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景運動

圈景運動

略有姿色的土地被一點點圈養起來,被分割成塊作為旅遊商品出售,園中園門票、區間車車費、纜車索道費、實景演出費,每一段路都是商品,隨著知名度的提升還會有水漲船高的趨勢,圈景運動高潮迭起,大眾旅遊意識受限。旅遊景區開發一般要經過由大眾旅遊到可持續旅遊發展的階段,景區往往通過“圈地”、追求產品數量和市場促銷,來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

基本信息

概述

圈景運動圈景運動

旅遊業被譽為朝陽產業,得到社會的認同。上帝造化絢麗的地球,人的辛勤勞作創造了燦爛文化。先人行萬里路、破萬卷書,可以自由飽覽山水和文化遺蹟。

歲月滄桑,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後,圈景運動高潮迭起,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等,令人叫絕的山水和文化遺產被築起高高的圍牆,設定一道道門檻。圈景源於控制遊客規模保護資源,但景區經營者運用一切行銷手段,招徠大量遊客,導致景區人滿為患。另外,在“誰開發,誰受益”的政策驅使下,各路英豪紛紛登場,爭奪旅遊資源,引發無序開發,破壞資源。圈景不僅剝奪了人與生俱來的遊覽權,有悖於旅遊倫理,還對資源保護無益。

現狀

現實的情況是,略有姿色的土地被一點點圈養起來,被分割成塊作為旅遊商品出售,大門門票、園中園門票、區間車車費、纜車索道費、實景演出費……每一段路都是商品,隨著知名度的提升還會有水漲船高的趨勢。也有業者從現實出發提問,總不能漲價前和漲價後是一個樣子吧?景區門口有沒有免費提供的景區詳細地圖,網上是否可以查詢,路標是否明確,景區介紹的外語翻譯是不是準確,廁所設計是不是科學衛生,有沒有“園中園”,還需要不需要再交錢……

資源性景區的優越感,被認為是愛來不來的壟斷自信,也是對旅遊本義的遠離。

引子

門票問題

景區門票價格漲價需要經過慎重的考慮景區門票價格漲價需要經過慎重的考慮

亂設門票問題

按照正常的經濟倫理,有投入才會有收入,收入與投入應該存在一個經市場平準後的基本比率,否則就是不當得利。在中國,由於自然風光和文化古蹟屬於全民共同擁有的遺產,理論上人人都有自由遊覽權,遺產類景區並不能通過出售景觀本體的遊覽權而獲得收入。因此,景區的門票收入實際上只能是其對這些遺產進行相關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和相關服務的回報和補償,而不應是出售遊覽權所得。但中國一些景區並沒有對這些遺產進行深度開發便“圈地收錢”,其門票收入不是正常的投資收入,而是對人們自然享有的遊覽權強制剝奪後再出售所獲得的不當得利。

高額門票問題

2000年以來,景區門票漲價成風。景區方面提出的理由是成本上升。就成本而言,由於景區開發投入的絕大部分是一次性投入的,真正拉動成本上升是管理成本。而除物價因素外,導致管理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景區每年要接待相當數量的特殊遊客。這些遊客不僅要免票,還要免食宿,甚至獲贈禮物。景區為了填補虧空或穩定收入,只有通過提高門票將這部分費用轉嫁給普通遊客身上,等於是普通遊客在為特殊遊客買單,而普通遊客的這部分支出與自身旅遊活動毫不相干。

漲價背景

學者鄒統纖稱:景區價格上漲多少折射出國內一些景區景點在經歷了市場蕭條之後,急於補回損失的急功近利的心態,門票價格上漲還有一個重要的現實背景是,目前(指2009年)很多知名景區都是各地財政收入的一個主要來源。因此,當地物價局在受理景區擬調整門票價格的方案時,在對其調研和價格聽證的過程中,“基本上是說要漲,最後肯定就是漲了,聽證會很少有改變結果的。”而聽證會本身也在備受質疑,鄒統纖稱,像客源主要來自外省的景區,在舉行價格聽證時的消費者代表,怎么能是當地的旅遊從業者?

