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交錯帶

農牧交錯帶

農牧交錯帶,是指我國東部農耕區與西部草原牧區相連線的半乾旱生態過渡帶。

基本信息

簡介

農牧交錯帶農牧交錯帶
我國農業生產大體以400mm年降水量等值線(即從大興安嶺、通遼、張北、榆林、蘭州、玉樹至拉薩附近)為界,可分為兩大區:以東、以南是種植業為主的農區,以西、以北是畜牧業為主的牧區。這兩大區之間實際上還存在著一條沿東北西南向展布,空間上農牧並存,時間上農牧交替的所謂農牧過渡帶或農牧交錯帶(transitionzonebetweencroppingareaandnomadicarea)。
我國農牧交錯帶北起大興安嶺西麓的呼倫貝爾,向西南延伸,經內蒙東南、冀北、晉北直到鄂爾多斯陝北.它位於華北與內蒙的交界區上,向西已涉及西北區,是從半乾旱向乾旱區過渡的廣闊地帶。

氣候特點

乾濕波動明顯.反映了東亞季風氣候的獨特性。乾濕波動幅度大於溫度變化幅度。乾濕條件成為本區農牧業生產的限制因子。年平均降水量380mm,降水變率在25%以上。植被特點:植被類型取決於本區氣候、土壤條件,主要為半濕潤—半乾旱—乾旱條件下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草甸草原植被景觀。各類植被回響氣候變化敏感程度不一樣。因此不同程度的氣候變化在交界地帶植被第一性生產力有不同的回響。隨水分帶的全面擺動,植被呈現明顯的地帶擺動現象。土地利用:在自然背景下呈現農區、牧區交錯分布特點。由於氣候(降水)呈波動性變化,農牧業結構也呈現波動性交替。但由於人類回響的滯後及其農業比牧業的收益更大,地區內人地關係不協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