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志願者

國際志願者

國家志願者主要服務工作是在聯合國國際志願服務協調委員會等機構協調和指導下開展的,不少項目是跨地區、跨國界的,志願人員常常被派往世界各地從事一定時間的志願服務,因而具有較大的國際影響。聯合國還把每年的12月5日定為“國際志願者日”,目的是鼓勵全球各地政府及團體,於當天共同表彰志願者對社會所作的貢獻,並藉此提醒社會人士積極支持及參與義務服務。

基本信息

起源

國際志願者國際志願者
在國際社會志願者源於對戰爭的人道主義援助,它為人類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和平年代,志願者幫助弱者、消除貧困、保護環境、為維護社會秩序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努力,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淨化社會風氣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象歐美國家的志願服務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志願服務制度和體系,建立了跨地區、跨國界、跨洲界的服務網路,積累了不少經驗。它們的志願服務組織基本上是在市場經濟的框架內運轉。

特點

國際志願者國際志願者

一是專業性強。參加志願服務的人員大多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如教學、救護等。

二是注重立項操作。從事的志願服務大多不是憑空臆造的活動,而是往往經過調查研究,分析是否可行,這樣也能增強其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規範化、法制化。法國德國等國已把志願服務與“國家服務”聯繫在一起了,一般地講,青年或者需服民役,或者需服兵役,民役包含參與一定量的公益服務。不少國家的政府已把志願服務納入其社會保障體系和法律體系,從而使志願服務工作成為越來越多公民的自覺行為。

四是向國際化發展。一些國家的志願服務工作是在聯合國國際志願服務協調委員會等機構協調和指導下開展的,不少項目是跨地區、跨國界的,志願人員常常被派往世界各地從事一定時間的志願服務,因而具有較大的國際影響。

發展

國際志願者國際志願者
1、國際民眾服務組織(SCI)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生產等待恢復,城市需要重建,重建家園,人們需要團結和平的氛圍,需要理解和溝通。在瑞士,德國人皮埃爾組建了《國際民眾服務組織(SCI)》。該組織致力於救災、重建家園,促進歐洲國家人民之間的交流。在20世紀20年代,參加瑞士水災的救助;30年代,參加西班牙內戰的救援工作。該組織還在印度設了分部,參加印度地震的救災搶險。

在《國際民眾服務組織 (SCI)》的影響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多數歐洲國家相繼成立了志願者組織。成立早的組織國際化,並出現了一批專門協調各國志願者活動的國際組織。比如丹麥國際合作協會(Ms)這個志願者組織,向世界各國派遣過大量的志願者,到不已開發國家傳播技術知識,推動當地的生產建設。

早成立的《國際民眾服務組織(SCI)》,現在在歐洲有21個分部,在亞洲非洲地區有7個分部,在歐洲分別設有秘書處。他們的志願者工作受到歡迎,影響非常廣泛,推動著志願服務活動的發展。推動著志願服務活動的發展。

2、國際勞動營

國際勞動營(Work—camps)始創於1920年。當時,德國和法國青年共同修復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被毀的房屋、牧場,共同的勞動,創造了交流溝通的機會,加深了了解,消除了戰爭造成的不和。國際勞動營逐漸成為歐洲各主要志願者組織最普遍的活動形式。他們以和平、東西方關係、南北合作,環境保護、生態,禁毒等等問題為勞動營活動的主題,促進各國間志願者的交流、理解。一些體力勞動方面的志願服務及社會公益活動逐漸減少。關注的問題的改變,活動的方式也在改變,開始以參觀、旅遊、夏令營等方式開展活動。

舉辦國際勞動營的程式一般分以下7步:一是選題:確定一個有意義有吸引力的選題;二是立項:根據活動主題,確定勞動營的勞動項目,比如除草、養老院服務、某地的衛生維護等等技術性不強的體力勞動;三是募資:募集活動經費,營員的交通、食宿費用自理;四是培訓:對勞動營組織者培訓,招募相關的技術指導人員;五是招募:公開招募勞動營人員;六是開營:組織勞動營人員開展活動;七是總結:勞動營結束,對活動及經費使用情況寫總結。最後要向上一級組織匯報,進行評估,以利於下一次活動的開展。

勞動營的志願者活動非常活躍,每年大約組織1500個勞動營,參加人數約5萬人。1997年9月27日至10月10日,國際志願服務協調委員會以國際勞動營的形式,派國際志願者13名,到我國的北京和內蒙古兩地,進行了14天的志願服務活動。13名志願者來自11個國家,在內蒙古庫布齊沙漠邊緣進行了一周沙漠植樹;在北京聾兒康復中心和殘疾人康復中心開展扶助活動。國際勞動營的志願服務感染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志願者組織,把自己的愛奉獻給他人,奉獻給社會。

