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平

嚴平(1966.3—),男,漢族,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寧國市人。主要研究乾旱半乾旱地區環境演變、土壤風蝕等。

嚴平(男)——地理學博導

嚴 平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男,漢族,1966年3月出生,安徽寧國市人。主要從事乾旱半乾旱地區環境演變、土壤風蝕等方面的研究。
單 位: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師範大學)
教育部、民政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

一、學習與工作經歷

1984~1988年,在安徽師範大學地理系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8~1991年,在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學習,獲自然地理專業理學碩士學位
1991~1994年,在甘肅省治沙研究所工作 *
1994~1996年,在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工作
1996~1999年,在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學習,獲自然地理專業理學博士學位
1999~2001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資源科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1年至今,在北京師範大學資源科學研究所工作 ,副教授(2001年)、教授(2007年),博士生導師(2005年)

二、研究興趣

土壤風蝕與荒漠化 乾旱半乾旱地區環境示蹤研究 三、主持與參加課題 *
1991~1996年,主持甘肅省科委課題“民勤固沙林生態定位觀測研究”
1996~1997年,參加西藏自治區計委課題“西藏沙漠化防治規劃”
1997~1999年,參加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B“中國北方風沙活動動力機制及其對環境變化的回響”(批准號:KZ951-B1-206)
1998~1999年,參加中國科學院與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國際合作項目“1998年中德青藏高原風沙地貌的起源與發育聯合考察”
1999年1月~2001年12月,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荒漠化發生機制與綜合防治最佳化模式的研究”(批准號:39990490)
1999年1月~2001年12月,參加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風沙物理學”
1999年1月~2001年12月,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蘭州安寧系古沙漠的重建與消亡機制研究”(批准號:49802016)
1999年10月,獲得高等學校實驗室訪問學者基金項目
2000年1月~2002年12月,參加教育部重點項目“北方農牧交錯地帶中全新世以來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影響過程研究”
2000年1月~2001年8月,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土壤風蝕的137Cs示蹤研究”
2001年1月~2003年12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土壤風蝕的137Cs示蹤研究”(批准號:40001001)
2000年10月~2005年9月,參加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中國北方沙漠化過程及防治研究”第二課題 “風沙運動的力學機理於土壤風蝕的定量評價”(課題編號:G2000048702)
2000年10月~2005年9月,參加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草地與農牧交錯帶生態系統重建機理及最佳化生態-生產範式”第二課題“農牧交錯帶風水侵蝕與草地退化機理”(課題編號:G2000018602)
2001年3月~2003年4月,參加中國工程院諮詢項目“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第三課題“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與水土資源利用研究”
2001年4~7月,參加“陝西省長城沿線風沙區靖邊縣敖包沙地防沙治沙與生物資源開發示範區可行性研究”
2002年1~2003年4月,參加“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重點項目“防沙治沙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課題10“沙區農田、草地土壤風蝕防治技術研究”(課題編號:2002BA517A10)
2002年9月~2004年6月,參加北京市科技計畫重點項目“北京市防沙治沙相關技術研究”(課題編號:H020620270120)
2002年9月~2004年12月,參加北京市科技計畫重點項目“北京市防沙治沙技術研究和示範區建設”課題“北京市延慶盆地防沙治沙試驗示範區”(課題編號:H020720110330)
2004年1月~2006年12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土壤風蝕容忍量的確定”(批准號:30371191)
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主持北京師範大學教改項目(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項目)“《風沙物理與風沙工程》CAI課件製作”
2006年1月~2006年12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部主任基金項目“青海共和盆地風水複合侵蝕現代過程的示蹤研究”(批准號:40541005)
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主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半乾旱地區風水複合侵蝕現代過程的示蹤研究(課題編號:NCET- 05-148)
2005年7月~2007年6月,參加“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課題“面狀與線狀沙源的工程防沙技術研究”(課題編號:2005BA517A06)
2006年1月~2008年12月,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風沙運動研究中的若干基本力學問題”(項目編號:10532030)
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主持甘肅省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民勤沙區白刺灌叢沙堆形成演變及其與環境變化的關係”(項目編號:KD200602)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參加“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沙區人居環境安全保障與工程防沙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06BAD26B03)
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參加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庫姆塔格沙漠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編號:2006FY110800)
2008 年12月~2011 年11月,主持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乾旱地區苦鹹水調查” (項目編號:2008FY210300)
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參加“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青海湖流域生態和環境綜合整治模式及技術集成”(課題編號:2007BAC30B05-01)
2009年6月~2011年6月,主持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師範大學)自主研究課題“半乾旱地區風水複合侵蝕現代過程研究”(項目編號:2008-ZZ-02)

