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東寺

嘎東寺

嘎東寺位於日喀則白朗縣年楚河以北16公里嘎東鎮境內。開放時間為08:00-19:00。

基本信息

簡介

嘎東寺嘎東寺
嘎東寺歷經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到十七世紀中葉開始盛行格魯派。寺中珍藏有舉世罕見的寶物,即該寺第六任池巴釋迦索南的兩條徑骨和空行母絲薩曲珍的頭顱。在釋迦索南右徑骨上端的骨縫四周天然生成著微小的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無量光佛、護法神、度母五尊佛像;左脛上端天然生成著微小的釋迦牟尼佛像和4個白色舍利;在度母化身空行母絲薩曲珍的頭顱上天然生成著三個藏文字母和度母像。原嘎東寺已被毀壞,1985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嘎東寺。每年藏曆7月29日,寺院舉行“驅鬼”儀式。

1656年,第四世大慈法王·釋迦索南(1592-1671年)就任嘎東寺第六任池巴(住持)。他一面重整寺風,一面到各地講經說法,募集資金,擴建寺院。在他主寺六十年間,除重修和擴建了舊有的殿堂以外,又新建大小殿堂10餘座。他還親自從拉薩等地募集銅鐵和金箔,修建了兩座金瓦殿。1607年,他創建了專修密宗的阿瓦扎倉,在寺內建立起完整的由顯到密的學經系統。由於釋迦索南法王的苦心經營,他在世時,寺中僧侶達2000餘人,有房室1000餘間;屬寺21處,僧侶1000餘人;擁有莊屯和牧區部落各10餘處;成為格魯派在嘎東最大的寺院,取得了與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同等的地位。

從第四世大慈法王·釋迦索南起,歷代大慈法王成為嘎東寺當然的法台,他們在任期內,都對寺院進行過修葺和擴建。建於這一時期的主要建築和機構有印經院、時輪扎倉、和佛殿、經堂、僧舍多座。四世大慈法王圓寂後,曾建靈塔保存舍利,並建供放靈塔的金頂祀殿。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這些精美的建築大部被毀。1985年,國家撥款重建。在第八世大慈法王·釋迦丹增的主持下,佛殿、經堂和祀殿歷時四年竣工,供奉著釋迦牟尼、宗喀巴師徒3尊、度母等佛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