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通寶

嘉靖通寶

嘉靖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間鑄造。“嘉靖通寶”是方孔圓錢,直徑一般為2.5cm左右。弘治十八年,改定錢重為每文一錢二分,鑄錢成色為每用銅一斤加好錫一、二兩。但改制之時,孝宗已崩,武宗已繼位,次年即改元正德,故依制所鑄的弘治通寶錢不多,但按一定比例加錫鑄錢,卻成為嘉靖,萬曆朝鼓鑄銅錢的方法。故嘉靖朝所鑄嘉靖通寶存在銅色偏白現象,即所謂“白銅錢”。另外,嘉靖通寶的“靖”字有斜立、正立之分。

基本信息

簡介

嘉靖通寶嘉靖通寶

鉛鋅礦檔案館保存的明代"嘉靖通寶"錢幣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金屬古錢幣。"嘉靖通寶"是方孔圓錢,直徑57.8厘米,穿徑10.24厘米,有內外廓,外廓寬3.5厘米,厚3.7厘米,內廓寬窄不等,在3.4至2.4厘米之間,內厚1.12厘米,重41.5公斤,錢面鑄"嘉靖通寶”四個字,每字見方17×18厘米,字型魏碑,文對讀,背光。該幣經全澤鉛鋅礦質量檢驗科1990年6月27日取樣分析化驗,該錢含90.18%,0.584%,.532%,鐵3%,銀每噸含640克。經專家鑑定屬紀念性質,當為明代嘉靖時期東川府開始鑄錢時,為紀念開爐而鑄,該幣對研究會澤造幣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雲南會澤發現過一枚較大型“嘉靖通寶”,為世界上最大的古錢幣。據鑑定,該幣為明代嘉靖年間東川府(會澤原為東川府)鑄錢局開業紀念幣。直徑57.8厘米,穿徑10.24厘米,有內外廓,外廓寬3.5厘米,厚3.7厘米,內廓寬窄不等,在3.4至2.4厘米之間,內厚1.12厘米,重41.5克,錢面鑄“嘉靖通寶”四個字,每字見方17×18厘米,字型魏碑,文對讀,背光。經專家鑑定屬紀念性質,當為明代嘉靖時期東川府開始鑄錢時,為紀念開爐而鑄,該幣對研究會澤造幣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價值分析

嘉靖通寶嘉靖通寶

嘉靖通寶楷書小平光背10元世宗嘉靖七年鑄。仿洪武錢制,分為五等,小平徑2.5厘米,重3--4.5克,折二徑2.8厘米,折三徑3.3厘米,折五徑3.9厘米,當十徑4.5厘米,重24克以下。錢文楷書直讀,除光背者記重有:二錢,三錢,五錢。記值有:一兩。存世平錢較豐。

嘉靖通寶楷書折二背“二錢”6500元

嘉靖通寶楷書折三背“三錢”5000元

嘉靖通寶楷書折五背“五錢”5000元

嘉靖通寶楷書折十背“十一兩”5000元

嘉靖通寶楷書折十雕母背“十一兩”無定價 

嘉靖通寶楷書折五十光背20000元

嘉靖通寶楷書折十大觀改范2500元

嘉靖通寶楷書折二十光背60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