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從服務業發展趨勢看, 推動全省服務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創新服務業發展體制機制。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川辦發[2011]87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四川省“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四川省“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服務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成長主要動力之一,其發展水平是經濟社會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加快服務業發展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根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1 — 2015 年)》, 結合全省服務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是指導全省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依據和綱領性檔案, 規劃期為2011 — 2015年。

一、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一) 發展基礎。 “十一五” 時期, 全省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 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政策措施, 加大工作力度, 服務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總體規模持續擴大。 “十一五” 時期, 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由 2005 年的 2837 億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6030.4 億元,總規模擴大了1.1 倍, 年均增長 12.2% 。 5 年累計完成服務業增加值 22812.1 億元, 比“十五” 時期翻了一番。
社會效益日益明顯。 2010 年全省服務業實現稅1232.8億元,占全社會稅收收入的55.9% ; 服務業就業人員達到1503.5萬人,占全部就業人數的 31.5%,比 2005 年提高了 2.7 個百分點。
專欄1:2005 年— 2010 年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略)
投資占比穩步提高。 “十一五” 時期全省服務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 2.69 萬億元, 年均增長 30.8% 。 2010 年全省服務業實現固定資產投資 7911.6 億元, 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8.3% , 比 2005 年提高了12.6個百分點。
專欄2 : 2005 年— 2010 年全省服務業投資增長趨勢(略)
開放合作成效顯著。 2010 年全省服務業到位外資達到 61.2 億美元, 占全省到位外資總額的 62% 。 比 2005 年增長 33 億美元,占比提高 13 個百分點; 全省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達到 43.4 億美元,比 2005 年增長 6 倍。一批國內外知名的物流、金融、商貿、軟體與服務外包、電子商務等行業龍頭企業相繼落戶四川。
服務業體系初步形成。 “十一五” 期間交通運輸、 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 旅遊業等傳統服務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 現代物流、 金融服務、 信息服務、 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 文化創意、服務外包、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態蓬勃發展, 服務業體系初步形成。
“十一五” 時期全省服務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結構和質量得到了較大改善, 但服務業總體滯後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 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服務業總量相對不足。從發展水平看,全省服務業總體規模相對較小,2010 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總量居全國第 12位,比 GDP (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在全國的排位落後 4 位。服務業增加值占GDP 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 7.9 個百分點。
服務業增速和占比下降。全省服務業發展速度和占GDP 的比重自2002年以來呈總體下降趨勢 “十一五” 時期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從2005年的10.6%下降到 2010年的10% ;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38.4% 下降到2010 年的35.1%,下降了 3.3 個百分點。
專欄 3 : 2010 年部分省區服務業占 GDP 比重及人均服務產品擁有量(略)
區域發展不平衡。全省服務業區域發展存在較大差距。平原地區服務業發展規模大、 速度快、 占 GDP 比重高; 丘陵地區、 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山區服務業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城市服務業業態豐富、現代服務業以及新興服務業發展迅速; 農村服務業仍然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發展緩慢,城鄉差距明顯。
綜合競爭力不強。全省服務業企業總體發展水平不高,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建設滯後, 現代服務業及新興服務業發展不足, 缺少有影響、 有品牌的本土大企業大集團, 綜合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全省僅有1家企業進入全國服務企業百強,2 家企業進入全國連鎖百強。
發展環境有待最佳化。部分地方和部門沒有把發展服務業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推動力, 抓服務業發展的認識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落實不到位。鐵路運輸、電力、公用事業等存在行業壟斷現象,一些行業準入限制較多,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和政策性問題影響較大。
(二) 面臨形勢。 “十二五” 時期全省服務業面臨良好發展環境和重大戰略機遇。
從國內外環境看,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我國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繫和影響日益加深,世界經濟成長和市場需求發生新變化, 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孕育新突破,有利於全省服務業在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國 際經濟合作與 競爭。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倒逼機制” 作用的不斷強化,人民民眾對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的願望明顯增強,對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省內環境看,經過“十一五” 時期的發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服務業發展的內 生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進入更好、更快的發展新階段。一是全省正處於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關鍵時期, 成渝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天府新區納入國家級規劃等重大機遇, 為全省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平台。