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吧

喊吧

國內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手機社區套用“喊吧”,它可幫你發現、分享周圍的趣聞。喊吧(shibu.mobi)無需註冊,起個名字,設定頭像後,即可使用。

基本信息

簡介

“喊吧”手機軟體“喊吧”手機軟體

“喊吧”以地理位置為中心,通過它可以發現身邊地點很多有趣的事情。“喊吧”的地理位置與其他LBS套用也有一定的區別,不以商鋪等位中心,更多的是大家辦公的大廈、學校、小區等等,這就保證了“喊吧”以新鮮事兒為主的定位,確實是一款值得體驗的小套用。不過由於小套用剛剛推出,自身細節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就比如錄製聲音界面沒有開始按鍵,點擊進入錄音就已開始;目前“喊吧”還不支持從手機相冊上傳照片等,相信“喊吧”會在之後的升級中得以體現。

定位

(左邊是 Color 的初始界面,右邊是“喊吧”的初始界面)(左邊是 Color 的初始界面,右邊是“喊吧”的初始界面)

AppStore上官方對“喊吧”的描述十分簡潔,稱“喊吧”是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發現、分享周圍趣聞的有趣套用。通過它,你可以發現周圍的辦公樓、小區、學校正在發生的事情,還可以向這些地點分享照片、錄音、文字,甚至是自己的塗鴉……如此看來,“喊吧”的定位是一款發現周邊有趣見聞的小工具,並同樣能夠發布以地理位置為中心的趣聞。AppStore上官方對“喊吧”的描述十分簡潔,稱“喊吧”是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發現、分享周圍趣聞的有趣套用。通過它,你可以發現周圍的辦公樓、小區、學校正在發生的事情,還可以向這些地點分享照片、錄音、文字,甚至是自己的塗鴉……用簡單的話來說,“喊吧”的定位是一款發現周邊有趣見聞的小工具,並同樣能夠發布以地理位置為中心的趣聞。

背景資料

(左邊是 Color 主界面,右邊是“喊吧”主界面)(左邊是 Color 主界面,右邊是“喊吧”主界面)

在三個月以前,伴隨著“Color”出現的關鍵字是“彈性社交”“4100萬”、“改變世界”,然後這款產品吸引了無數網際網路創業者的眼球。主流媒體一片讚譽,把它描述成為一個力大無窮的嬰兒。三個月過去了,關於Color的討論(或爭論)一直在持續,對它的理解也各有不。

綜述

自於創新工廠

基於LBS的社交套用仍然在不斷壯大,雖然很多人已經開始反思LBS社交的實際意義,但我們能夠看到的是,還是有很多類似簽到的套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就比如我們幾天要介紹的這款iOS套用“喊吧”。根據AppStore上的介紹,“喊吧”來自於創新工廠,估計這四個字對行業人士來說一點不陌生,但需要提示的是此“工廠”非彼“工場”,大家可不要跟李開復的創新工場所混淆。當然,套用來自於哪個工廠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能夠給我們帶來哪些新鮮元素,或者說與目前主流LBS社交套用有何不同!

特點

如此看來,“喊吧”似乎與其他LBS套用的定位相差不多,都是可以了解周圍情況的小套用,但經過幾天的使用之後,我們發現“喊吧”其實與它們有著明顯的差別,特別是在一些理念上。首先就是“喊吧”的社區概念比較弱化,所以你會看到現在的“喊吧”沒有其他LBS社交套用的“好友”概念,點擊進入周圍地點,你能瀏覽其他用戶發表的關於這一地點的文字、圖片或塗鴉等的新鮮事兒,可以進行轉發和評論,但是卻無法添加發表新鮮事的人為好友,也沒有像微博一樣的“冬粉”和“關注者”。

重心更多的放在了地點上

雖然“喊吧”沒有類似的好友關注,但這並不等於“喊吧”就是一款功能簡單LBS套用,只不過由於上面所說的理念的不同,軟體將關注的重心更多的放在了地點上,這也是“喊吧”的另一個大特點。“喊吧”的“首頁”安置有“我的關注”和“附近地點”兩個標籤項目,若是對周圍的地點感興趣,用戶可以直接把地點添加到“我的關注”,這樣就方便用戶隨時查看這幾個地點被其他用戶所發現的有趣的事情了。