資源特徵

壟斷性特徵

收費,把人民的公共資源變成他們私人的搖錢樹收費,把人民的公共資源景區變成了搖錢樹

旅遊景區位置的獨特性、資源特點的唯一性、景區資產的不可分割性、遊客觀光體驗的差異性,決定了景區的不可替代性和自然壟斷性。這種自然壟斷性意味著對景區經營者收費必須實施經濟管制,否則,景區經營者可能濫用其壟斷地位,為獲取壟斷利潤而制定較高價格,從而損害公眾利益的實現。

公共物品特徵

經濟學研究表明,公共物品在不具有排它性的同時,根據其有無競爭性又可分為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準公共物品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具有“擁擠性”,即公有資源消費者的數目從零增加到某一個可能大的正數,即擁擠點時,公有資源消費就顯得十分擁擠。在沒有超過擁擠點的範圍內,可以增加額外的消費而不會產生競爭,即每增加一個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

外部性特徵

景區資源外部性表現為旅遊者的消費不僅可以給景區帶來收益,而且景區所在地居民也都能從中獲利。因為旅遊產品不僅可以給遊客帶來休閒和娛樂,提高所在地區的環境質量而且帶動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當地的知名度,增加了就業機會與隱性收入,從而提高了當地的整體社會福利,旅遊地整體形象的推廣能大大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會使旅遊目的地的企業從形象推廣中獲得收益。

信息不對稱性

信息不對稱性是指經濟效益的雙方對商品價格與質量的有關信息了解程度不一致。在選擇出行旅遊時,旅遊目的地對旅遊者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對象,旅遊者在獲得關於產品的信息方面處於劣勢,旅遊產品的提供者與需求者顯然在信息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會導致市場競爭秩序的紊亂,甚至會出現“劣品驅逐良品”的現象。景區資源只有通過政府正確信息的發布才能實現資源合理利用及社會公平。

收益

從本質上講,資源性景區的價值不能以門票收入論英雄,而應該著眼長遠,取得政府財力支持,逐步還原資源性景區的公共屬性,讓百姓充分享受旅遊休閒的樂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事實上,與中國的高價門票政策不同的是,國外不少名勝古蹟根本不賣門票。即使賣門票,景點門票價格也普遍低廉。法國的羅浮宮凱旋門凡爾賽宮楓丹白露艾菲爾鐵塔等舉世聞名的景觀每年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光。對這些寶貴的“財富”,法國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未來”的管理原則,不因為這些景點“有名”而隨意提價,而採取“低價策略”弘揚民族文化。

舉例來說,從景區的地位與歸屬來看,中國的中山陵景區是著名的文化遺產,有其特定歷史文化含義,是全體中國人共享的名勝古蹟。中山陵景區凝聚著海內外華人的美好情愫。既然是文化遺產,就應具有公益性與社會功能,不能單純以門票論價值。對這些名勝古蹟實行門票優惠或者免費政策,將體現名勝古蹟的公共性與地方政府的責任擔當。

轉型

景區向休閒度假轉型

一個景區如何考慮自己的未來發展之路,其中有很多現實的考慮和制約。休閒度假游

開拓創新

休閒度假旅遊的興起,適逢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時期,國家有理由、有條件更多地運用改革的成功經驗,力避計畫經濟時期的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等種種弊端。更自覺地、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基礎性作用,尊重“市場意志”。在經濟結構上從實際出發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混合經濟;在經營管理上努力實踐體制、機制創新;在產品開發上,規劃先行,科學發展。

比例均衡和協調運行

強調旅遊經濟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並不意味著不再下大氣力開拓客源市場,增加接待人數;強調旅遊產品從觀光型向休閒度假型傾斜,也不意味著不再下工夫搞觀光型產品,可以無節制的擴張休閒度假型產品。一切都應從市場需求出發,從數量、品種、規模到布局、步驟、時機最終由市場來調節。形成各類產品結構合理、相輔相承、編排精當、協調有序的格局,從而滿足國內外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

多樣化、個性化、精品化

多樣化主要是指休閒度假型產品也要類別豐富,不一而同,千姿百態,克服同質化、單一性的現象;個性化主要是指硬體和軟體都要在規範化的基礎上突出特色,有獨到創新之處,凸現差異;精品化是強調高起點、高品位,精心規劃,精心設計,精心製作,特別要用心學習國外先進國家的成功經驗。同時,服務要更周到、更細緻、更具人性化。

轉型局限

一是旅遊者出遊動機漸趨理性化。經過十多年人滿為患的黃金周假日旅遊的洗禮,特別是近年來出境游的快速發展,廣大旅遊者在消費理念上越來越與國際接軌,對休閒度假旅遊的認知越來越成熟,出遊動機也越來越理性。人們出遊目的已不再是盲目跟風,不再以“到此一游”為樂,開始由單純的遊山玩水、追求獵奇性向追求舒適型、享受型的方向轉變。