3、國際志願服務協調委員會

國際志願服務協調委員會(CCIVS)創建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像國際民眾服務組織(SCI)和國際勞動營一樣,為了和平,為了反對戰爭,為了人道主義,為了重建家園,協調各志願者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194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立了國際志願協調委員會(CCIVS)。

組織機構

國際志願協調委員會(CCIVS)像國際民眾服務組織(SCI)和國際勞動營一樣都是非營利性的非政府國際組織。國際志願協調委員會(CCIVS)的宗旨:促進志願服務在各國及國際上的廣泛開展、推動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為人民間的理解與友誼而努力,並始終如一。

國際志願協調委員會(CCIVS)的組織成員:來自五大洲共有130多個。其中62個正式會員,70個聯席會員。專職工作人員200名,還有幾千名志願者。

國際志願協調委員會(CCIVS)的志願服務是純粹的民間性民事服務,是非政府行為,專業性弱,自我選擇性相當大,完全出於自願。

從統計看,國際志願協調委員會(CCIVS)的活動中,涉及社區和農村發展的占30%,環境保護占25%,教育占20%,文化遺產保護占10%、種族和解占10%,救災援助占5%

國際志願協調委員會(CCIVS)對志願服務的劃分,分為三個層次:3個月以內的服務為短期,3個月至一年的為中期服務,一年以上的為長期服務。

CCIVS的成員組織,現在多從事的是中、短期服務,像勞動營、研討會、人員交流等活動,開展長期服務還存在一些困難。CCIVS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科文組織每年把CCIVS的撥款列入專項預算,大約提供50%以上的活動經費,另外還有聯合國青年基金的贊助,一些組織的捐助及會費。

CCIVS在繼續加強與教科文組織的合作的同時,也在發展與其他組織的合作,發展壯大自己。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時, CCIVS派代表參加了大會並發了言,並與我們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業務領域

根據不同主題舉辦勞動營或培訓班是CCIVS各會員組織的主要活動形式,涉及領域極為廣泛,由最初的和平、人道主義援助和社區重建,發展到種族融合、生態平衡、反酗酒、禁毒禁菸、掃盲、技術培訓、南北合作、衛生保健等。當然,各地因經濟文化背景的差異而有所區別,歐洲組織一般以失業、健康、環保和社會融合為主題;亞、非地區則側重技能培訓、掃盲和社區發展等方面。
據統計,1994年共有2.2萬餘名志願者參加了CCIVS各會員組織舉辦的勞動營,其中涉及社區和農村發展的活動占30%,環境保護占25%,教育占20%,文化遺產保護占10%,種族和解占10%,救災援助占5%。從發展的長遠趨勢分析,有關促進南北合作和救災援助的勞動營在其項目中所占比重將日益加大。

CCIVS出版物有《國際志願服務協會委員會通訊》(季刊,英文),每年出三期;《非洲和亞洲勞動營組織》;《歐洲和北美洲勞動營組織》;《志願者手冊》等。

1993年以來,該組織與中華青年聯合會交往密切,成為中國在國際志願服務領域的合作夥伴之一。1997年,中華青年聯合會作為國際勞動營的組織者之一,第一次參加國際志願服務協調委員會。

工作特色

二戰冷戰結束後,由於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民族和種族矛盾趨於尖銳,爭端迭起,因而旨在緩和衝突、推動民族間和睦友好的項目也就成為CCIVS及其成員組織活動的工作重點之一,並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是CCIVS項目的特色之一。

比如,1995年它在法國舉辦了衝突地區志願服務研討會,邀請前南地區、北愛爾蘭、黎巴嫩、以色列、阿爾及利亞和亞美尼亞的志願者交流了在緩和衝突方面的工作經驗,1995年夏同教科文組織在黎巴嫩合作舉辦了國際青年營,10月組織蒲隆地志願者代表團考察了北愛爾蘭志願者的和解項目等。在其二十六屆代表大會通過的志願服務工作規劃中,還特別把衝突地區的志願服務專門立項。

CCIVS內部也開始看到,舉辦青年營或研討會僅僅是志願服務的一種形式,有必要進一步豐富志願服務的手段。其1995-1998年工作規劃提出一系列拓展長期志願服務的舉措,如加強與環境、和平等相對“專業”的非政府組織在相關領域的合作,建立技能型志願者專業服務網路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