塗鴉和錄音的形式

“喊吧”確實是一款很利於我們捕捉某一處地點新鮮事情的小工具,而除了普通的圖文形式,“喊吧”用戶似乎更樂意通過塗鴉和錄音的形式去表達他們的想法,很多朋友的塗鴉也非常有意思。若是對其中一則感興趣,除了點亮“大拇指”表示喜歡以及展開評論之外,我們還可以轉發到其它地點,或者是轉發到某某微博上,分享給其他的親朋好友。至於其他幾大微博,開發商也承諾也將在最近推出。

多種喊話形式

喊話到

當看過了其他“喊吧”用戶的分享之後,是不是也想馬上分享出你的新發現呢?那我們就趕快動手吧!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用戶盡情的發表他們的新鮮想法,“喊吧”提供了多種方式,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圖片、語音、文字與塗鴉。圖片和文字比較好理解,和一般的SNS社交套用相差不多,添加好圖片、文字描述之後在添加要“喊話到”的地點即可。

添加三個喊話地點

“喊話”的錄音也很簡單,點擊那枚mic圖示直接進入到錄製聲音界面,最多30秒的時長足以讓用戶錄製一段獨特又有趣的語音,同時還可以隨時重新錄製。而塗鴉則是允許我們隨意用手指畫出圖畫或是文字,這種表現形式也足夠有趣,並且很受用戶的歡迎。無論是那種表達方式,“喊話”都最多支持添加三個喊話地點,地點可以按照關鍵字搜尋,想刪除地點直接點擊該地點就可以完成,而當你發布完之後軟體還會呈現其他用戶發布的關於該地點的其他見聞!

看Color的中國模仿者

炒作手法

Color在上線初期就標榜自己的全明星陣容:原Lala的創始人,原BillShrink的創始人,原Linkedin的首席科學家等等。再加上紅杉資本的強力入資和高度評價,幾乎可以寫成PR界的優秀案例。“喊吧”在上線初期則在AppStore中表明了自己是“創新工廠”的作品。等等,這不是李開復(微博)的“創新工場”,而是借用同音字而已,其目的當然是炒作。在Google搜尋之後我得到了一個地址(),但是並沒有關於“創新工廠”的更多信息。這種推廣手段在上線初期可能會有效——類似於Color這種LBS社交套用,如果沒有迅速積累出第一批用戶,則整個項目必然失敗。

註冊流程

Color可以說沒有“註冊”和“登入”這個流程,即便是把Color刪除之後再重裝,也不用為用戶名為煩惱。它充分利用了GPS,攝像頭等感測器記錄用戶數據,非常“彈性”。 “喊吧”並沒有模仿到這個優點,而是每次都要起一個名字,設定一個頭像。作者在後台關閉程式並重新打開時,又跳回了設定頭像的界面。

群組概念

Color的“彈性”還表現於它的群組概念,用戶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可以加入不同的群組。這算得上時它的精髓之一,而且用戶不需要用手工點擊關注按鈕,完全在後台進行匹配。“喊吧”在群組的處理上,其實更類似於4SQ的方式:它能使用GPS定位並列出附近的地點,然後手動關注某個地點。用戶可以看到該地點上其他用戶的留言。“喊吧”不止可以發布照片,而是增加了錄音,文字,塗鴉等功能。Color的五個主按鈕是“拍照”,“附近”,“動態”,“回憶”,“收件箱”。“喊吧”的三個主按鈕是“喊話”,“首頁”,“訊息”。

訊息分享

Color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無所不在的彈性社交網,當然會利用Facebook和Twitter來傳播。此外,Color還可以用簡訊和郵件來分享照片。“喊吧”在這一點上跟Color有所不同,把自己做成了一個微部落格戶端。用戶在某個地點發布的訊息,可以轉發到其他地點,也可以轉發到某某微博。試用了一段時間之後,我感覺“喊吧”自稱為中國版Color並不完全恰當。它的本質更靠近於“傳統”的LBS服務(請參考街旁和冒泡),雖然融入了一些類似於Color的設計元素,但終究沒有實現一個自己的“彈性社交網”。不過,“喊吧”跟Color有一點類似的是:新用戶會顯得無所適從。作者在深圳的幾條商業街打開Color和“喊吧”時,都沒有發現周圍的好友,隨便拍了幾張照片後,顯得很無聊,不由得自問:“不論是原版還是中國版,Color之路到底該怎么走?” PS,強烈推薦這篇很酷的信息圖:到底應該使用怎樣的圖片分享套用?,它對Color無所適從的描述讓作者噴出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