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窟

四大名窟

四大名窟指的是中國的敦煌莫高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

基本信息

莫高石窟

莫高石窟莫高石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 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 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

莫高窟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飛天4000餘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

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

本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1987年12月,莫高窟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石窟始建於公元453年的北魏時期,佛教高僧曇曜來到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剛巧遇到文成帝的車隊,他的袈裟被馬咬住。文成帝認為這是“馬識善人”,便對曇曜以師待之。曇曜建議在武周山開鑿造像,弘揚佛教,此議正合文帝之意,於是文帝下旨令曇曜開鑿石窟。曇曜歷時40餘年完成了大多數石窟,其後又開鑿了一些小石窟。近50年的時間裡,有多達40000人參加了這一龐大的工程,其中還有獅子國(今斯里蘭卡)的佛教徒。雲岡石窟是一座中國石窟藝術寶庫,它的藝術主體是東方體系的中華文化,但其身上也同時附著當時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以希臘文化為代表的西方體系和以印度為代表的次大陸體系,是舉世公認的歷史文化瑰寶和人類古代文明的結晶。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的著名洞窟是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內有11尊大佛像。

賓陽洞的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緻,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

麥積山石窟

天水東南的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石窟,因該山狀如堆積的麥垛而得名。石窟始建於一千五百多年前,大多在二十到八十米高的懸崖絕壁上開鑿,層層相疊,密如蜂巢。各洞窟之間有棧道相連,攀援而上可達山頂。麥積山石窟以泥塑為其特色,塑像的大小於真人相若,被譽為“東方塑像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