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與小鳥》

《國王與小鳥》

《國王與小鳥》,是保羅·古里莫的名作。是一部動畫,時長83分鐘。上映地點是法國。曾經是影迷們相當鍾愛的作品,是根據安徒生的童話《牧羊女與掃煙囪工人》改編的。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國王與小鳥》 《國王與小鳥》

 更多外文片名: 
The King and the Mockingbird.....(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Der König und der Vogel.....West Germany 
El rei i l'ocell.....Spain (Catalan title) 
O Rei e o Pássaro.....Portugal 
The King and the Bird.....Australia (festival title) 
導演: 
保羅·古里莫   Paul Grimault     
影片類型: 
動畫   /   奇幻   /   家庭   /   歌舞   /   愛情   
片長:
83 min / Sweden:87 min / France:81 min (DVD) 
國家/地區: 
法國   
對白語言: 
法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Sweden:7 / Switzerland:7 (canton of Vaud) / Switzerland:0 (canton of Geneva)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演職員表

導演 | 編劇 | 演員 | 原創音樂 | 攝影 | 剪輯 | 藝術指導 | 副導演/助理導演
導演 Director:
保羅·古里莫 Paul Grimault

編劇 Writer:
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fairy tale The Sheperdess and the Chimney Sweep

保羅·古里莫 Paul GrimaultJacques Prévert

演員 Actor:

讓·馬丁 Jean Martin  ....L'oiseau (voice)Pascal Mazzotti  ....Le roi (voice)Raymond Bussières  ....Le chef de la police (voice)Agnès Viala  ....La bergère (voice)Renaud Marx  ....Le ramoneur (voice)Hubert Deschamps  ....Le sentencieux (voice)Roger Blin  ....L'aveugle (voice)Philippe Derrez  ....Le liftier/Le speaker (voice)Albert Médina  ....Le belluaire/Le haut hurleur (voice)Claude Piéplu  ....Le maire du palais (voice)Lionel Charpy  ....(voice)Jacques Colombat  ....(voice)Robert Lombard  ....(voice)Jean Mermet  ....(voice)Vincent Montrobert  ....(voice)Popeck  ....(voice) (as Jean Herbert)Pierre Risch  ....(voice)Bruno Sermonne  ....(voice)Jean Vimenet  ....(voice)Jeanne Witta  ....(voice)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沃伊切赫·基拉爾 Wojciech Kilar

攝影 Cinematography:

Gérard Soirant

剪輯 Film Editing:

保羅·古里莫 Paul Grimault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Lionel CharpyRoger Duclent

保羅·古里莫 Paul Grimault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Emile Bourget  ....assistant director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法國 
France 1980年3月19日 美國 
USA 1983年11月5日......(Chicag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匈牙利 
Hungary 1985年1月17日 瑞典 
Sweden 1996年11月8日 西班牙 
Spain 1999年3月26日......(Catalan) 比利時 
Belgium 2003年10月22日......(re-release) 法國 
France 2003年10月22日......(re-release) 荷蘭 
Netherlands 2005年3月10日......(re-release) 日本 
Japan 2006年7月29日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Les Films Paul Grimault 
Les Films Gibé [法國] 
Antenne-2 [法國] 
發行公司:
高蒙電影公司 (1980) (France) (theatrical) 
1More Film [荷蘭] (2005) (Netherlands) (theatrical) (re-release) 
Gébéka Films [法國] (2003) (France) (theatrical) (re-release) 
吉卜力工作室 [日本] (2006) (Japan) (theatrical) (dubbed version) 
Astral Video [加拿大] (1982) (Canada) (VHS) (English dubbed) 
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日本] (2007) (Japan) (DVD) 
I.V.C. (2000) (Japan) (DVD) 
Studio Canal [法國] (2003) (France) (DVD) 
TVA International [加拿大] (2004) (Canada) (DVD) 

