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澤鎮

嘉澤鎮

聞名全國的“花木之鄉”嘉澤鎮位於常州市武進區西部,東鄰西太湖(滆湖),孟津河、239省道、金武路、長虹西路、延政西路貫穿全境,沿江高速公路在嘉澤辟有兩個道口,滬寧鐵路和京杭大運河毗鄰而過,距國家一類口岸——常州港僅20多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全鎮地勢低平,綠樹成蔭,四季花香,魚蝦肥美,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是常武地區最佳人居之地,被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譽為“綠色生命的搖籃”。

基本信息

嘉澤簡介

嘉澤鎮嘉澤鎮
聞名全國的“花木之鄉”嘉澤鎮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西部,東鄰西太湖(滆湖),孟津河、239省道、金武路長虹西路延政西路貫穿全境,沿江高速公路在嘉澤辟有兩個道口,滬寧鐵路京杭大運河毗鄰而過,距國家一類口岸——常州港僅20多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嘉澤鎮地勢低平,綠樹成蔭,四季花香,魚蝦肥美,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是常武地區最佳人居之地,被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譽為“綠色生命的搖籃”。轄區面積106.32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和4個居委會,總人口約7.37萬人。

產業結構

嘉澤鎮嘉澤鎮
嘉澤鎮堅持走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之路,花木產業、旅遊產業發展迅速。花卉苗木種植面積近8萬畝,占耕地面積的95%以上,全鎮90%以上的農戶從事花木生產,花卉苗木經紀人6000多人,具有一定規模的園林綠化企業50餘家,其中國家一級資質企業3家,二級資質企業14家,2007年花卉苗木銷售額25億元(含園林綠化工程)。
嘉澤鎮被評為“全國重點花卉市場”、“江蘇省重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華東地區10多個省市的花卉苗木集散交易中心,中國最大的花卉苗木專業批發市場,2007年該市場交易額達25億元。2000年嘉澤鎮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花木之鄉”、“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在發展花木產業的同時,嘉澤鎮還積極整合農業和旅遊資源,於2006年成功創建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鎮)。現有“一村、一場、兩園、兩莊、三地”等農業旅遊景點。即呂埠村新農村示範點、夏溪花木市場藝林園、紫薇園、無花果基地、草盆花基地和“菜大姐”蔬菜基地,它們成為嘉澤一張張風格迥異的亮麗名片。

歷史文化

嘉澤鎮嘉澤鎮
嘉澤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資源豐富。嘉澤因北宋熙寧年間佘中狀元的住宅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年多年的歷史,原為“佘宅”,後音化為“茶食”或“茶澤”。辛亥革命後,取小鎮巷口懸掛兩楹聯:“嘉乃丕績,澤潤生民”的首字,改為“嘉澤”。還有元朝的千峰寺清代黃塘恭毅墓的“石人石馬”、“十里三狀元”、姬山遺址等歷史人文資源;新石器時代的雞墩神墩(比春秋淹城早3000年),歷經滄桑巨變,更為嘉澤增添了古老人文色彩。

嘉澤鎮按照“花木之鄉、濱湖天堂、休閒勝地、歷史古鎮”的總體定位,持“環境興業、花木富民、三產強鎮”之戰略,以“自然生態、歷史文化、鄉村風貌、人文景觀”為亮點,以花木產業與旅遊產業互動發展為模式,積極融入西太湖綜合整治保護開發,進一步挖掘,整合和完善生態資源要素,按照“現代都市農業、花木特色生產、科普教育基地、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目標,把嘉澤打造成個性鮮明的“經濟繁榮、環境秀美、百姓富有、文化濃郁、社會和諧”的江南水鄉名鎮。

經濟建設

工業發展

嘉澤鎮嘉澤鎮

嘉澤鎮工業目前已形成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格局,初步構建了以生物工程信息電子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為先導、機械製造加工業為基礎、外向型企業為視窗,各類性質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工業體系。“嘉澤工業集中區”現有工業企業150餘家,其中規模企業45家,2007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6億元,實現工業銷售收入25億元。以中東集團方鑫化工等為主體的精細化工、生物化工產業成為全鎮的工業龍頭。以惠澤管帶晨陽實業為代表的機械製造業,產品暢銷全國,成為嘉澤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達電子吉福製造等一批外資企業,產品技術含量高,受到客戶的廣泛好評,產品遠銷歐美,不僅創造了大量外匯,而且成為嘉澤對外招商的重要視窗。

