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三胡

嘎三胡

嘎三胡又作軋三胡,聊天、閒聊。出自王韜《瀛儒雜誌》。

又作軋三胡,聊天、閒聊。

據王韜《瀛儒雜誌》所述,清同光年間,胡鏞(胡雪岩)是上海最出名的買辦,胡公壽是上海最出名的畫家,胡寶玉是上海最出名的妓女。同時,這三人是上海最有錢的名人,遂被合稱“海上三胡”。“三胡”也是當時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的對象,於是滬人稱議論,閒聊為“嘎三胡”。

一說為,滬語稱“拉琴”為“軋琴”,傳統樂器中有二胡、單弦、四弦,而沒有“三弦”(北方樂器中有三弦),於是人們把不入調門的閒聊講作“軋三胡”。

一說為,“三”是“訕”之訛。滬語中把搭腔講作“搭訕”,如《海上花列傳》:“一頓搭訕,直搭訕到搬上晚餐始罷。”而“胡”又有“胡調”之義,於是講作“嘎三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