四、獲獎情況

課題“民勤固沙林生態定位觀測研究”獲1996年甘肅省林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97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年獲中國科學院“方樹泉”獎學金
2002年“靖邊縣敖包沙地防沙治沙與生物資源開發示範區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北京師範大學優秀科技成果獎
2004年獲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獎勵
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06年“近地表風沙活動規律研究”獲北京市2007年科技進步獎(基礎類)二等獎(基-2-005,排名第五)

五、國際會議交流

1998年10月,參加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主辦“長江源環境與生態保護國際研討會”,作大會報告“長江源區土地荒漠化若干問題的探討”(收入會議論文集)
2000年8月,參加國際地貌學家協會主題年會“IAG 2000 Thematic Conference MONSOON CLIMATE,GEOMORPHOLOGIC PROCESSES AND HUMAN ACTIⅥTIES,Nanjing,China,August 25-29,2000”,做分組報告“137Cs TRACING OF LACRUSTRINE SEDIMENTS IN THE DALIAN LAKE,QINGHAI PROⅥNCE,CHINA”
2002年5月,參加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二屆國際水土保持大會(International Soil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 Conference,ISCO 2002),提交論文“Wind erosion research in China: past,present and future”
2002年7月,參加在美國德州Lubbock召開的第五屆國際風沙研究會議 (ICAR),做分組報告“Application of the caesium-137 Technique on the Wind Erosion in the Gonghe Basin,Qinghai Province,China”

六、教學工作

資源學院研究生專業課風沙物理與風沙工程
資源學院本科生專業課《自然地理·土壤地理》
指導博士生3人:杜建會(2006級)、馬玉鳳(2008級)、展秀麗(2008級)
指導碩士生9人:宋陽(2002級)、孟祥亮(2003級)、朱孟郡(2004級)、馬玉鳳(2005級)、展秀麗(2006級)、丁連剛(2006 級)、李文贊(2007級)、楊典正(2008級)、齊彪(2009級)
協助指導博士生3人:楊秀春(2002級)、胡霞(2003級)、宋陽(2004級)
協助指導碩士生2人:劉目興(2001級)、杜建會(2004級)

嚴平(男)——社會學者

基本信息

男,漢族,1948年10月生,江西武寧縣人,大專文化程度,副研究員。

人物履歷

1969年7月參加工作,
197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江航空工業學校畢業。第六、七、八、九屆省政協委員,江西社會學會副會長。
現任江西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正廳級)。

嚴平(女)——氣象學碩導

基本信息

嚴平 研究員, 1951年9月生,漢族。現任氣象學碩士生導師,中國林業氣象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1999年安徽農業大學研究生班結業

主要成就榮譽

。自1978年起在本校從事氣象教學科研工作,曾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省高校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部扶貧獎3次,享受省政府特貼。研究生培養方向為:城市氣候、農業氣象、旅遊氣象等;主要講授本科生課程為:農業氣象學、氣候資源概論和旅遊氣象等課程,並開設人文素質課程:現代家政學和食物營養與健康;目前主持和參加省“十五”科技攻關課題、安徽省重點科研項目、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教育廳自然科學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主要研究城市氣候,節水農業,作物氣象等。

安徽農業大學教師

嚴平:研究員, 1951年9月生,漢族。現任氣象學碩士生導師,中國林業氣象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1999年安徽農業大學研究生班結業。自1978年起在本校從事氣象教學科研工作,曾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省高校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部扶貧獎3次,享受省政府特貼,發表論文40餘篇,研究生培養方向為:城市氣候、農業氣象及遙感信息、旅遊氣象等;主要講授本科生課程為:農業氣象學、氣候資源學概論和旅遊氣象等課程,並開設人文素質課程:現代家政學和食物營養與健康;目前主持和參加省“十一五”科技攻關課題、安徽省重點科研項目、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教育廳自然科學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主要研究城市氣候,節水農業及乾旱監測,作物氣象等。

西昌學院教師

嚴平,男,漢族,副教授,1959年05月出生,四川會理縣人。1981年06月畢業西昌農業專科學校牧醫專業,1982年9月至1983年7月在內蒙古農牧學院進修學習。畢業後到西昌學院任教至今。主要從事動物醫學和動物科學專業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承擔《家畜解剖學》、《家畜外科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參與《獸醫學》省級精品課程建設,擔任《獸醫學》外科部分的主講教師。主持“美麗馬醉木的毒理學研究”、“紫莖澤蘭的毒性研究”、“涼山州秸稈養畜示範與推廣”等科研項目。涼山州秸稈養畜示範與推廣”獲2008年涼山州科技進步三等獎。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主持的教學、科研課題
1、《美麗馬醉木的毒理研究》,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995-1996,主研
2、《涼山州秸稈養畜示範與推廣》,涼山州科研項目,2005-2007,主持
獲獎及榮譽
1、2008年,涼山州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精品課程建設情況
1、省級精品課程《曾醫學》第四主講教師
公開發表的論文
1、STDUY ON TOⅪCITY OF PIERIS FORMOSA Indian Vet.J.,August,2001,78: 686-688 ,第三作者。
2、STDUY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PIERIS FORMOSA Indian Vet.J.,December,2001,78: 1095-1101,第三作者。
3、EVALUATION OF DRUGE FOR THE TREATMENT OF PIERIS FORMOSA TOⅪCOSIS Indian Vet.J., December,2001,78:1107-1109第三作者。
4、玉米秸稈微貯飼料育肥肉牛效果觀察,安徽農業科學 2008.11,4534,第一作者。
5、玉米秸稈微貯飼料飼餵肉羊效果觀察,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第一期,33,第一作者。

