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龍門鎮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龍門鎮

龍門鎮位於嘉陵江邊,四川第二大城市南充市北郊15公里的龍門山與龍門壩之間的接合部。是南充三大古城鎮之一。位於南充市北郊15公里的龍門山與龍門壩之間的接合部。2000年8月,國家郵政局在龍門鎮首度發行“鯉魚躍龍門”小型張紀念郵票。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龍門鎮為‘鯉魚躍龍門’民間傳說的源頭:

望江廣場
望江廣場

2000年8月,國家郵政局在龍門鎮首度發行“鯉魚躍龍門”小型張紀念郵票
南充三大古城鎮之一:
1。閬中古城中國四大古城之一)
2。龍門古鎮(鯉魚躍龍門)
3。周子古鎮(司馬相如故鄉)
龍門鎮位於嘉陵江邊,四川第二大城市南充市北郊15公里的龍門山與龍門壩之間的接合部。
2000年8月,國家郵政局在龍門鎮首度發行“鯉魚躍龍門”小型張紀念郵票。“不要小看這張郵票,它事實上承認了龍門鎮為‘鯉魚躍龍門’民間傳說的源頭。”胥明理認為。 1983年,中國駐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代表團主管科技部門的秦光道教授,駐巴黎期間懷念故鄉龍門場,寫下了《憶江南·巴黎懷故》,對龍門古鎮大書讚美、思念之情。
近來年,龍門場掀起了研究龍門古鎮歷史文化的熱潮。其中,李學莊撰文對“鯉魚
望江廣場
望江廣場
躍龍門”的傳說作了近乎完美的描述:每逢漲洪水時,龍門峽波濤洶湧,峽口形成一道檻狀水牆。此時,鯉魚則拚命往上游,跳躍飛過水檻……傳說終歸是傳說,而龍門古鎮的開發卻即將成為現實。據規劃專家預計,龍門古鎮“兩大組團”的開發,總投資將在9.2億元以上,其中“古鎮組團”投資23516萬元,“濱江複合組團”投資69080萬元。
“目前,區政府已劃撥給我們150畝土地,拍賣後可作開發啟動資金。”王允說,雖然龍門古鎮的開發投資巨大,但通過前期的土地整治以及隨後的大面積河灘地開發,土地增值已成為定勢。“眼下龍門鎮的地價為30萬元/畝,通過開發增值後,資本金潛力巨大。”胥明理認為。“四川現有古鎮不少,但像龍門這樣緊鄰江河的不多。”王允說,以龍文化、親水文化為特點的龍門古鎮開發,投資收益有望達到24億多元,並將帶動小龍鎮境內嘉陵江上中壩的開發利用。因此,龍門古鎮的開發前景十分看好。

歷史

據北宋《元豐九域志》載:“果州之北30里有龍門”,可知宋之前已有龍門地形和地名。建國初期,中共南充縣委、縣政府設在此地長達7

龍王廟
龍王廟
年之久。龍門鎮依山傍水,風景宜人,歷來是交通要道、“充國雄關”。船隻溯嘉陵江而上經廣元可至陝西略陽,溯白水可至甘肅碧口,溯東河可至旺蒼,南下可至合川重慶,且飛舟如箭,暢通無阻。這裡曾經商賈雲集,市場繁榮,令歷代文人墨客魂牽夢繞,並留下近百首吟頌龍門的千古佳句。 歷史沿革龍門宋代建鎮,宋元豐年間(1078年到1088年)為南充縣18鎮之一。千餘年來,其稱謂及轄區範圍屢變。1950年3月,南充縣人民政府遷往龍門鎮,龍門成為嘉陵江畔繼閬中之後的縣治古鎮。1955年,龍門城關區更名為新民區。1956年撤縣,改為龍門鎮。1966年改名為紅衛鎮,1971年恢復原名。