影片簡介

《國王與小鳥》 《國王與小鳥》
《國王與小鳥》是法國動畫大師古里莫聞名世界的經典之作,這部卡通片的誕生標誌著歐洲動畫的崛起。影片將法國式的幽默與嚴肅的主題巧妙地結合,一個寓言式的故事表現了自由、平等、打破一切醜惡的崇高信念。而同時它又以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使電影倍添憂愁與柔情。暴戾兇殘的國王,機智無畏的小鳥,勇敢善良的牧羊姑娘與掃煙囪的窮小子,對生活充滿樂觀的盲人音樂家……構成一首關於自由與愛情的頌歌。
法國動畫大師保羅·巴拉莫聞名世界的經典之作,改編自 安徒生童話《牧羊女和 掃煙囪工人》,這部卡通片的誕生標誌著歐洲動畫的崛起,影片將法國式的幽默與嚴肅的主題巧妙地結合,一個寓言式的故事表現了自由、平等、打破一切醜惡的崇高信念;法國動畫大師 保羅·巴拉莫從1953年開始,耗費了五年心血製作動畫長片,最終因經濟原因而不得不等1979年公映;影片音樂十分動人,Wojciech Kilar波蘭最為傑出的作曲家之一創作,必須要說的是上海電影譯製廠譯製為該片的配音, 畢克、尚華、丁建華、童自榮、施融,經典得無話可說.
電影公映後隨即成為現代動畫電影的經典,這部電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引入中國後,成為一代人心中的美好回憶,它感動的不僅僅有今天全世界最有名的動畫大師 宮崎駿,還有整整一代看過它的青少年。

劇情簡介

在國王的秘密公寓裡,一個畫家正為國王肖像加上最後的筆觸,但是他忘了先畫一個籠子,所以這幅肖像被已故國王的靈魂所占據。霎時,所有神秘的現象變為明朗,所有無法解釋的事物也有因可循。牧羊女與煙囪清掃者也從畫裡活起來,他們互相坦承對彼此的愛;但國王愛上了牧羊女,所以這對戀人必須逃避警察的追趕,卻也得到仿聲鳥的協助。

《國王與小鳥》改編自安徒生童話《牧羊女和掃煙囪工人》,故事講的是一個虛構的機械科技極其發達的王國,國王性格乖戾,至尊無上,窮奢極欲,且喜怒無常,動輒就將人打入地牢(是用按鈕和活動地板,讓人跌入地牢),就連他的心腹密探探長也難逃一劫。他是個瘸子,又是鬥雞眼,為他畫像的畫師也或因為畫的太真(腿和眼都畫)或因為畫的太假(畫的很完美)而跌入地牢,只有一個畫師把他畫成了一條腿踏在石頭上舉槍瞄準獵物方才逃過此難。某天在國王的秘密公寓裡,

一個畫家正為國王肖像加上最後的筆觸,但是他忘了先畫一個籠子,所以這幅肖像被已故國王的靈魂所占據。霎時,所有神秘的現象變為明朗,所有無法解釋的事物也有因可循。牧羊女和掃煙囪小伙都是國王畫室里的畫作,他倆也從畫裡活起來,互相坦承對彼此的愛。但國王的肖像卻逼迫牧羊女與自己結婚,雙方的爭吵把真國王引來。諷刺的是,真的國王卻被畫裡的國王也打入了地牢,假國王的脾氣性格和真國王完全一樣,但統治手段更為邪惡,他派出警察追捕同樣逃出畫作的這對戀人。於是為了逃避警察的追趕,掃煙囪小伙和牧羊女這對戀人就在小鳥的幫助下開始驚心動魄的逃亡之旅……在小鳥的幫助下,姑娘和小伙子一時逃過了追兵,但最終由於小鳥被抓,小伙子和小鳥也被關進地牢。他們團結了在那裡的老百姓,衝出了地牢,在國王與牧羊姑娘的婚禮上推翻了國王。 

影片賞析

某天晚上肖像的靈魂把真國王打入了地牢並取而代之。牧羊女和掃煙囪小伙都是國王畫室里的畫作,他倆也從畫裡活起來,互相坦承對彼此的愛。但假國王卻逼迫牧羊女與自己結婚。假國王的脾氣性格和真國王完全一樣,但統治手段更為邪惡,他派出警察追捕同樣逃出畫作的這對戀人。於是為了逃避警察的追趕,掃煙囪小伙和牧羊女這對戀人就在小鳥的幫助下開始驚心動魄的逃亡之旅…… 

