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岩石圈計畫

國際岩石圈計畫

國際岩石圈計畫(InternationalLithosphereProgram)國際岩石圈計畫是繼國際地球動力學計畫之後的一項國際多學科研究計畫,始於1980年,旨在研究闡明地球岩石圈的性質、動力學、成因和演化,尤以大陸及其邊緣作為重點。

簡介

國際岩石圈計畫國際岩石圈計畫
國際岩石圈計畫(InternationalLithosphereProgram)國際岩石圈計畫是繼國際地球動力學計畫之後的一項國際多學科研究計畫,始於1980年,旨在研究闡明地球岩石圈的性質、動力學、成因和演化,尤以大陸及其邊緣作為重點。為開展國際性多學科合作研究,國際岩石圈計畫由岩石圈科學委員會(SCL)領導,針對具體研究內容設立了任務組和協調委員會。 

簡史20世紀70年代後期,由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ICSU)發起,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IUGG)和國際地質聯合會(IUGS)協商提出一項國際岩石圈計畫(InternationalLithosphereProgram,ILP)。這是一項旨在研究闡明地球岩石圈的性質、動力學、成因和演化,特別是以大陸及其邊緣作為重點的國際多學科研究計畫。該計畫的實施還可為增加不可再生性礦產資源和能源,以及開拓它們的利用前景提供科學資料和先進技術。查明、預測和減輕天然和人類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也是該計畫追求的目的之一。1980年,該計畫獲ICSU批准開始實施。1990年後,每5年對研究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與更新。 

國際岩石圈計畫最初由國際科聯聯合會間岩石圈委員會(Inter-UnionScientificCommissionontheLithosphere,ICL)領導,該委員會是應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IUGG)和國際地質聯合會(IUGS)的要求,1980年9月經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ICSU)第18屆全體大會批准成立的。後鑒於國際岩石圈計畫的重要性,ICSU決定將ICL作為其下屬的一個常設組織機構,1999年更名為岩石圈科學委員會(ScientificCommitteeontheLithosphere,SCL)。ICL/SCL的領導機構是執行局

科學目標1980年時,ILP的科學目標主要包括5項內容:(1)2億年以前岩石圈的成因和演化;(2)岩石圈(尤其是大陸及其邊緣)的結構、物理特性和動力學;(3)大洋岩石圈與大陸岩石圈間的差別;(4)天然和人類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的評估、預測與減輕;(5)地球資源的評估。

1990年起,經ICSU批准,ILP開始了新一輪到研究計畫。新計畫包括4個研究主題(Theme),即:全球變化的地球科學,當代地球動力學和深部過程,大陸岩石圈,以及大洋岩石圈。其中,認識大陸深部地殼和岩石圈地幔的構造、組成和演化歷史成為最具挑戰性的任務。進入21世紀以來,ILP更加關注陸-海演化變遷、固體地球-水圈-生物圈的內在聯繫、以及那些與人類社會活動聯繫密切的岩石圈演化問題。這預示著,在把地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開展的研究中,岩石圈構造演化的研究將對社會與人類發展產生日益重要的正面影響。

實施情況ILP的實施主要是通過組織國際學術會議和一系列關鍵項目來進行。在計畫實施的前十年,主要由ICL/SCL的10個工作組和7個協調委員會進行組織和協調,開展了40餘個項目的工作。1990年以後,與新的研究主題相對應,改設任務組。每一任務組都需由多國科學家聯合申請,並經ICL/SCL執行局批准設立,有明確的科學目標和研究期限,一般為4-5年。ILP已針對4個研究主題先後設立了若干任務組,如:全球變化的地球科學主題包括古圖、空間大地測量與全球海平面變化等任務組;當代地球動力學和深部過程主題包括全球地震災害評估、世界應力圖、世界大型活動斷層圖、全新世古地震活動性、地球構造圈的三維模擬、地震的復發性、地幔柱-熱點與大陸裂解、地震與大城市對策、全球應變速率圖等任務組;大陸岩石圈主題包括全球地學斷面(GGT)、沉積盆地成因、岩石學和地球物理學資料揭示的岩石圈過程、大陸之下地幔的動力學、碰撞造山帶動超高壓變質作用與地球動力學、全球沉積盆地應力計畫、全球隕石衝擊研究、超高壓變質地體的形成-折返過程與動力學等任務組;大洋岩石圈主題下的全球洋中脊研究、大洋-大陸岩石圈邊界、大洋岩石圈的水文地質學等任務組。ILP的協調委員會包括:區域委員會、地面觀測站、非洲的地震及相關科學、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畫、數據交換與集中、開發中國家的地球科學、非洲地球科學國際委員會、岩石圈多學科聯合調查委員會等。

ILP每年出版“年度報告”,並在國際網際網路上設立網頁,網址為:http://www.gfz-potsdam.de/pb4/ilp。此外,ILP還通過項目的實施出版一系列由岩石圈計畫統一編號的科學研究報告,到2000年為止已出版了450餘部。

中國的參與至2000年,國際岩石圈計畫已吸引了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科學家的參與。中國是最早的參加國之一,幾乎每年都派代表參加執行局或國家代表會議,1982年,在中國科協的領導下成立了國際岩石圈計畫中國全國委員會(ChinaNationalCommitteeforSCL/ILP),復責推動中國科學家參加國際岩石圈計畫的學術性組織協調工作。中國科學家一直積極參加ILP的多項研究工作,並從1993年開始,先後主持了第III-6任務組和第III-8任務組的研究活動。1997年起,中國科學家開始擔任SCL執行局委員,介入ILP的組織與協調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