交通人口

交通情況因其城鎮規模相當於一座小縣城,場鎮常住人口近10萬人,被稱為“南充第一鎮”;1984年更名為龍門鎮。位於區境西北部,距區府駐地13公里。面積51.6平方公里,成(都)達(川)鐵路,南(充)新(民)公路穿越境內。

行政轄區

行政轄區轄鹽井溝、曹家壩、指路碑、三江口崔家橋、高廟子、黑拱橋、韓家壩、三角池、譙家墳、空洞山、鐵錢壩、石盤、雷祖廟、屈家廟、高橋、雙石橋、土橋子、梁亭橋、馬桑溝、斷三橋、桂花溝、吳家山23個村委會和以序數命名的7個居委會。

經濟

經濟產業工業以繅絲、棉絲、農機、建材、印刷、釀酒為主。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蔬菜。特產有龍門江團魚,屬魚中珍品。境內駐有嘉陵府綢集團公司,高平區機械廠。[1] 輕紡工業的發達和場鎮建築古色古香的風貌,使昔日有龍門與閬中保寧鎮、雙流黃龍溪鎮等,並稱為“四川五大民俗”古鎮。隨著民俗文化旅遊熱興起,川內各大古鎮全力挖掘文化底蘊。在保存完好的23座古鎮中,閬中古城、大邑安仁劉氏莊園、理縣桃坪羌寨丹巴嘉絨藏寨、雙流黃龍溪古鎮樂山羅城古鎮雅安上里古鎮宜賓李莊古鎮、廣元昭化古鎮、合江佛寶古鎮等最具特色,聲名遠播,並稱為“四川十大古鎮”。

能源

小龍門航電樞紐

小龍門航電 樞紐工程位於南充市龍門鎮,距河口281公里,四級船閘1座,渠化航道20公里,裝機5.2萬千瓦,投資8.42億元。
2003年10月動工,2004年11月大江截流,
2006年完工。

古鎮開發

鯉魚跳龍門的美麗傳說,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流傳久遠的民俗文化,不可複製的江景全島……水運和陸運交通便捷,山水相間的獨特環境——為打造龍門古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基礎。 
自2009年開始,龍門古鎮的開發就被提上日程。龍門上千年的悠久歷史以及頭枕驚濤駭浪的龍門峽,尾連五百公頃水壩河灘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為開發古鎮的良好基礎。
“鯉魚躍龍門”雕塑成標誌性建築
有著千年歷史的龍門鎮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一條鯉魚奮力躍過龍門,終於修成正果,搖身成龍,主宰嘉陵江流域水旱災情。從此,“鯉魚躍龍門”廣為流傳。這個傳說給龍門這方沃土平添許多神奇的魅力。不可否認的是,龍文化在古鎮開發中有著不可置否的中心地位,濱江廣場上將修建一尊大型鯉魚躍龍門雕塑,將可能作為這裡的標誌性建築物。
5年內建成建設面積2平方公里
古鎮的打造,將分為古鎮核心區、風貌協調區、鄉村旅遊觀光區、大岩山森林公園風景區,四區聯動提升古鎮區域整體美。
龍門古鎮核心開發區,重點打造和修復油坊街、順河街、鹽市街等18條傳統古街。部分街道保留,將對店堂和門飾進行返古性修復及加固。同時恢復3至4套大型古建築院落,並規劃一些3層樓以下的仿古閣樓。部分街道將被拆除,新建一批仿古樓閣。按照清末民初的古建築風格恢復部分宮廟建築,改修1.5平方公里內的舊房。
月亮島建成“東方威尼斯
位於龍門鎮上游的月亮島將被建成一座“東方威尼斯”,人們以船當車,在水上漫遊。而下游占地2000畝的太陽島將種滿花卉,被打造成運動、娛樂、休閒於一體的 “世外桃源”。此外,以古鎮為依託,以大岩山為基地打造中國歷代建築文化博物館和大岩山森林風景區,濱江廣場上將修建大型“鯉魚躍龍門”雕塑,將成為全國最大的龍文化博覽中心的龍王廟都將給遊客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2011年1月15日上午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典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