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見塔

善見塔

善見塔,在水南鐵獅山文筆峰,面對建溪東西兩溪合流處,與市區隔水相望,距城區約3公里。

善見塔

建甌:水南塔的傳說
 相傳,唐朝開初,京城裡有位道行高深的和尚,法名叫善見。他經常出門雲遊四海,有一天來至建甌獅山頂上,看見這裡山清水秀,風光明媚,心裡非常中意,就選定這裡搭了個茅草棚住了下來,整天打禪念經。
有一天清早,善見和尚下山挑水,不在意腳下踢到一個東西,他撿起來一看,原來是個拳頭大小的瓦缽。瓦缽雖然粘滿泥土,卻是完整無缺,善見就把它帶回茅棚,打算用來裝水喝。他將瓦缽洗淨後,舀了半缽清水來喝,可是,“咕嚕咕嚕”喝了老半天,肚子都喝漲了,還沒喝光缽里的水。善見大吃一驚,這是怎么回事?他抓了一把米扔進缽里,不一會兒,缽里就盛滿了米,倒都倒不完。“啊,原來這是一隻寶缽呀!”善見和尚高興地叫起來。他摸了摸身上的口袋,就把公有的一枚銅錢扔進缽里,寶缽里就生出許多許多的錢來;善見和尚用這許多許多的錢,在獅山下蓋了座大廟,這就是光孝寺。
光孝寺蓋好後,善見收了幾個小和尚當徒弟,廟裡的香火慢慢地興旺起來,善見的名聲也漸漸地傳開了。不知怎么弄的,寶缽的訊息走漏了出去。許多窮苦人慕名愛寶,紛紛跑來光孝寺出家,連附近寺廟的各尚也都跑來了。一時,光孝寺人來人往,燒香拜佛,敲鐘念經,好不熱鬧。
善見和尚看到寺廟與日興盛,心中自然說不出有多高興!一天他走到收藏寶缽的地方一看,啊!他幾乎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那寶缽原來只有拳頭大小,現在怎么竟有海碗那樣大了叫縱隊定住眼睛再仔細看看,沒錯,就是這隻缽吧!又過了幾天,隨著寺里和尚人數的增加,寶缽也天天在變大,逐漸地變成有一口缸那樣大了。善見和尚看到這種情況,心裡不安,趕緊合掌打坐,閉目默算該怎么才好,想來想去一時也找不出什麼緣故來。他總覺得事有點不妙,不管三七二十一,還是先打只金鐘把寶缽扣住,免得它再繼續漲大為好。
那裡曉得,金鐘也扣不住寶缽。只要寺廟裡和尚增加,寶缽就一定要漲大;寶缽越漲大,跑來光孝寺當和尚的就越多,最後,建甌地界內三百多座廟的和尚差不多都跑光了。善見和尚到這時恍然大悟:“嗨,這么多和尚跑來,原來都是想依賴這寶缽混日子啊,哪裡還有誠心念經參佛啦?阿彌陀佛,罪過,罪過!這寶缽看來是個禍寶啊!……嗯,我就這么辦!”
善見打定主意,待到夜深人靜之時,他悄悄地將寶缽從金鐘里搬了出來,推到溪旁邊,“卟咚”一聲,把寶缽滾進了深潭裡。他幹完這件事,鬆了一口氣,就往回走。沒走幾步,一拍大腿,禁不住叫出聲來:“哎呀不好!寶缽雖然已經扔進深潭裡,可是保不住它不再漲大擾亂人心,。嗯,還得想辦法將它永遠鎮住!”他三步並作兩步跑回寺廟裡,跳上金鐘,大聲喊道:“大、大、大!”隨著他的喊聲,金鍾一聲一下在大了起來,最後,竟呼了一聲飛上了獅山頂。善見和尚也牢牢地騎在金鐘上跟著飛了上去他兩眼還緊緊地盯著深潭裡的寶缽不放。就這樣,金鐘就化作一座寶塔,善見和尚也變成了盤繞在塔頂的護塔龍,永遠鎮住了瓦缽。這就是水南塔的由來,所以,水南塔也叫做善見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