二是全省深入實施充分開放合作戰略,省委、省政府把現代服務業作為 8 大重點招商引資產業之一,為全省服務業跨越發展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三是全省強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戰略,到 2015 年全省城鎮化率將達到48%,比2010年增長近8個百分點, 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撐和有效載體。 四是隨著全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城鄉居民尤其是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穩步提高, 到 2015 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27300 元,為擴大消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服務業發展,先後制定了《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設規劃》、《四川省西部商貿中心建設規劃》(2009 — 2012 年)、《西部金融中心建設規劃(2010 — 2012年)》,在《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 — 2015 年)》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全省服務業發展環境將進一步最佳化。
從服務業發展趨勢看, 一是工業化發展中後期是服務業發展階段的活躍期。 “十二五” 時期全省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的關鍵階段, 服務業的大發展有利於推動全省從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邁進。二是發展經濟學理論認為,人均GDP在 2000 — 10000 美元區間是經濟發展的加速成長階段, 服務業將呈現加速發展趨勢。2015 年全省人均GDP將突破 5000 美元, 金融、保險、商務服務業等將加快發展,科研、信息、教育等現代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將逐步崛起成為主流業態。三是服務業國際轉移的深度和廣度將加速拓展, 非核心業務外包、業務外包整合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為全省承接服務業跨國投資和離岸服務外包提供了良好機遇。四是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換步伐的加快和在服務業領域的推廣套用, 傳統服務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發展主流。五是走低碳經濟之道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總部經濟、科技研發、文化創意等具有低碳排放特徵的行業將率先發展, 綠色旅遊、綠色物流、綠色地產將成為新的增長點,碳金融、碳交易等相關服務領域將不斷拓展。

二、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實施的重大戰略機遇, 以市場化、信息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為方向,圍繞推進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貿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充分開放合作戰略和繼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把加快服務業發展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重要舉措, 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提升生活性服務業, 積極培育新興服務業, 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實現服務業跨越式發展, 建設西部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
(二)發展原則。
堅持城鄉統籌發展。以中心城市為推進服務業發展的主要載體,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依託, 拓展服務業的發展空間; 堅持以城帶鄉,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 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服務業的城鄉合理布局。
堅持產業互動發展。 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推動服務業與農業、工業互動發展,拓展服務業發展新領域,探索服務業發展新模式,形成對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有效支撐,不斷增強全省產業發展的綜合競爭力。
堅持行業融合發展。注重傳統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以及新興服務業的協同推進,調整服務業行業發展業態結構, 改造和提升傳統服務業,推動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促進服務業內部行業之間的相互滲透、融合發展。
堅持集聚集成發展。創新服務業集聚發展模式,整合人才、信息、資金、技術、土地等資源要素; 推動服務業專業化集成、一體化集成和價值鏈的集成,促進產業互促、資源共享, 提升產業集聚集成水平。
堅持開放合作發展。 深入推進全省服務領域改革, 擴大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力 度, 堅持“引 進來” 與“走出 去” 並舉,積極培育服務業新業態,大力推進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發展, 促進服務業拓展國際市場, 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
(三) 發展目標。 構建與全省生產力水平多層次性和消費需求多樣性相適應的服務業發展體系, 形成全省市場化程度較高、產業化能力較強、國際化趨勢較快的服務業發展局面, 基本建成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貿中心、西部金融中心。
總量不斷擴大。 到 2015 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達到 11700 億元, 服務業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達到 39% 。
結構逐步最佳化。拓展服務業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增強新功能,以知識密集、新興業態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占比明顯提高,傳統服務業的改造提升步伐明顯加快,服務業體系日趨完善,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貢獻持續提升。 “十二五” 時期服務業實現稅收收入年均增長 15% 以上;到2015年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總人數的比重力爭達到 36% 以上。
對外開放加快推進。 “十二五” 時期服務業外商投資直接到位累計超過260億美元;到 2015 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突破1000億美元, 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突破100億美元。

三、發展重點

(一)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立足全省工業“ 7 +3 ”優勢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大力推進服務業與製造業、現代農業的互動發展,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增長,提升信息化和專業化水平, 成為最佳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支撐。
1. 現代物流業。 “十二五” 時期全省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幅14%,到 2015年,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占 GDP 比重在 2010 年基礎上下降2個百分點。
