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竹

國畫竹

竹在中國的文化中,是有骨氣、有氣節、堅貞的象徵,同樣也象徵著生命的彈性、精神的真理,歷代多少仁人志士常讚美竹、詠竹、畫竹、寫竹,它們有著虛心亮節、瀟灑挺拔的君子風度,世人常用竹來寄託自己的情感或以竹的品質為自己品格的發展方向。

基本信息

擅長畫竹子的畫家

鄭燮(鄭板橋)

國畫竹 國畫竹

鄭板橋(1693—1765)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擅長畫竹子,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鄭板橋,名燮,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揚州八怪”之一。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人稱三絕。有《板橋全集》。因擅長畫竹子而出名。下面曬一幅鄭板橋的竹子畫:《竹石圖》

汪士慎

國畫竹 國畫竹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不僅擅長書法,尤其擅長畫竹子,“揚州八怪”之一。字近人,號巢林、溪東外史等,漢族,安徽休寧人,寓居揚州。工分隸,善畫梅,神腴 氣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為人作書畫,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後來,雙目俱瞽,但仍揮寫,署款“心觀”二字。有《巢林集》。他的竹子,清秀雋永,很有文人雅士的風格,因此在畫竹子上也別有風味。下面是他的竹子畫:《蘭竹石》

羅 聘

國畫竹 國畫竹

羅 聘(1733-1799),清代畫家。他也是擅長畫竹子的畫家,清代畫家裡也算是非常出名的了!羅聘,字遯夫,號兩峰,又號衣雲、別號花之寺、金牛山人、師蓮老人。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揚州八怪”中最年輕 者。為金農入室弟子,未作官,好遊歷。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他又善畫 《鬼趣圖》,描寫形形色色的醜惡鬼態,無不極盡其妙,藉以諷刺當時社會的醜態。亦善刻印,著有《廣印人傳》。金農死後,他搜羅遺稿,出資刻版,使金農的著 作得以傳於後世。其妻方婉儀,字白蓮,亦擅畫梅蘭竹石,並工於詩。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風標圖》(冊頁)、《兩 峰蓑笠圖》、《丹桂秋高圖》、《成陰障日圖》、《谷清吟圖》、《畫竹有聲圖》等。著有《香葉草堂集》。同樣曬一幅竹子圖:《竹石圖軸》

唐 寅

國畫竹 國畫竹

唐寅會畫畫,這個幾乎是人盡皆知了,但是,唐寅竹子也畫得非常好,可能少有人知了!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據傳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漢 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 四家”。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唐寅的竹子,清秀淡然,頗有隱士之風,因此,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那么下面,我也獻上一幅唐寅的《竹》

李方膺

國畫竹 國畫竹

無獨有偶,清代“揚州八怪“基本都好像對竹子情有獨鍾,可能是由於他們所處的歷史環境和當時藝術氛圍,使得他們對竹子都有感情。李方膺(1695~1755)清代詩畫家。字虬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乳名龍角。通州(今江蘇南通)人。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山縣 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後寓揚州借園,自號借園主人,以賣畫為生。與李鱓、金農、鄭燮等往來,工詩文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 等,注重師法傳統和師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畫筆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不拘形似,活潑生動,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小編繼續問您奉上大師李方膺的:《竹石圖》

孫克弘

國畫竹 國畫竹

孫克弘是雖明朝人,但是,他的竹子孫克弘不僅聞名於明朝,之後的時代,對孫克弘的竹子,都是非常歡迎的,在擅長畫竹子的畫家裡,孫克弘算是一個奇才,他不僅竹子畫的好,其他的花鳥畫,也非常出色。孫克弘(1532或1533—1611)一作克宏,字允執,號雪居,松江(今屬上海市人。禮部尚 書孫承恩子。以蔭授應天治中,官至漢陽知府。生性巧慧,聲音洪亮,狀貌疏野。所居四壁皆畫蒼松老柏,崩浪流泉,有一種澄泓蕭瑟之意縈繞其間。他喜交友,陳 繼儒謂其“好客之癖,聞於江東,履綦如雲,談笑生風,坐上酒尊,老而不空”。卒年八十(一作七十九)。同樣,小編也給大家推薦他的一幅《墨竹圖》

竹子的象徵意義

竹,有著不一般的中國傳統文化含義,竹子四季常青象徵著頑強的生命、青春永駐;竹子空心代表虛懷若谷的品格;其枝彎而不折,是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生而有節、竹節必露則是高風亮節的象徵。竹的挺拔灑脫、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

竹是中國美德的物質載體,是君子的象徵,為無數仁人志士喜愛,古今文人墨客對竹充滿了讚美,留下了大量的詠竹詩和竹畫。中國人最早的竹情節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之後,竹從一種文化意義演變到了一種民俗的意象,例如“竹報平安”常用來祝福平安吉祥。

國畫中的竹常以水墨表現竹的形象與氣韻,墨竹畫在寫意花鳥畫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筆墨特徵是以書入畫、骨法用筆,畫竹要“成竹在胸”,才能在運筆用墨時揮灑自如,表現出竹的神韻與氣節。

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且“未出土時先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有君子之風。畫竹的關鍵在於對竹枝葉的取捨、概括,用筆自然、一氣呵成,表現竹的無限生機,濃淡相映、妙趣橫生。

在國畫中,竹與梅花、喜鵲畫在一起,有愛情長久、幸福美滿的美好的寓意。

梅蘭竹菊在國畫中合稱“四君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