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母

國母

國母(拼音:guó mǔ),古稱帝王之母為國母。孫中山曾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後被尊稱為國父;因其夫人宋慶齡享有的崇高聲譽和威望,亦被民間尊稱為國母。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國革命家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第二任妻子。孫中山先生尊稱為國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據傳統習慣,宋慶齡女士亦被尊稱為“國母”。很多人誤以為元首夫人都可稱為國母,實際上國母是特指,尤其適用帝制時期,現已不可濫用,現在國家元首的夫人都叫第一夫人。

基本信息

來源

少女裙裝的兩姐妹——國母宋慶齡(左)、宋美齡(右)少女裙裝的兩姐妹——國母宋慶齡(左)、宋美齡(右)
魏書·張普惠傳》:“何為命之為國母,而不聽子服其親乎?”

後蜀何光遠鑒誡錄·徐後事》:“ 後主性多狂率,不守宗祧,頻歲省方,政歸國母。”

宋史·西蜀孟氏世家》:“昶與母至襄漢,復遣使齎詔賜茶藥,所賜詔不名,仍呼昶母為國母。”

三國演義》第三回:“讓( 張讓)厲聲責進( 何進)曰:‘董後何罪,妄以鴆死?國母喪葬,託疾不出!’”

東周列國志》第四回:“二宰久知太叔為國母 愛子,有嗣位之望,今日見他丰采 昂昂,人才出眾,不敢 違抗,且自應承。”

古代國母

中國

在古代的皇室中,通常現任君主的母親(不論親生與否),都能夠得到皇太后的封號,但皇太后未必是國母,國母也不一定能夠成為皇太后,如中國清朝同治、光緒兩帝在位期間和前半,就出現過兩位皇太后並尊的情形,即著名的慈安與慈禧兩太后。
慈禧太后以同治帝生母的身份成為皇太后,而慈安太后則是以先帝(鹹豐帝)皇后和同治帝嫡母的身分而成為皇太后,因此實質上的國母是慈禧而非正宮皇后的慈安。

日本

明治維新以前,今上天皇的生母能夠被稱為國母,至於天皇的養母或嫡母,則是被稱做準母。平安時代的一條天皇生母藤原詮子,在出家後失去太后身份,但身為國母的藤原詮子獲得了與太上天皇相當的地位,稱女院。而至藤原詮子之後的歷代國母,幾乎都能夠得到女院的地位,但該女性則不一定是太后,甚至曾出現過非國母、準母,亦非皇族卻成為女院的破例出現。
明治維新後,女院制度廢止,國母、準母等稱號也一併取消。
日本主要的國母、準母一覽
藤原高子(二條後):陽成天皇國母
藤原穩子(大後):朱雀天皇、村上天皇國母
藤原安子(中後):冷泉天皇、圓融天皇國母
東三條院(藤原詮子):一條天皇國母(藤原道長之姐)
上東門院(藤原彰子):後一條天皇、後朱雀天皇國母(藤原道長長女)
陽明門院(禎子內親王):後三條天皇國母(三條天皇皇女)
待賢門院(藤原璋子):崇德天皇、後白河天皇國母
美福門院(藤原得子):近衛天皇國母
八條院(暲子內親王):二條天皇準母(鳥羽天皇皇女)
建春門院(平滋子):高倉天皇國母(平時忠之妹)
建禮門院(平德子):安德天皇國母(平清盛之女)
西園寺姞子(西園寺姞子):後深草天皇、龜山天皇國母
廣義門院(西園寺寧子):光嚴天皇、光明天皇國母(曾代替太上天皇實行院政,稱治天之君)
新待賢門院(阿野廉子):後村上天皇國母
北山院(日野康子):後小松天皇準母(足利義滿之妻。破格的女院)
新上東門院(勸修寺晴子):後陽成天皇國母
東福門院(德川和子):明正天皇國母(德川秀忠之女)後櫻町天皇:因長期輔佐光格天皇而有國母之稱。

越南

越南的國母是尊封非君主配偶但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皇族女性,如靈慈國母。

琉球

琉球國的國母是指君主嫡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