加快西部物流中心建設步伐, 以交通運輸、 倉儲配送、 物流信息 3 大平台為支撐, 重點推進物流大通道、 物流樞紐、 物流市場拓展、物流主體培育、 物流重大項目建設, 提高物流專業化、社會化、信息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構建“ 1個全國性區域物流中心和 8 個次區域物流中心” 的現代物流網路體系, 儘快把四川打造成為西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經濟走廊。 在重點物流節點城市、 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依託已有的港口 、 鐵路和公路貨站、 機場等交通運輸設施, 規劃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園區。 壯大發展全省電子信息、重大裝備製造、酒類、鋼鐵、礦產、農產品冷鏈、糧食等專業物流集群,著力構建農產品冷鏈物流、 糧食現代物流、 製造業物流、商貿物流、第三方物流體系。完善公路、鐵路、水運和航空等物流信息平台,在整合專業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礎上,加快建設綜合信息平台和大通關信息平台。
依託重要交通幹線、中心城市和產業聚集地, 建設一級物流節點城市成都市為中 心, 二、 三級物流節點城市為支撐, 四級節點城鎮為終端的現代物流網路, 形成高效快捷的物流體系和物流產業發展新格局。 重點發展成都、 川南、川東北三大物流區域, 著力推進成都航空鐵路兩樞紐、新津物流園區和新都、龍泉、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物流中心建設。 加快發展城市物流配送, 促進小件快遞和零擔物流集群發展。 大力發展農村現代物流, 完善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物流配送體系。 推進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和專業化,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 培育一批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力爭到 2015 年年營業額 10 億元以上的物流企業達到 20 家, 其中 50 億元以上的物流企業達到 3 — 5 家。 加快多式聯運、轉運設施建設,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創新物流組織模式, 促進信息流和客貨流良性互動。推廣和套用物流國際、國家標準,加快推進物流標準化進程。鼓勵發展綠色物流和低碳物流,大力發展保稅物流, 積極發展應急物流
專欄 4 :現代物流業重點建設內容(略)
2. 現代金融業。到 2015 年, 金融業增加值占全省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 2% 以上, 占全省 GDP 的 4.5% 以上。
加快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加強金融市場建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強金融服務功能, 構建安全穩健、功能健全、效益良好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推進成都建設全國性金融中心輻射西部的重要樞紐, 形成較強的金融聚集輻射能力。 以成都市為中 心加快建設金融總部商務區, 金融產業集聚區、 金融後台集聚區,完善空間布局和產業發展規劃, 提高配套功能, 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金融集聚區。加快建設西部金融機構中心,積極引進世界知名 金融機構在我省設立區域總 部、分支機構,增強在西部和全國的 輻射力。加快建設西部金融市場和交易中心,大力推進各類區域性要素市場建設,擴大票據業務、保險業務以及期貨、產權、大宗商品等交易規模, 努力使成都成為國家在西部地區 的 金融創新實驗區。加快建設西部金融服務中心, 積極推動金融後台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金融外包服務、金融中介服務, 建設國內重要的數據、清算、研發、災備等金融後台服務中心
大力推動金融產業改革發展。 積極推動銀行業改革發展,發展壯大地方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規範發展地方準金融機構, 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 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支持各類金融組織向農村延伸網點開展業務。 積極推動證券業改革發展, 進一步完善地方法人證券、期貨公司治理結構和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積極推動保險業改革發展, 不斷最佳化保險區域結構、業務結構、渠道結構,健全風險防範體系,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積極推動多層次金融市場創新。 加快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大力發展第三方支付, 加大對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 特色優勢產業、重點優勢企業和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推進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大力發展債券融資, 推動股權投資、信託、租賃等直接融資方式創新, 穩步發展金融衍生品交易,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依託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等交易平台, 加快建設場外股權交易市場。加快保險服務創新, 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和資金融通功能,不斷拓展保險新業務領域, 擴大城鄉保險覆蓋面。 加強和改善農村金融服務,開發符合農村金融需求特點的產品和服務。
專欄 5 : 現代金融業重點建設內容(略)
3. 軟體與信息服務業。堅持自主創新,強化信息基礎,促進軟體與信息服務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推進制造業信息化,加快積體電路、軟體、光電顯示、計算機製造、網路通信產品 基地建設,努力形成新型化、高端化、國際化的軟體與信息服務業基地。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提升國際通信保障能力,加快光纖寬頻網路和無線城市網路建設, 構建先進的網路傳輸體系、數據資源與災備體系、信息安全體系和信息化套用支撐體系, 整合信息網資源, 推進廣播電視網、電信網和網際網路三網融合。充分發揮成都市“國家信息安全成果產業化基地”、“國家軟體出口創新基地” 示範作用, 加快成都國家信息服務業基地建設, 構建以成都、德陽、綿陽為重點的信息服務業核心區域, 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比較優勢突出的軟體與產業基地和創新集聚區, 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服務水平較高、具有一定國際國內影響力的骨幹企業。 加大網際網路 在各個行業和企業的套用, 健全線上支付、 物流配送、 售後服務等服務體系。開發和運用高速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 加快推進各類面向行業套用的軟體和信息服務。加快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和信息技術在農村生產經營中的套用,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服務和產業鏈協同服務, 積極建設以重點產業園區、重點行業、重點流通企業為主的電子商務平台, 加快培育一批運營規範的電子商務龍頭企業,發展壯大面向中小企業的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企業, 著力打造“中西部電子商務強省”。
專欄 6 : 軟體與信息服務業重點建設內容(略)
4. 科技與研發設計服務業。 推動科技與研發設計創新體系建設,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服務、 促進科技服務產業化, 提高科技服務能力, 提升服務檔次與服務水平, 形成具有較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科技服務支撐體系和種類齊全、分布廣泛、 運作規範、與國際接軌的科技與研發設計服務體系。
