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林場

四山林場

四山林場位於雞東縣南部,地處長白山系完達山余脈的低山丘陵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群山連綿,呈波狀起伏,場區東部地形陡峻,最大坡度為45°,平均坡度15°,最高山兔老婆嶺,海拔704.1米,最低海拔250米,一般海拔300—500米之間。

四山林場
四山林場四山林場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別

四山林場位於雞東縣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31°54′47″—131°8′18″,北緯44°58′53″—44°51′12″。東與西南岔林場相鄰,西與雞西市樺木林場、柞木林場毗連,南與俄羅斯接壤,邊境線長達24公里,北與平房林場相接。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

林場地處長白山系完達山余脈的低山丘陵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群山連綿,呈波狀起伏,場區東部地形陡峻,最大坡度為45°,平均坡度15°,最高山兔老婆嶺,海拔704.1米,最低海拔250米,一般海拔300—500米之間。

水系

主要河流大石河,是穆稜河的主要支流,也是雞西市區的界河,河溝支系分布全場,各支系匯合後,向北流入穆稜河。

氣候

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濕熱多雨。年平均氣溫5.5℃,最高氣溫30℃,最低氣溫-28℃,積溫2500℃,年無霜期110天—125天,早霜9月22日—26日,晚霜5月17日—22日,年均降水量54135mm,主要集中在7—8月份。

土壤

主要為暗棕壤,面積11375公頃,占經營面積95%;其次為沼澤土,占4%;草甸土占1%。分布的暗棕壤有3個亞類,其中以典型暗棕壤亞類最多,占88%,A層厚度5—20厘米。

植被

林場地處完達山系低山丘陵地帶,主要喬木樹種有山楊、白樺、椴、黑、水、胡、黃榆、核桃楸、柞樹等,亞喬木、灌木有懷槐、杜鵑、胡枝子、榛子、刺五加、忍冬、繡線菊,珍珠梅等,草本植物以羊胡草、烏蘇里苔草、塔頭苔草、大小葉章、山黎豆、蒼朮、蚊子草、蕨類為主。其中,中草藥有五味子、三棵針、平貝、刺五加、人參等;菌類有榆黃蘑、元蘑、木耳、榛蘑、松茸等。

野生動物

東北虎棕熊黑熊馬鹿紫貂猞猁水獺雪兔等。

社會經濟情況

現有職工256人,其中幹部11人,工程技術人員3人。設有經警隊、多種經營基地,固定資產105萬元,年產值250萬元,利潤110萬元。施業區內只有林場職工居住,人口703人。區內公路、鄉道、大車道構成較發達的交通網路。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12317公頃,林業用地總面積12195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117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278公頃,苗圃3公頃。森林總蓄積169萬立方米。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10358公頃,蓄積156萬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92.6%和92.3%。主要類型有柞林面積3800公頃,蓄積37萬立方米;山楊、白樺面積1354公頃,蓄積19萬立方米;針葉混交林面積1457公頃,蓄積32萬立方米;軟闊葉林面積3594公頃,蓄積66萬立方米。人工林面積820公頃,蓄積6.1萬立方米。
林種結構:全部屬於國防林。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11178公頃,占林業用地91.7%。其中區劃重點公益林面積9478公頃,占公益林面積84.8%;區劃一般公益林面積1700公頃,占公益林面積15.2%。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64年,40年來的經營,累計為國家生產木材30多萬立方米,更新造林820公頃。
農業基地200公頃,年產大豆15萬公斤、玉米15萬公斤。養牛100頭,養羊200隻。採集各種山野菜50噸、林副產品30噸(紅松籽採集),職工年養殖木耳椴3萬椴,年利潤70萬元。
林場有各類磚瓦鐵木結構公用、民用建築13000平方米,各類車輛100餘台,安裝有閉路電視、電腦、光纜電話,瞭望台1座,對講機12部。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紅松籽等山產品、林副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殖林蛙等。

發展項目

開發利用有色金屬(銅、金)等礦產資源;建設集森林旅遊、度假、考查、科研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森林公園。
林場場長:尹文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