數據預處理系統技術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3高空機載遙感實用系統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4地物結構特徵與地物方向譜之間關係幾何光學模型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6重點產糧區主要農作物遙感估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7重大自然災害遙感監測評價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7國家資源環境遙感巨觀調查與動態研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7我國金礦成礦模型找礦方向及找礦選礦技術方法研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9基於網路的洪澇災情遙感速報系統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9全國縣級農業土地資源遙感調查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2000遙感信息傳輸及其成像機理研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01海洋漁業遙感、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套用服務系統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04西藏自治區“一江兩河”中部流域綜合開發區遙感動態監測其他一等獎
2004先進對地觀測技術農業套用系統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4新型成像雷達對地觀測機理與地物識別研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5XX技術研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05XX綜合處理系統其他一等獎
2011海洋環境與災害應急天空地遙感綜合監測技術系統及套用其他一等獎
2011基於全球導航衛星信號源的海洋環境遙感技術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1真三維道路智慧型設計方法及系統研究其他特等獎
2012機載多波段多極化干涉SAR測圖系統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3神東礦區衛星遙感監測業務化運行系統其他銀獎
2013生態環境遙感套用處理與分析系統技術研究及套用示範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3基於多源自主衛星遙感的陸海環境關鍵要素定量化監測技術及套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3天基光學多載荷軍事套用技術研究與試驗驗證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4鞍山市森林資源年度監測技術體系研發與套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4基於遙感監測ET的耗水控制研究及示範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4水環境遙感套用工程化處理技術研究與系統實現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4光學綜合成像衛星地面處理與套用技術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4地震熱紅外遙感綜合信息處理集成系統其他金獎
2014對地觀測大數據應對全球變化其他國際獎
20152013年度湖南省糧食種植面積遙感監測項目其他銀獎
2015全球地表碳水通量和大氣CO2濃度遙感時空模擬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5城市路表環境遙感監測信息產品提取技術與套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5深空探測視覺導航定位與環境感知技術研究及工程套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5三亞遙感衛星虛擬地面站系統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5國家土地利用巨觀監測遙感技術系統及套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學術期刊

•《國際數字地球學報》

《國際數字地球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IJDE)是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依託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簡稱遙感地球所)主辦的學術刊物,由英國著名出版集團Taylor & Francis Group出版發行。該刊於2008年3月創刊,18個月後即被SCI-E資料庫收錄。據2017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該刊被國際上12個大型期刊檢索機構收錄。

•《遙感學報》

三亞站 三亞站

《遙感學報》的前身是1986年創刊的《環境遙感》,被EI Compendex資料庫、斯高帕斯資料庫(Scopus)、俄羅斯文摘雜誌(AJ)、波蘭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學技術文獻資料庫(JST)、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等收錄,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CAJD)、中國學術期刊文摘、Chinese Science Abstracts(A輯)、中國電子科學文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收錄。

•《中國圖象圖形學報》

《中國圖象圖形學報》是由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國圖象圖形學會、北京套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共同創辦,是集計算機圖像圖形高科技理論、技術方法與套用研究成果產業化於一體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該刊是“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被EBSCO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CAJD)、中國學術期刊文摘、Chinese Science Abstracts(A輯)、中國電子科學文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收錄。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懷來遙感綜合科學試驗站 懷來遙感綜合科學試驗站

據2017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遙感地球所擁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

博士後流動站:地理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

二級學科碩士點: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

專業學位碩士點:電子與通信工程、測繪工程、農業資源利用、農業信息化

教學建設

截至2012年底,遙感地球所有在學研究生50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23人),留學生8人,在站博士後40人。

據2017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遙感地球所研究生導師共90名,其中院士4名、博士生導師44名;培養出畢業研究生1263人(其中博士生537人);自2000年以來,遙感地球所研究生獲得全國優秀博士生論文提名獎1人次,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生論文2人次,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23人次。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院徽 院徽

標識是由衛星圍繞地球運行軌道為元素的藝術抽象圖案,符合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和特色。RADI是研究所的英文簡稱。

文化活動

據2017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遙感地球所先後開展了研究生電影party活動、中外師生聯誼活動、奧森定向越野活動、“時光慢遞——致一年後”活動、桌球賽、女生節活動、研究生元旦晚會、撕名牌活動、棋牌比賽、辯論賽、研究生元旦晚會、留學生聯誼活動、學生心理健康講座等學生文化活動。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副所長(主持工作)顧行發
黨委書記、副所長趙忠明
紀委書記劉劍
副所長張兵
劉建波

歷任領導

姓名職務任期
郭華東所長2012年9月至2015年11月
趙忠明黨委書記、副所長2009年至201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