面向全省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 發展工業設計、科技研發服務業, 搭建重點行業研發設計平台, 大力提高設計能力和水平。整合區域研發資源, 建設公共科技信息平台,為研發服務企業和中小企業提供儀器共享、數據、文獻和專業技術等科技諮詢服務。培育委託研發、 研發服務管理、 契約研發組織等研發服務新業態, 努力擴大科技與研發設計外包市場。大力發展人力發展設計、研發服務、創業服務、 智慧財產權服務、 基礎技術服務、 技術改造服務等科技創新服務業,為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經營創新提供專業性服務。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重點建設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平台, 重點支持科技成果信息服務、 分析測 試、 技術轉移、工程化套用、 創新孵化、區域服務、融資服務等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發展科技金融服務業, 促進科技與金融資本的對接,推動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共同打造高新區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台載體建設, 進一步推動和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畫”。 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 加快發展一批企業孵化器, 促進科技評估、 技術產權交易、科技研發、技術轉移。大力發展科技中介、技術產權交易、檢驗檢測等服務機構, 促進專利代理和專利技術交易發展。 推動農業科技創新, 提高農村科技服務水平, 推進農業科技體系與農技推廣體系的對接。
5. 商務服務業。 引導和鼓勵商務服務業向專業化、 規模化、標準化、 品牌化方向發展, 加快完善商務服務業市場體系、 誠信體系和標準體系, 逐步形成優勢明顯、特色鮮明、功能完善、集聚發展的商務服務體系。
加快發展市場調查、管理諮詢、品牌服務、信用評估、認證認可、各類代理、工程項目管理等諮詢服務行業, 積極發展廣告業和租賃服務業。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國內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商務服務企業和機構, 規範提升會計、審計、稅務、資產評估、拍賣、檢測、法律諮詢等專業服務水平, 增強競爭力。推動服務產品和方式創新,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組織, 推廣代理、代辦、經紀等服務方式。建立商務相關服務從業人員資質認定製度, 不斷提高服務業從業人員素質。
6. 會展業。 “十二五” 期間全省會展展覽場次、 展覽面積、參會人數年均增長15%;到 2015 年全省會展業實現收入 70 億元以上。
大力發展會展經濟, 創新體制機制, 合理規劃布局, 著力打造西部重要的商品交易和經貿合作平台, 加快以成都為中心的西部會展經濟發展高地建設。
依託全省產業、市場和資源優勢,培育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等一批綜合和專業性知名展會品 牌, 培育壯大10 — 15個品牌展會,培育2 — 3 個本土展會進入國家級展會行列,力 爭每年 1 — 2個國際性、國家級經貿展會落戶四川。 吸引國際會展公司和會展承辦機構落戶四川, 舉辦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全球性和區域性的會議和展覽以及大型節慶活動。在天府新區規劃建設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加強綜合性展覽項目專業化服務, 積極拓展各類展覽、 會展服務、場館管理等業務。按照《四川省加強管理服務促進會展業發展的規定》(省政府令第 252 號) 規範會展業市場秩序, 統籌協調發展會展業, 促進全省會展業駛入良性發展“快車道”。 推進成都市建設“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會展之都”,打造國內一流的“會展品牌集聚區、國際會議目的地、 休閒節慶之都”。 推動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東北城市群, 大力發展大中型會展、會議和節慶活動, 配套發展小型展覽展示活動。 九寨溝和西昌著力打造集旅遊、休閒、觀光、度假於一體的國際國內著名會議目的地。
7. 人力資源服務業。 建立健全專業化、信息化、產業化、國際化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 積極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業在實施人才強省和擴大就業中的重要作用, 構建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產業發展相協調的人才智力保障體系。
建立統一、規範、 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 健全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管理體制, 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業集聚發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實施人力資源服務品牌推進戰略, 重點培育一批實力雄厚、影響力大、競爭力強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和有影響力的人力資源服務品牌。 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 促進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 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積極開展職業技術培訓, 著力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加快政府所屬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體制改革, 引 導人力資源服務外包、人力資源管理諮詢、 高級人才尋訪、 勞務(人才)派遣、網路招聘等新興行業發展。 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走出 國門, 為全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人力資源服務。
(二)加快提升生活性服務業。 堅持以人為本, 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市場化、產業化、多樣化方向發展, 不斷豐富服務品種, 提高服務質量, 培育新興服務業態, 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需求。
1. 商貿流通業。到2015年, 全省社會消 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 萬億元, 每年躍上 1 個千億級新台階,連鎖率達到 28% 以上。
圍繞加快建設西部商貿中心, 加強西部商貿中心與省際商貿中心、 區域商貿中心、 農村商貿網點的相互聯繫,依託商貿中心城市在商品、資金、信息、技術以及流通網路等方面優勢, 加強與周邊市場的連線與拓展, 構建各中心相互配合、層次清晰、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功能完備的現代商貿網路體系, 擴大商貿流通規模和覆蓋範圍, 增強西部商貿中心的整體功能, 儘快把四川打造成輻射西部、面向全國、融入世界的西部商貿中 心。 完善基礎設施, 加快推進成都建設核心商務區、 西部購物中心、 服務外包基地園、 電子商務集聚區、 西部會展之都、 肉類物流交易中 心, 著力培育大型批發貿易平台、零售商貿平台、服務貿易平台、商務信息平台、會展經濟平台、遠期交割平台。 最佳化商貿結構, 拓展多元化的貿易市場, 擴大優勢產品輸出, 增加短缺資源輸入, 推動進出貨流平衡。創新流通方式, 引導和鼓勵市場主體在流通模式、業態、管理、技術和服務等方面創新, 重點培育西部地區流通創新的孵化基地,促進傳統商貿向現代商貿轉型升級。
加快批發市場轉型, 重點發展工業生產資料、 農業生產資料、優勢特色農產品、 消費品的批發貿易。 推動發展零售貿易平台和創新發展售後服務模式, 加快建設傳統特色商業與現代旅遊、 購物、文化、娛樂、休閒、美食於一體的綜合性、體驗式、一站式消費服務。積極爭取在成都建立西部期貨遠期交割交易平台, 配套建設實物交割點, 帶動遠期契約交易, 促進供求長期均衡。加快發展連鎖經營、 物流配送、 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 推進電子商務在流通領域和流通企業的普及運用, 培育一批跨省市、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批發零售企業、 品牌餐飲企業、 連鎖經營企業和品牌,引導和帶動商貿流通中小企業發展。 加快推進餐飲業標準化、規範化和規模化建設, 促進餐飲業專業化、 集約化經營和多樣化發展, 弘揚川菜文化, 壯大川菜品牌, 推進川菜傳承創新, 培育川菜名 菜、名點、名店, 大力推進特色川菜發展, 擴大成都作為“亞洲首個國際美食之都” 和四川美食文化影響力。推動連鎖經營加快向農村延伸,健全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民生活資料的供應體系, 推進農村商貿綜合服務中心、 糧食流通服務綜合體建設, 構建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加強主要生產生活必需品市場調控, 建立健全主要生產生活必需品儲備制度, 保障市場供應安全。