“小鳥,小鳥”牧羊女和窮小子在大聲地呼喊,巴洛克屋頂高高矗立,國王乘著著不斷攀升的電梯與他布滿機關的密室,紅的帘布與白色的階梯交相輝映下,一對落跑的戀人在屋頂熱烈地奔跑著。小心地逃避著秘密警察的追捕,看門人的堵截,他們奮力奔跑,奔跑在屬於國王的城市,屬於國王的屋頂,屬於國王的地下囚牢。那個騎在馬背上的石頭老人總是這樣說,啊,我的經驗是絕對可靠的,我跟你反覆說過,你們倆根本不配,你們的顏色不一樣,屬於不同的世界。

可是美麗的牧羊姑娘卻偏要和窮小子在一起,哪怕是浪跡天涯,她也要拉著他的手。他們牽手跑在那個不屬於他們的世界,帶著他們不被祝福的愛情,從牆上的畫裡出逃,逃過石頭老人的嘲笑,逃過國王的咆哮,逃出那個沒有窗戶的密室,一直逃向他們夢想的地方。而他不過是一個掃煙囪的窮小子,他手裡所有的財產就是那把破舊的梯子。但他們就這樣不離不棄的抓住他們的童話愛情,不肯鬆手。這是我找到它的唯一證據吧,遺失再久也會重新聚集在一起的。美好的不僅童話本身,還有它的愛情,還有我們年輕的容顏。

這座華麗明媚的城堡下面,暗藏著一個截然相反的世界。那裡充滿骯髒、黑暗、苦難,人們從未見過太陽和小鳥。當掃煙囪的窮小子說見過那閃閃發光的太陽,見過自由飛翔的小鳥時,盲人樂師由心的讚嘆道,“我早就說過朋友們,世界是存在的,我們有救了,太陽是發光的還有小鳥,生活多美好啊。這一切我們都會看到的。奏樂!”就是這樣一顆渴望自由的勇敢的心,感受不到任何美麗的東西,卻用自己的風琴為苦工們帶來全部的幻想。而那隻俏皮而略帶傷感,優雅而充滿了蠱惑的小鳥。因為它牧羊姑娘和窮小子不用那樣逃亡一輩子。

 在一群猛獸堆里,小鳥編造了一個成功的謊言:“一個無辜的姑娘一直守護著羊群,她是為了誰守護這群羊呢?這個可憐的小姑娘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你們,我的獅子朋友,為了你們。是啊,這個誠實的小姑娘,她守護著一群肥壯的綿羊,為的是你們。可是,國王,他做了一些什麼呢?朋友們!他搶走了為你們守護羊群的牧羊姑娘,那些綿羊就到處亂跑!可憐的小羊羔,可憐的肥羊,它們在暴風雨中掙扎,它們膽戰心驚,毛髮蓬亂,面色蒼白,它們冒著雪崩的威脅在懸崖上滾爬,一些死裡逃生的綿羊又都被狼吃了!”那些飢餓的野獸們開始咆哮,他們咬碎了小鳥的腳鐐,在飛翔的翅膀的帶領下攻進城堡,阻止了國王和牧羊姑娘的婚禮。握著刀逼迫掃煙囪小伙子的畫像國王也被一陣狂風吹的杳無蹤跡。一次革命就這么爆發,所有的人們都離開了那片廢墟,奔向新生的美麗世界。

機器人摧毀了整座城市之後,疲倦地坐坐在廢墟上,頭微微側著,似乎在思索什麼。而遠方是黎明的地平線,曾經是輝煌王國的地方已成斷井殘垣,逃生的人們流離失所,不知所蹤。在摧毀暴政的同時也摧毀了一切,而人民的未來是否真如黎明的曙光那么充滿希望,我們不得而知。我永遠都忘不了影片結束時的那一組鏡頭:巨型機器人用粗大的指尖打開束縛最後一隻小小鳥的籠門時,小鳥慢慢跳出來。然後,它握起巨大的拳頭,將象徵著牢獄的鳥籠砸得粉碎。拳頭重重的落下,地面都為之震動。 

雖然這是一部卡通片,但其中的寓意的確不是孩子們能看得懂的。故事影射法國大革命,片中的“夏爾第五加三等於第八,第八加八等於第十六陛下”和路易十六何其相似,而陰暗的地下城則令人想起了巴士底獄。牧羊女和掃煙囪工人嚮往著自由和愛情,在沒有窗戶的世界他們還有通往自由的煙囪。而最具反抗精神的莫過於小鳥了。它從國王的槍口下拯救自己的孩子,毫不留情地嘲笑國王的色厲內荏,甚至鼓動豺狼虎豹來推翻國王,駕馭著巨型機器人將整個王國摧毀成一片廢墟。地下城裡的那個盲人樂師,他象徵著對自由的追求。儘管雙目失明他還是保持著信念,堅信存在著自由和光明的世界,渴望沐浴到陽光的溫暖,聽到小鳥揮動翅膀的聲音。他驚喜地喊道“我知道在地面上還有另外一個世界!陽光,小鳥,他們都是存在的!”人生有信念,就有希望,不是嗎? 