二是出遊時間和出遊方式漸趨分散化。節假日的調整首先使旅遊者在選擇出遊時間上更具自由度,不再集中於黃金周,增加了五個小長假的釋放機會。帶薪休假的實行,更能催動常年性的客流;旅遊者出遊方式上也必然發生改變,不再是傳統的由旅行社統一組織的在規定時間、規定線路、規定活動範圍內的以觀光為主的旅遊方式,而更多傾向於自我選擇、自主決定的自駕游或自助游。

三是現在大多數不同類型的景區資源在面對發展問題的時候,都會說這是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眼前利益是遊客的一次性消費,只有一次,遊客可能永遠都不會再來了。因為主要客源都是遠道而來。與之相關聯的是,景區發展缺乏制約性的監督機制。一個景區如何考慮自己的未來發展之路,其中有很多現實的考慮和制約。

市場影響

旅行社

現在(指2009年)的情況是大牌景區一般都不會給旅行社什麼優惠。一些新開發的景區,可能門票價格較高,但知名度不高,一般給旅行社的優惠還可以,但一旦知名度上去,優惠就會減少。如果景區門票價格上漲,相應的旅遊線路價格也會上漲一些,而國內游價格利潤已經非常微薄。

消費者質疑——收費是以環保之名還是環保之實

“現在感覺有點樣子的地方都要收門票,烏鎮東西柵的門票各120元,通票220元。而且我發現中國的景區都不會提供什麼服務,連地圖都要另外購買。歐美已開發國家的歷史長的小鎮太多了,但卻沒有一個小鎮是收費的,同時還有免費的地圖和諮詢。有人把高票價邏輯歸為保護景區,調節客流,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它的價值。但是,旅遊資源是公共的,每個公民都有旅遊的權利,窮人也需要旅遊。”——崔向明,旅遊愛好者

世界範圍

真正意義上的景區指的是像迪士尼樂園這樣的商業娛樂性主題公園,完全商業化,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其他資源性的景區都應該是屬於全民所有的財富,用價格槓桿來調控遊客人數是個藉口,完全有更多的方法來調控。

例如法國政府規定,被政府列入國家文化遺產保護名單的各類建築物,都要在政府每年規定的“文化遺產日”免費向遊客開放1-2日;義大利每年春天舉辦一次“文化周”全國所有名勝古蹟免費向遊客開放,古羅馬廢墟長期向公眾免費開放;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免費開放,海德公園、攝政王公園以及幾乎所有的公園都免費開放;日本以名勝古蹟、博物館、展覽館作為學校課堂學習的延伸,免費讓學生在博物館現場上課。世界各國旅遊景區一致的做法是從娃娃抓起,對兒童、青少年學生優惠,價格與年齡成反比例,使旅遊景點為提高國民素質服務。

專家建議

鄒統纖,北二外旅遊管理學院院長

目前(指2009年)國內各景區的情況千差萬別,產權單位歸屬不一,有的歸政府直管,有的歸園林或文物部門,有的屬於企業開發經營,但門票價格最終都須報物價部門核准。景區定價,需要公共決策有效的程式和制度約束,世界遺產景區具有公益性質,絕不應該作為資產來經營。應該注重景區公益性、教育性的一面。各旅遊發達地區景區門票的共性之一是價格低廉,在國民月收入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過1%。

朱伯威,雲南師大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我著重強調的是,漲價之後怎么樣?從雲南全省來說,雲南的大交通成本相對較高,從中國的三大客源地———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地區到雲南來的交通成本,都比到張家界黃山泰山等地高。如果雲南旅遊不形成“品質高地、價格窪地”,在目前已經擴散到全球的旅遊競爭中,雲南旅遊可能逐漸被邊緣化。而且,價格上漲,需要有市場接受反饋的過程,不能說就做一錘子買賣,花200塊看兩個小時就走了,要讓人們能夠在當地住下來,帶動當地的其他旅遊消費。”

健民,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政府應當改變依靠門票收入收回投資的思維。我們應當借鑑國外好的做法,降低票價同時,採取國家補貼、社會捐贈、社會基金補充等多種手段,使投資主體正常運轉。將之作為惠及後代和國民的公益性事業來做。旅遊並不是盈利的事業,在國外,一些古城都是由私人企業家經營管理,他們將旅遊當作公益事業,往往都不留名。”

點評

資源性景區屬於全民所有,但是主體卻是缺位的,更多的是由地方政府或者委託有關開發公司經營管理,因此就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團。可以說是,國有的東西地方化、部門化。希望有更多景區改變門票經濟思維,下調門票價格,還利於民,讓景區逐步回歸公益本質與公共屬性定位。這不僅會激發民眾的旅遊熱情,而且對拉動內需、刺激地方經濟成長將起到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