專欄 7 : 商貿流通業重點建設內容(略)
2. 旅遊業。 到 2015 年全省旅遊總收入超過 4000 億元,增幅高於全國旅遊平均增長水平、 高於全省GDP 增長水平、高於全省服務業增長水平。
加快轉變旅遊發展方式,促進旅遊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快配套旅遊基礎服務設施,提升旅遊產業發展水平,建成國際知名、國內 一流的世界遺產旅遊目的地, 基本實現旅遊大省向旅遊強省轉變。
最佳化旅遊產品結構,大力開發旅遊新產品, 構建多層次、多功能、結構最佳化、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旅遊產品體系。加快完善立體旅遊交通網路,最佳化旅遊線路,提升服務質量,強化旅遊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結合優勢特色農業產業與農村風俗風貌,開展各具特色的休閒農業觀光和體驗式旅遊活動,規範發展農家樂、鄉村酒店,打造休閒觀光農業精品。深度挖掘旅遊資源,大力開發旅遊商品, 滿足旅遊消費需求。加大四川旅遊形象宣傳力度, 創新旅遊行銷方式,統籌發展國內外市場,推動四川整體旅遊形象的新突破和新發展。依託成都作為首批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的資源優勢,扶持和培育一批旅遊骨幹企業,增強旅遊企業綜合實力,重點培育 10 家年經營收入超過 5 億元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50 家年經營收入超過 1 億元的旅遊企業。推進旅遊信息化、標準化建設, 規範旅遊市場秩序, 加強旅遊誠信體系建設, 完善旅遊安全應急救援系統。
專欄 8 : 旅遊業重點建設內容
1. 構建“一極、三帶、五區、五環”的發展格局:打造大成都旅遊經濟成長極,發展成綿樂旅遊經濟帶、成渝旅遊經濟帶、雅攀旅遊經濟帶,推進大九寨國際旅遊區、環貢嘎生態旅遊區、亞丁香格里拉旅遊區、川南文化旅遊區、秦巴生態旅遊區建設,構建九黃為核心的北環線、大熊貓為核心的西環線、香格里拉為核心的西南環線、長江為核心的東南環線、三國文化為核心的東環線。
2. 實施旅遊業 10 大支撐工程: 旅遊資源品牌化工程;國家級資源創 A 工程;巴蜀文化旅遊載體化建設工程;鄉村旅遊富民工程;旅遊骨幹企業培育工程;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示範工程; 自駕車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度假區、扶貧試驗區、生態旅遊“三區”試點工程; 旅遊信息化建設工程;旅遊立體交通工程。
3. 社區服務業。到 2015 年全省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每百戶 居民不低 於20 平方米, 城鄉社區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 60% ,60% 以上的縣(市、區) 建有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台。
推動社區服務業向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增強社區服務功能, 擴大社區服務供給能力, 提高服務質量, 建立健全城鄉社區服務體系。
因地制宜建設街道(鄉鎮) 社區服務中心和城鄉社區服務站,大力開展面向居民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服務、醫療衛生、計畫生育、教育、文化體育、 治安服務等在內的社區服務。加快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台, 推進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 積極推動新技術、 新業態、新流程和新服務方式進入社區,支持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社區流通基礎設施, 促進新型社區服務業態向農村社區延伸。大力發展社區志願互助服務、鄰里互助服務等。
最佳化城鄉服務網點布局,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加快發展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社區照料服務和病患陪護服務, 鼓勵發展家庭用品配送、親職教育等新興業態和殘疾人居家服務, 逐步發展面向農村特別是中心鎮的家庭服務, 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共同發展的家庭服務市場。加快建設公益性信息服務平台,加快構建完善便利惠民的居民服務體系。 積極開發適合老齡人消費特點的產品和服務,建立和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居家養老、社會福利養老三位一體的養老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養老服務機構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發展。積極發展家電維修、衣物洗染、再生資源回收標準網點等社區服務。
4. 房地產業。加強房地產市場巨觀調控,完善房地產市場運行機制,建立房地產綜合信息發布和監測機制,增強房地產中介、物業管理等服務功能,健全房地產市場服務體系。
建立健全合理的房地產供應體系,引導住房合理消費。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大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的供應比例,加快推進商業地產和商業設施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規劃, 積極引導農民集中 居住。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 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引導住宅及建築設計、估價和房地產經紀服務機構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推廣建築節能服務,培育節能技術服務市場, 結合城鎮規劃建設功能, 積極開發節能省地型住宅小區。加快發展物業服務業,規範物業管理制度,制定物業管理和服務標準, 提高市場化程度和服務水平, 促進傳統管理向社會化、專業化管理轉變。適應業主多元化市場需求, 積極開展以物業保值增值為核心的資產管理。
5. 健康與體育服務業。堅持產業化、市場化、多元化、全民化發展方向,推動健康與體育服務業和相關產業互動發展,最佳化健康與體育服務業結構, 擴大健康與體育消費需求, 建立完善健康與體育服務體系。到 2015 年全省體育及其相關產業的增加值占全省GDP 比重達到 0.5%,年均增長率達到 25% 。
大力發展適合社會各個群體的營養保健、健身娛樂、健康諮詢等健康服務業,重點發展健康產業園, 形成健康管理、健康產品、健康服務和信息服務集成平台,擴大全省健康管理產業市場規模。發展電子醫療服務,逐步推行分級協作的現代醫療服務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路通訊技術手段,支撐各個醫療機構共享信息、共享知識、共享資源。
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切實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大力發展體育健身運動休閒服務業、體育競賽與表演業、體育用品製造與流通業、體育彩票業, 積極推動體育旅遊、體育出版、 體育媒介、體育保險、體育廣告、體育會展、體育影視等相關產業加快發展,引導和鼓勵發展體育中介機構。加快構建“一極、兩帶、三區、多園” 的總體布局,延伸體育產業鏈條, 突出抓好體育產業基地和園區建設,著力推動體育產業集群發展,培育一批品牌響亮、管理科學、 創新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發展一批“專、精、特、新” 中 小企業,引 進和打造一批國際國內知名的體育賽事和產品。
專欄 9 : 體育產業重點建設內容(略)
(三) 積極培育新興服務業。 圍繞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積極引進服務業新觀念、 新業態、新產品,支持跨區域、 跨行業發展, 將新興服務業培育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1. 節能與環境服務業。到2015年全省節能與環境服務業年均增速超過 40%,占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 40% 以上。
推進節能與環境服務業向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方向發展,完善節能效率評價和環境監測、監理、評估、審計機制,基本建立與新時期環境保護要求相適應的現代節能與環境服務體系。