另類解讀

影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幅員遼闊的卡迪卡迪王國。統治它的國王是夏爾第三加五等於八第八加八等於第十六世國王陛下。國王不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借一隻烏鴉的烏鴉嘴說,王國的所有人都討厭他,他也討厭所有的人。影片的作者讓這個他仇恨和嘲笑的角色凝結了眾多專制暴政“領袖”的特點,陰險奸詐,暴戾兇殘,外厲內茬,愛裝腔作勢,同時又由於生理上的缺陷而變態得自卑與自戀。幸好這國王不虛偽,也許他根本用不著虛偽,他不用藉助“人民”的名義行事,因此也無須一邊製造人民的貧困,一邊又指責人民的低素質。

卡迪卡迪王國是一個典型的二元制社會,一部分人生活在富麗堂皇當中,而另一部分人的生活卻暗無天日,警察控制著整個社會,隨時用鐵腕保持這種制度的穩定。不過,要是用一種比較現代點的思維方式來看這王國,依靠著表面上看得見雄偉的高樓大廈和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形象工程”,這裡也許是一個繁榮之地,強大之地,和諧之地,也許還有希望獲得最適合人類居住環境城市之類的獎盃,只不過在這裡,只有國王才活得基本上象個人,才擁有人的基本尊嚴,才能愉快的享受到那些形象工程的種種便利。電梯、電車、電燈……都是國王陛下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東西,他本人就是先進生產力的領先體驗者,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享受者,以及手下人千誠惶誠恐媚笑的擁有者。 

革命。
革命不是從那隻烏鴉的烏鴉嘴開始的。儘管它的冷嘲熱諷相當有力,但可惜只傷得了獨裁者的臉面而沒能直接致命的刺中心臟,革命不能單靠口水。真正的革命源頭是一個牧羊女和一個掃煙囪的窮光蛋的反抗。國王要強占牧羊女,牧羊女與跟她相愛的掃煙囪的一起反抗出逃。

兩個勇敢的人物對於卡迪卡迪王國來說,屬於“基因突變”類的意外。他們給王國造成的麻煩在國王的眼裡,其實並不算大,出逃事件只是一件普通的而且已經解決完了的事件。真正的麻煩出在國王與警察都意料不到的地方:當有著一張大嘴和不良居心的烏鴉,一群光有強壯身體而沒有頭腦的獅子,還有那個極能煽情的瞎子音樂家,這些分別看起來都不具備顛覆政權能力的人物被國王關押在一起了之後,事情的發展就如同發生了化學上那般奇妙的反應,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變化。

幕後

據說,法國動畫大師保羅·格里莫從1953年開始,耗費了五年的心血來製作這部動畫長片。最終還是因經濟原因忍痛放棄。直到二十幾年後,這部把浪漫的童話與殘酷的法國大革命完美地結合在一切的卡通片,才在其他導演的幫助下完成後期製作。《國王與小鳥》用一隻會說話的小鳥串起整個劇情,將善良牧羊女愛上掃煙囪小伙子的傳統故事用極具想像和幽默誇張的手法,鋪陳出令人驚嘆的經典畫卷。而畫面的流暢度更是不似70年代末的作品,色彩協調與畫面的流暢度都是一流的。電影公映後隨即成為現代動畫電影的經典,獲1979法國Prix Louis Delluc大獎年度最佳影片。它感動的不僅僅有今天全世界最有名的動畫大師宮崎駿,還有整整一代看過它的青少年。

配以上譯廠配音藝術家的配音,更是讓人刻骨銘心。畢克配的是小鳥,片中的靈魂,它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慈愛大度,那深沉而磁性的聲音與小鳥的果敢機智一樣富有戲劇性;還有尚華配的國王,“苦工,苦工就是最好自由”。他目空一切,貪婪自私,這樣的人物,是不會有真實的情感的,他追求的不過是“書上說國王就應該與牧羊女在一起”的虛榮;於鼎為石頭老人配音,只那幾句“我的經驗是絕對可靠的……”就似乎已經看透了千萬層人世間的婚姻,可是他沒有想過,這世界上總有一份幸福是會變成可能的,只要你肯堅持;還有童自榮、丁建華配音的掃煙囪的窮小子與牧羊姑娘,簡直就是珠聯璧合。 