浙江大學教授

個人簡介

嚴平,男,漢族,1955年7月14日出生於浙江金華市。現任浙大建工學院土木系防災減災工程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要學習、工作經歷:
1973年9月至1978年8月:通過自學參與建築與結構設計,並協助現場施工。
1978年9月至1982年8月:浙江大學土木系本科學生;
1982年8月至1987年8月:北方交通大學土木系任助教、講師;
1987年10月至1995年10月:浙江科技學院土木系任講師、副教授
(91年開始在浙江大學土木系在職攻讀碩士、博土學位);
1995年10月至1999年10月:杭州大學城規系任教(97年8月完成博士學位);
1999年10月至今:浙江大學土木系任教。
獨立承擔科研項目約30項,其中重大科研項目(A類)8項、(B)類2項,總計科研經費約1000萬。作為負責人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一項、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主要研究領域及成果

1、《基礎工程的極限分析》。在該領域共發表論文約13篇,其中國內一級論國內一級論文7篇;EI檢索論文1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4篇;取得如下成績:
⑴、在該領域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理論分析體系,針對多高層建築中常見的片筏基礎、箱形基礎、樁筏基礎、樁箱基礎得出了極限分析結果;
⑵、建立了”基礎工程在各種可能極限狀態下的分析方法”,指出了傳統的地基極限承載力研究理論及結果僅為本分析方法中當地基進入極限狀態時的特例,為該領域研究開闢了新方向,並取得了初步結果;
⑶、建立了地基、基礎及上部結構在共同作用下的最佳化分析法,為上下部共同作用課題開闢了新分析方法,對樁筏、樁箱基礎得出了考慮上下部共同作用下的極限分析結果。
2、《基坑圍護工程及軟土中基礎工程的理論與實踐》
⑴、近年來參與設計與諮詢的圍護工程已達600多項,在這方面發表論文約40篇。
⑵、近年來始終致力於解決土木工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研發出多項獲獎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
a.為解決目前圍護牆造價高,施工效率低等突出問題,研發出水泥攪拌土植入予制鋼筋砼T(工)字樁牆和振動沉管T 形樁技術(獲5項專利,其中1項發明專利);
b.為解決軟土中普通土釘抗拔力低,質量不可靠問題,研發了水泥攪拌錨管抗拔樁技術(獲1項專利);
c.為解決泥濘基坑中打設錨桿移機困難,無法機械化問題,研發了輕型錨桿機(獲1項專利);
d.為解決軟土地基中大型基坑開挖圍護問題,研發出了雙排毛竹樁、松木樁等結合錨管土釘圍護技術(獲1項專利);
e.為解決舊城區建造地下室場地狹窄,需嚴格控制變位問題,研發了一樁三用和一樁多用半逆作法技術(獲2項發明專利);
f.為解決老城區或縱橫交錯河塘濕地回填場地由於地下各種障礙無法施工圍護帷幕等問題,研發了挖斗攪拌牆圍護技術(獲1項專利);
g.為解決開山亂填石場地地基處理問題,研發了管內衝擊錘破碎振動沉管樁技術(獲3項專利);
h.為解決如捷運等高深基坑地下連續牆圍護造價高,施工複雜問題,研發了可鏇轉多軸咬合樁圍護牆技術(獲3項專利);等等。
這些新技術包括相應機械設備的開發均獲得了國家專利,並在工程中推廣運用,顯示出其創造力。
⑶、在軟土地基沉降控制複合地基方面進行了多項理論與實踐,發表論文多篇。

榮譽或社會兼職

全國建築增層改造病害診治技術委員會 理事
浙江省岩土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
杭州結構與地基處理研究會深基礎工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浙江省力學學會岩土力學與工程專業委員會 委員、秘書
杭州市基坑圍護工程設計與施工方案專項論證專家組成員。
從事結構與地基工程教學、科研、設計、諮詢和施工近40年,主持了數百項結構與地基基礎工程設計;尤其是基坑圍護工程,自1993年以來,共參與設計、諮詢、論證的圍護工程已達600多項,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為建設單位在結構與基礎工程最佳化設計、工程事故處理等方面做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