引導技術研發、設備生產和投融資等機構利用契約能源管理機制,開展節能服務。加快分類回收體系建設,促進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積極發展專業環境諮詢服務業,重點發展新興環境諮詢服務,鼓勵環保企業提供系統環境解決方案和綜合服務。大力推進環境保護設施建設, 加快環保節能技術的推廣套用, 制定綜合環境服務的服務標準和技術標準, 在工業園區、城市和重點行業開展綜合環境服務標準試點。積極開展環境狀況、環境工程分析評估,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從源頭和全過程控制污染物產生和排放, 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 建設環保產業服務信息網路,探索契約環境服務等新型環境服務模式,鼓勵政府、企業綜合環境服務外包。積極推進排污權交易市場、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專欄 10 : 節能和環境服務業重點建設內容(略)
堅持文化加快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特色發展、精品發展戰略, 最佳化文化產業布局, 構築成都文化產業核心發展區和紅色文化產業帶、 歷史文化產業帶、 民族文化產業帶、 重建文化產業帶的“一核四帶” 的文化產業區域布局, 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 集約化、專業化水平, 健全文化產業體系, 基本形成與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和文化強省相適應的文化產業格局, 把文化與創意產業培育成為全省重要的支柱性產業。
依託主導產業引領發展, 做大做強出版發行、印刷複製、影視、文化旅遊、演藝娛樂產業, 重點培育動漫遊戲、創意設計產業, 形成“ 5 +2 ”重點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加快文化產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 推動文化與旅遊、體育、信息、物流、建築、節慶、廣告、會展等產業融合發展, 提高相關產業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 延伸文化產業鏈。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兼併重組, 進一步整合出版發行、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廣電網路等文化資源, 培育具有行業代表性和區域影響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文化戰略投資者, 加快文化產業公共綜合服務平台和文化產業園 區(基地) 建設, 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 和文化產品、文化企業、區域文化品牌, 提高文化產業的集中度和集約化經營水平。 重點培育 5 家以上年經營收入 50 億元的文化企業集團。 整合全省有線廣播電視網 絡, 構建新的有線電視節目平台。培育電影發行放映市場, 積極發展電影衍生產品。 鼓勵和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擴大現代文藝演出和文化娛樂業規模,規範發展各類文化產品市場以及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 推動文化精品創作和行銷, 重點打造一批文化產業知名 品牌和精品工程, 支持雜技、 川劇、 彩燈、 皮影、 民族歌舞等文藝表演團體和劇目開拓國內外市場。拓展大眾性文化消費, 提高文化消費在城鄉居民日常消費中的比重, 增加文化消費總量, 推動文化消費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積極引導現代科技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改造和新興文化產業的拓展, 運用數位技術、網路技術改造升級文化產業傳統業務, 提升文化企業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 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數字出 版、 動漫遊戲、 移動電視、 無線音樂、 手機報刊等新興文化業態, 促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開展“創意天府” 行動, 圍繞平面設計、 動漫、 文化傳媒、 諮詢策劃、時尚消費等重點領域, 積極發展與產業研發、 文化、 消費、 諮詢、 策劃相關的創意設計。 引導和鼓勵文化創意企業跨領域、 跨地區合作發展, 逐步形成創意研發、 創意產品生產、 推廣銷售等環節完善的創意產業鏈。 加快創意產業基地建設, 推進成都東部新城文化創意產業綜合功能區等一批與製造業相配套, 與建築設計、 諮詢、策劃等都市產業相結合, 與文化傳媒、時尚消費等時尚產業相融合的創意產業基地建設。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意企業和具有四川鮮明特色的創意品牌, 舉辦一批國內外創意產業大型活動。
專欄 11 : 文化與創意產業重點建設內容(略)

四、服務業對外開放

適應對外開放新形勢, 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積極穩妥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與合作, 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一)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調整服務貿易產業結構,促進新興服務貿易出口與擴大傳統服務貿易出口相結合,促進服務貿易發展與貨物貿易發展相結合,提升全省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優先發展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建築工程承包和勞務服務、其他商業服務等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貿易,積極推進文化旅遊、中醫、出版、廣播影視等具有四川特色的服務出口,重點培育專利轉讓、金融、保險等新興服務貿易,拓展數字媒體、文化創意、國際會展等新領域,提高智力密集、技術密集和高附加值現代服務貿易占全省服務貿易出口的比重,穩步擴大服務貿易進口,促進全省服務貿易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加快發展服務外包, 積極發展離岸服務外包,以成都為核心,充分發揮產業聚集效應,重點發展軟體、動漫遊戲、工程設計等支柱產業,培育數據中心、系統集成、醫藥研發等先導產業。支持成都建設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 推動形成以成都為核心、其他區域協同發展的整體空間布局。
(二) 提高利用外資水平。 抓住新一輪國 際產業轉移機遇拓展利用外資渠道,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最佳化利用外資結構,提高服務業利用外資質量, 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 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跨國公司在全省設立總部及區域性交易中心、營運中心、研發中心、採購中心、培訓中心等。 鼓勵外資參與研發設計、現代物流、 金融、 軟體、文化創意、 服務外包等領域, 發揮集聚和帶動效應。鼓勵引進設計、研發和行銷等方面先進技術管理經驗, 鼓勵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積極向國家爭取金融等服務業開放政策在我省先行先試。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暢通信息交流渠道, 推進與東協、南亞、歐盟、美加、日韓、澳新等國際區域合作,充分利用中國—東協自貿區和內地與香港、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 ECFA )等合作機制, 積極穩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與合作。
(三) 加快“走出去” 步伐。 按照市場導向和企業自主決策原則引導各類所有制服務業企業有序開展境外投資合作。鼓勵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和經營管理優勢的服務業企業赴境外投資, 引導企業靈活運用跨國併購、綠地投資等多種方式開展海外投資活動,重點支持對外承包、建築安裝、運輸等服務貿易企業在境外進行直接投資和本地化經營。充分利用四川醫藥和餐飲的品牌效應, 帶動中醫藥、川菜等特色服務產業開拓國際市場。積極引導電子信息、計算機信息服務、教育、文化、旅遊等有發展潛力行業對外投資。

五、實現途徑

(一)推進服務業與“三化” 融合發展。大力實施服務業與“三化” 融合發展工程, 發揮服務業在新一輪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延伸產業鏈和完善產業功能, 大力推進服務業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