《國王與小鳥》完成的1979年,距離1789法國大革命190年。從嚴格的意義上說,人權作為一個普遍的政治理論概念,是十七、十八世紀歐洲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鬥爭中提出的。為了對抗和否定當時被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神權、君權和等級特權,資產階級思想家和政治家們舉起了“天賦人權”的旗幟。他們斷言,每一個人都是天生獨立、自由和平等的,生命、財產、自由、平等及反抗壓迫等等,是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剝奪或放棄這些權利,就是剝奪或放棄人的做人資格,是違反人性的。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首先將“天賦人權”寫進資產階級革命的政治綱領,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而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通過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則第一次將“天賦人權”寫進了國家的根本大法。 

影片內涵

這部卡通片的誕生標誌著歐洲動畫的崛起。影片活潑、生動,自始至終貫穿著智慧、幽默和政治色彩,將法國式的幽默與嚴肅的主題巧妙地結合。一個寓言式的故事表現了自由、平等、打破一切邪惡勢力的崇高信念。其間掃煙囪少年和牧羊女的愛情故事,又使電影倍添憂愁與柔情,暴戾兇殘的國王,機智無畏的小鳥,勇敢善良的牧羊姑娘與掃煙囪的窮小子,對生活充滿樂觀的盲人音樂家構成了一首關於自由與愛情的頌歌。  

影片評價

劇本誕生於1949年,那時法國人還對二戰期間被德國人占領的屈辱歷史記憶猶新,其中的情節包含了殘酷壓迫和極權統治最終必然崩潰的政治意味。影片的最後一個場景是一隻籠中鳥被放飛,鳥籠被鐵拳擊碎。這無疑象徵著為自由的鬥爭取得了勝利以及對美好明天的嚮往。這種浪漫的承載儘管和《大獨裁者》結尾一樣有些老套,但你不能否認自由、解放、愛情和幸福將是人類藝術永恆的主題。 

國王和小鳥》中的人物塑造之豐滿生動是卡通片中罕見的。古里莫說他追求的不是現實主義而是藝術上的真實。他希望這些角色活起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那些完全受導演或編劇操縱的傳統動畫角色。這個創作理念在國王和小鳥這兩個主角身上體現得很完美。那個可笑又自負的暴君落個如此可憐的下場,卻無法使觀眾對他生出一絲憐憫;而那隻機智勇敢、富有正義感的小鳥無疑是人見人愛的。 

出色的電影音樂也是影片成功的關鍵,為影片配樂的是出生於波蘭的音樂家瓦謝奇·齊拉(Wojciech Kilar)。到現在,這位71歲的電影音樂大師已經為超過150部電影配樂,其中包括《貴婦畫像》、《天使之城》以及羅曼·波蘭斯基的《第九道門》、《鋼琴師》等諸多大家熟悉的影片。 

為了能讓《國王和小鳥》永久傳世,人們重新製作了一個數字版本,此舉要歸功於那些對膠片進行化學和數字復原工作的技術人員。他們對每一幀畫面都進行了仔細修復,最終的數位化新拷貝影像清晰,細部豐富,色彩鮮艷。拷貝的聲道也通過數位化處理以便和先進的音響設備相匹配,現在,觀眾可以充分體會瓦謝奇·齊拉的配樂對影片的非凡貢獻。數位化技術將電影從膠片這種短命的紀錄載體中解放出來,這部偉大的卡通片將永遠放映下去,成為名副其實的不朽之作。 

所獲獎項

第6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影片影響力

《國王與小鳥》(Le roi et l'oiseau)就是這樣一部作品,當時並不知道這部作品的創作者是何方神聖,但是它所留下的一點一滴都足以讓幼小的心靈銘記一輩子。那個年代看西片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精彩絕倫的中文配音,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的前輩們出神入化、甚至青出於藍勝於藍的聲音演出,令這部影片的價值不僅局限於簡單的童趣,尤其畢克的大鳥比起法文的原音來顯得毫不遜色。當然因為某些政治的元素,有些台詞的翻譯在今天看來有點太“革命化”,少了點生活化和人情味,但是片中弘揚的那種純純的情感,就是成人看了也會有心動的感覺。