全鎮形成四大工業支柱產業:
一是化工產業,以中東集團、金氏集團等為主體的精細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等產業,成為全鎮的工業龍頭。“中東”牌複合肥暢銷全國,成為江蘇省二十大名牌之一;金氏集團成為武進市個私工業利稅大戶;湖西精細化工廠生產的聚丙乙稀醯胺曾填補國內空白。
二是機械產業,以柴油機部件廠、冷鑄軋輥、華亞軋鋼廠等為主體的橡膠軋輥、冶金軋輥、柴油機配件、緊固件、鏈條、機車輪箍、減震器及各類機械零配件產業,為集團公司配套生產,產品行銷全國。
三是電線電纜及電子產業,經港嘉電纜有限公司和嘉康公司為主體的電線電纜、電子產業產品贏得東南亞國家及地區的青睞,遠銷歐洲等國家。
四是醫療衛生製品產業,以衛生材料、神功掌等為主體的產業,產品倍受用戶歡迎和好評。 集鎮和基本設施建設。
全鎮建有3.5萬伏變電所1座、程控電話局2座、農貿市場3個,澆鋪水泥、黑色市級公路30公里,夏溪河孟津河交叉相通在鎮區形成天然港,航流量1000艘/日,日吞土量超千噸。鎮區內設有農行分理處、信用社、保險事務所、郵政、稅務等機構,建有2個花木交易市場,設2個集市貿易節,每五天循環輪迴一次,豐富了民眾的生活和繁榮了集鎮的市場。現在的鎮區形成了以上工業區為主體,融商貿、行政、金融、教育、文衛、娛樂及居民住宅於一體的 4.5平方公里的小城鎮。

農業發展

嘉澤鎮耕地面積78989畝,承包面積64341畝,農田水利設施日趨完善,農業生產已走上產業化軌道,形成了花木種植、水產養殖、畜牧飼養三大支柱產業的格局。
其中以花木為主導產業發展迅速,種植面積達70472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5%,全年市場銷售額、公司加農戶銷售額均達25億元。
水產業穩步發展,嘉澤鎮水產養殖面積有18000餘畝,其中圍網面積11000畝,年銷售5000多萬元。
畜牧業發展正形成規模,現有十萬頭規模養殖場1個,全鎮畜牧業產值達4500萬元。全鎮多種經營產值歷居全市前茅,連續多年被常州市、武進區評為“農業十強鄉鎮”。
同時,依託花木、滆湖構建花木觀光帶湖濱觀光帶,打造常武地區最佳人居地。

文教衛生

有國中2所、完小11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中心幼稚園2所、村級幼稚園14所;在職教師329人,在校學生4894人,在園幼兒687人。建有萬冊圖書館2個、藏書2萬餘冊、廣播電視站1 個,有線電視收視戶3000餘戶;影劇院2個,座位分別為1000座和650座。鎮村醫療網路健全,鎮衛生院1所,下設成章分院,分院為甲狀腺專科醫院,村中心衛生室13個;擁有病床120張,醫衛人員126名,醫療設備日趨現代化。

新農村建設

嘉澤鎮嘉澤鎮
上埠村坐落於擁有近8萬畝花木種植面積和全國最大花木市場的“中國花木之鄉”——嘉澤鎮西南部,以生產銷售花卉苗木為主,是江南水鄉一個典型的花木專業村。在改革開放的春潮中,勤勞、智慧的上埠人洞察商機,勇立潮頭,敢為人先,憑天時、挾地利、聚人和,走出了一條“花木富民”之路。上埠村正邁步在“進軍現代化,建設新武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征程上,上埠人決心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早日建成生態環境良好、鄉村特色鮮明、居住條件宜人、觀光休閒的新農村,並就以條件相對較好的呂埠自然村為試點。
呂埠自然村有4個村民小組,160餘戶近600名居民,彎彎曲曲的成章河繞村而過,村北不遠便是剛剛新建的沿江高速,為呂埠村造就了三面環水、一面臨路的獨特地形。富了口袋的呂埠人積極興辦公益事業,修橋鋪路,互幫互助,努力追求社會主義新風尚,村風正,民風純。為了把呂埠村建設得更加美好,作為今年江蘇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村,近600名呂埠人在上埠村黨員幹部一班人的帶領下,更是齊心協力,主動參與,積極開展村莊整治,努力改善村莊面貌,不斷提高生活質量。隨著各項工程的順利推進,呂埠的村容村貌有了極大改觀:村道路寬闊,縱橫交錯,交通便捷;池塘眾多,水面清潔;粉牆黛瓦,民居舒適;遍植花木,綠草如茵,樹木蔥蘢,鳥語花香……優美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風景旅遊