面向新型工業化,優先發展現代物流業、 現代金融業、科技與研發設計業、商務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提高生產性服務業對先進制造 業 和 特 色優勢產業的帶動 力, 形成現代服務業與全省“ 7 +3 ”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科學規劃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在產業園區內部或者周邊形成空間布局合理、產業特色鮮明、 配套功能完善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機構) 集聚區域, 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功能示範區以及示範企業(機構)建設, 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協調發展。
圍繞發展四川現代農業,在確保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的基礎上,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業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冷鏈物流、糧食現代物流等現代農業物流體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 搭建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推進技術推廣、動植物保護、莊稼醫院、信息服務、氣象服務、放心糧油進農村等農業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積極發展農產品、農資流通及農村物流服務,大力推進農超對接, 建設高效率的農村現代流通體系。
推動服務業與城鎮化互動發展,依託城鎮尤其是中心城市集聚發展服務業,合理布局城鎮服務功能區和服務業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成都市服務業核心城市建設, 結合天府新區規劃, 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綿陽、德陽、樂山、自貢、瀘州、內江、南充、宜賓、達州、攀枝花等省政府確定的10個1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發展現代服務業, 促進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 各地在舊城區改造過程中要優先安排保障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發展用 地; 新城區建設要立足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產業結構, 完善配套設施, 留足發展空間, 促進服務業與城市發展同步增長。 積極推動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 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衡化。大力推進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東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服務業加快發展,推動一批服務業基礎較好、 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百萬人口大縣(區) 作為全省服務業發展示範縣(區), 率先進行服務業升級改造先行先試, 加快發展一批新型城鎮化鄉鎮服務業示範點。
(二) 推進區域服務業協調發展。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充分發揮大城市人才、物流、信息、資金等相對集中的優勢,大力發展產出貢獻大、輻射範圍廣、業態水平高的現代服務業。貫徹統籌城鄉發展基本方針,以城帶鄉,加快服務網路和服務產品向鄉鎮和農村延伸,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服務業。
強化區域功能分工和互動協作, 積極培育服務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形成比較優勢突出、 特色鮮明、良性互動的多極發展格局。搶抓成都市作為全國首批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天府新區集聚發展高端服務業的良好機遇,進一步提升成都市作為特大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和創新發展能力,促進周邊地區優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帶動其他地區加快服務業發展。農業基礎較好的地區重點發展現代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構建和完善以生產銷售、信息、科技、金融、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準為主體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工業化基礎較好和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區優先發展為製造業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新興高端服務業。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大力發展現代旅遊業,促進傳統服務業升級換代。
構建區域政府合作平台,推進片區聯動,形成市(州)之間服務業協同發展、錯位發展、 特色發展格局。 大力推進成都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川西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服務業的協調發展。構建區域部門 合作平台,推進部門協作,形成機構健全、制完善、信息互通、經驗共享的合作模式。 構建區域行業合作平台,加強服務業行業互動和行業標準建設、人才培養、行業信息等方面合作, 實現資源互通共享。
(三)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圍繞加快推進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貿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依託規劃建設的天府新區和新川創新科技園,成都、德陽、廣安等國家級、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重要的重大裝備製造、汽車製造、電子信息、民用航空航天、化工、特色中藥研發生產基地等重要平台,完善城市功能區, 創新發展模式,引導服務行業合理集聚, 建設各具特色的服務業發展載體,形成一批主體功能突出的服務業集聚發展示範區。 突破傳統地理集聚組織模式,創新集聚區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基於現代通訊和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新興服務業和高端服務業,構建虛擬服務業集聚平台,發揮虛擬服務業集群在電子商務、服務貿易、服務新產品開發、服務新業態形成、服務產業轉移、服務業人才培養、服務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引進有實力、有影響的大企業大集團集聚發展, 重點推進現代物流、現代金融、軟體與信息服務、科技研發與工業設計、文化與創意、 總部經濟、 商務服務、服務外包等一批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和商貿流通、旅遊、 文化等一批生活性服務業集聚區建設。
(四)推進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為加快推進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貿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規劃建設一批服務業重大項目, 示範帶動和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篩選、高質量推進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根據產業發展需要,規劃不同行業、不同地區、 不同產業鏈的服務業項目, 避免重複建設。加強服務業項目前期策劃, 從災後振興建設中拓展項目、從中央和省的鼓勵政策中挖掘項目、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中尋求項目、從國內外新型業態中發現項目、從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引進項目,形成梯次跟進、滾動發展的良好格局。 加強服務業項目全程跟進和現代化管理,保證重點服務業項目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推動全省服務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五)推進服務競爭能力建設。 做好服務業標準化工作。立足於規範服務業市場秩序和服務行為, 建立完善服務業標準化推進機制,切實推動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 標準信息平台建設、 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服務業標準化示範試點工作,引導服務企業參與國際國內標準化活動, 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不斷提高服務業企業的標準化水平。