出身波蘭的電影音樂大師沃吉克基拉爾(Wojciech Kilar)用他細膩流暢的古典音樂筆觸,勾勒出一幅美輪美奐、令人心醉神迷的濃情蜜意畫卷,那份宛如白紙一樣的純潔質地常常讓人產生既憧憬又羨慕的感覺。同樣是經過多年的尋覓,去年十月,這張宛如天籟的絕版原聲作品終於重臨人世,雖然這張再版的唱片在音色或許無法和首版等量齊觀,但是對於喜歡作品本身的筆者而言,這已經是一個天大的喜訊。清明節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收到實物,自然是急不可待地翻將出來,一任那如詩如畫的鏇律再度娓娓傾訴那段發生在掃煙囪的男孩和牧羊姑娘之間的純美愛情......

相關人員

導演簡介

導演 導演

 保羅·古里莫(Paul Grimault),1905年3月23日,古里莫出生在巴黎近郊的Neuilly小城,11歲以前他一直住在巴黎東南部、22公里之外的Brunoy。然而1914年一戰爆發,他的家人為了躲避戰火不得不西遷至諾曼第大區,到次年開春才離開。直到1916年10月,古里莫一家才回遷,並正式定居巴黎。戰爭期間顛沛流離的生活給古里莫的童年投下陰影,並且正是因為搬來搬去、居無定所,他也沒能好好地接受啟蒙教育。但即便這樣,小古里莫還是跟其他兒童一樣對環繞在他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於是他愛上了塗鴉,從他幼年的一幅草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倚著步槍的士兵與拿著木棍的普通市民在交談,畫中那桿步槍被極度誇張的拉長,以致於看上去,它頂端的刺刀居然高過士兵的腦袋,童年記憶中那場可怕戰爭給古里莫就留下如此乖張的印象。塗塗抹抹的愛好正為他日後學習繪畫以及從事動畫打下基礎。

編劇簡介

雅克·普雷維爾是法國二十世紀著名詩人,同時也參與多部電影台詞及歌詞創作.其貌似簡樸的詩作充滿奇妙的電影效果和豐富的音樂感.他的第一部詩集自誕生之日直到當今仍是年輕人最喜愛的讀物之一.正如詩集的名字,集內的所有詩歌沒有晦澀的辭彙和深奧的句法,作者在用他最平實的"話語"與讀者交流,然而,正是這些最簡單最樸實的語句所描繪出的不尋常的"神奇世界"深深地打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 他最著名的電影作品是《天上人間》(1946)和我們都很熟悉的《巴黎聖母院》(1956)。

作曲家簡介

Wojciech Kilar
出生時間:1932年7月17日
出生地:波蘭里沃夫(現屬烏克蘭
Wojciech Kilar是波蘭最為傑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榮獲無數國際大獎,包括波士頓Lili Boulanger Memorial Fund Award (1960) 和兩次波蘭文化部長獎(1967、1976)。受John Cage 的音樂影響,Kilar 將波蘭民間音樂和古典音樂很好的進行了糅合。他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包括一段短序曲Ode to Bela Bartok in Memoriam, and Exodus。1962年Kilar為電影“Glos Z Tamtegoata(The Voice From Beyond)”譜曲,之後開始大量創作電影音樂。他經常與波蘭的電影導演象Krysztof Zanussi、Andrzej Wajda等合作, 同時也偶爾為國外作品創作。他為Francis Ford Coppola"s的電影“Bram Stoker"s Dracula (1992)” 贏得了ASCAP獎。

Jozsef Kozma
出生日期:1905年10月22日,1969年卒
出生地:匈牙利布達佩斯
匈牙利出生的作曲家Joseph Kosma為30-50年代的法國電影譜寫了許多動人的樂曲,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他為Jean Renoir的電影譜曲。同時他與Jacques Prevert 合作,創作了著名的“Autumn leaves(秋葉)”(1948年首次出現在電影“Gates of the Night”中。

回顧一批歐美系譯製卡通片

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堪稱中國譯製卡通片引進播出的黃金時代。回顧一批歐美系譯製卡通片,重溫童年時光的美好記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