夏溪花木市場
夏溪花木市場夏溪花木市場

夏溪花木市場是一個集生產、經營、科研、服務、觀光於一體的現代花木園林綜合市場,是常州市、武進區二級政府確認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999-2007年先後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協評為“全國重點花卉市場、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被國家財政部農業綜合開發辦批准為多種經營開發項目,被江蘇省農林廳確定為省級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被常州市、武進區政府命名為“農業產業化十強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先進龍頭企業、第三產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曾連續多年被常州工商局授予“文明市場、重契約、守信用單位”。該市場按照“立足嘉澤、面向全國、匯集信息、搞活流通、促進發展”的總體思路,現已逐步建成了設施齊全、服務配套、交易量大、輻射面廣、調節功能強、省內獨一、全國知名的大型花卉苗木專業化批發交易市場,形成了內聯10萬畝花木生產基地,千家萬戶花農,外聯全國20多個省市一大批城市市場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新格局。目前,已成為浙江福建、廣安徽江西遼寧湖南、山東、江蘇、上海等十省市及鄰近30多個鄉鎮花木集散交易中心,交易面積達21萬平方米,經營品種達1500餘種,2007年市場交易額突破25億元。

藝林園藝林園

藝林園
位於全國聞名的花木之鄉——嘉澤鎮,位於239省道厚余段,由常州市華余園林花木有限公司於2002年5月投資興建,期初占地面積120餘畝,投入4500萬元,2007年擴展到250畝,再次投入4200萬元完善農業旅遊設施。它是集科研、科普、生產銷售與休閒旅遊於一體的花木精品園,是全國科普示範基地、江蘇省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常武地區“特大樹種,快速生根”、“觀賞竹大全快速繁育”科研生產基地,是江蘇省內十多所高等院校的校外實習基地,是常州市首批中國小校校外實踐基地。現已列入常州至溧陽天目湖的國家AA級的旅遊景點之一。並於2003年6月作為第三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的分會場之一。

紫薇園紫薇園

紫薇園
常州市欽風溝紫薇園位於“中國花木之鄉”——嘉澤鎮。座落於滆湖之濱,毗鄰於春秋淹城,是國內紫薇培植最具規模,也最具價值的私家園林。現為嘉澤鎮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武進區科普示範基地、全國生態示範區創建基地。
相傳,欽風溝之名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路經此地而欽點,頗有一份傳奇色彩。而紫薇是名揚世界的麗樹名花,生長緩慢,樹幹古樸光瑩、枝條柔軟。花期很長,從初夏開花持續至九月。宋代楊萬里詩曰:“誰道花無百日紅,紫薇長放半年花”,故有“百日紅”之譽。花色有紅、白、紫等色,粉繁爛漫、艷麗招展。欽風溝紫薇園因其量大、珍貴及座落欽風溝自然村而美譽中華。
該園始建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園主顧國儉先生憑著對紫薇的鐘愛與執著,從房前屋後零星種植起步,二十多年來孜孜不倦,耕耘不輟,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尤其是從近幾年大開發、大拆遷的廢墟堆中,搶救出大量頻臨危亡的大紫薇,讓它們在這裡安家落戶,依祖歸宗,盡展蒼勁秀美,悉綻嫵媚多姿。
紫薇園面積已達300餘畝,數量萬餘株。品種30多種,精品匯集,高雅華貴,構建了一個奼紫嫣紅,鍾靈毓秀的紫薇王國。園中綠水環繞,萬物蔥籠,繁花似錦,鶯歌燕舞。這裡是紫薇珍藏的博物館;是新品開發的科技館;是生態環保的示範館;是科普教育的展覽館。它將為探索植物王國之奧秘、追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淵源作出更大貢獻。
大帝廟
大帝廟是武進千年古剎,始建於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在歷史長河中幾經毀建。改革開放以後,欣逢太平盛世,大帝廟在地方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得到重建。修復重建大帝廟,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心向善、所求如意。
2005年5月,大帝廟請建築專家制定了《大帝廟復建詳細規劃圖》。按照規劃,整個寺廟分西區和東區兩部分。西區為宗教活動場所,有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藏經樓、觀音閣和念佛堂等;東區為生活設施,有僧堂、齋堂等。兩區之間為花園、綠地,使廟宇掩映綠樹翠竹叢中,成為清淨佛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