做好大企業大集團培育工作。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示範帶動作用, 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影響力大、競爭力強、知名度高的服務業大企業大集團, 推進制造業企業主業與輔業分離,實現專業化發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科學手段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重點培育 20 家以上年銷 售收入過 100 億元的服務大企業大集團, 力爭3 — 5 家企業進入全國服務企業百強。
大力實施服務品牌建設工程。充分發揮現有著名商標、 四川品牌和“老字號” 示範作用, 積極培育和打造一批全國性知名服務品牌和商標,著力增強品牌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六、發展保障

(一)創新服務業發展體制機制。建立完善服務業工作領導機構,進一步加強服務業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及時研究解決服務業發展和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建立健全服務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區域交流合作機制和服務業發展考核體系。紮實推進成都市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通過試點區域積極探索和政策先行先試,著眼於體制突破和機制完善, 不斷創新發展模式,為全省服務業大發展提供經驗。
(二)強化政策措施扶持。完善產業發展政策。鼓勵和促進服務業與農業、工業互動發展, 引導製造業主輔分離,細化、完善全省服務業發展政策,形成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產業政策支撐體系。
加大財稅扶持力度。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政府發展服務業的相關政策,進一步細化完善扶持服務業發展的相關財稅優惠政策, 大力支持服務業企業進駐產業園區和服務業重點領域發展。各級政府可根據當地實際安排一定規模的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整合最佳化重點服務行業已有的專項資金, 加大財政對服務業的投入。綜合運用貸款貼息、經費補助、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重點支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重大民生服務工程、農村生產服務體系、重大服務業項目建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
開闢多元化融資渠道。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擴大對服務業的信貸支持, 加快開發適應服務業企業需要的金融產品;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信用擔保機構對發展前景好、吸納就業多以及運用新技術、新業態的中小服務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企業進入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通過股票上市、發行企業債券和公司 債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 積極引導外資向國家鼓勵的服務領域投資, 擴大服務企業利用外資規模。
強化要素保障。進一步推進服務價格體制改革,完善價格政策, 對列入國家鼓勵類的服務企業實現與工業用 電、用水、用氣基本同價;全面清理服務領域各類收費,取消各種不合理收費項目;調整城市用地結構, 將服務業發展用地納入規划進行安排,保障服務業發展合理用地。
加強硬體支撐。以資源最佳化配置為主線, 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 的原則統籌規劃、 有序推進服務業發展重點區域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為服務業發展提供硬體支撐。
(三)加強服務業統計。建立政府統計部門統計和行業主管部門統計分工負責、互為補充的服務業統計制度。建立完善科學、統一、全面的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務業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開展全口 徑範圍的服務業統計調查, 逐步完善服務業增加值核算;充分發揮各部門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健全服務業統計信息交流和共享機制。
(四)形成人才引進培育保障機制。 加快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不斷拓展人才培養形式, 開展社會化的繼續教育,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支持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開展服務業技能型人才再培訓、再教育;實施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 大力推廣網路繼續教育。充分發揮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及其他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繼續教育基地作用,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示範性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為現代服務業發展輸送更多的高層次、 創新型人才, 不斷提升服務業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的整體素質。
構建和完善人才引 進機制。設立服務業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積極吸引和聘用國內外高層次、高技能的服務業人才,特別是全省服務業重點發展行業所需的技術、 管理人才。強化人才獎勵與保障制度, 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營造優良的服務業發展環境。 進一步改善政務環境。各級政府要增強服務意識, 創新服務手段, 改善服務方式, 增加服務內容, 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最佳化整體服務水平。
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制定和完善規範服務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整頓和規範服務業市場秩序,推進全省各類服務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強服務業市場管理, 建立健全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服務業執法體系,努力創建統一規範、競爭有序的服務業發展環境。
支持行業協會等中介服務機構健康發展。推動政府部門公共服務外包,規範並發展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和政府部門職能轉換需要的各類服務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機構。引導和鼓勵中介機構在規範企業行為、制定標準規範、行業發展信息共享、教育培訓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六) 做好規劃組織實施。省政府有關部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要根據《四川省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2009 — 2012年)》和本規劃以及服務業發展需要編制或修訂各地、 各行業服務業發展實施規劃, 形成由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地區規劃共同組成的服務業發展規劃體系。 各市(州) 人民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要結合行業和地方實際抓緊組織實施,制定配套政策和具體措施,進一步明確部門和地區分工,確保目標和責任落實,全力推進全省服務業加快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