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娃

四喜娃

圖案是一對胖墩墩的小小子,光著屁股,穿著花兜肚,每人手裡握著一個撥浪鼓,活潑可愛。

描述

但仔細看去,卻發現原來是四個娃娃巧妙地連在一起,兩個身子彎曲著,像是側臥在床上;另外兩個身子直立,作行走狀,一手搖著撥浪鼓,另一隻手搔著光溜溜的小腦袋。四個娃,一共兩個頭,四隻手,四條腿,形成“四子爭頭”的有趣畫面。

指以含蓄、諧音等曲折的手法,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裝飾紋樣。

典故

傳說明初才子解縉,幼時即有“神童”之譽,5歲就熟讀詩書,能文善畫,不但聲聞鄉里,而且名動京師。皇帝得知,召之進京,當面考試,果然名不虛傳,便命其回鄉深造。豈知縣學教諭不信解縉一小小孩童,竟會滿腹經綸,妙筆生花,想親自一試。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教諭便讓解縉作畫讚頌豐年。解縉先是畫了一幅《如意靈芝圖》,教諭說太俗,又畫了一幅《納福迎祥圖》,教諭說平庸。解縉於是就畫了一幅雙頭的連體娃娃圖,教諭看了十分不悅,說:“如此豐年,官民同喜,你畫這么個怪胎,如何切題應景?”解縉從容笑道:“古人《四喜詩》曰,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此人生四大喜事,我畫的正是‘四喜同局’的‘四喜娃’,不但切題,而且新奇有趣。”教諭聽了,深深嘆服。

這僅僅是傳說,四喜娃最早是誰創作的?雖未有確實的考證,但可以說民間創作,民間流傳,民間發展的可能性最大。這從四喜人物圖常常出現在我國年畫創作中可以看出。清代蘇州桃花塢年畫的“五子日升”和清代河北武強年畫中的“五子十成”都採用了這種構圖造型,可以印證。“四喜娃”因為喜慶吉祥所以流傳甚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