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民歌

商城民歌活動源遠流長,而有文字記載的僅限於近代和現代,為求其準確,該部分多以近代和現代為內容,以前的活動也稍有涉及。

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 河南 · 信陽 · 商城縣
文化遺產名稱:商城民歌
遺產編號:Ⅲ—2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商城縣
遺產級別: 市

民歌簡介

商城民歌是商城人民口頭創作的韻文作品,它包括民歌、民謠兩大類,也包括少量流傳至今的長篇民間敘事詩。人們習慣將其稱為民歌。
商城民歌是商城人民世代傳唱的民間歌曲。它有詞有曲,可唱可和。曲調既有較穩定的曲式結構,又有散板悠長的曲式結構;歌詞有與樂曲相適應的章法和格局,有時是融詞、曲、表演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品。
商城民歌是商城人民世代傳誦的民間歌謠。它可哼可吟,可單獨朗誦,可眾口相和。無固定曲調,無章句格式,節拍雖隨意自由,但具有很強的音樂感和節奏感。
商城民歌浩如煙海,歷史悠久。它起源於勞動,又在勞動中得到發展。當人們從勞動中獲取果實後,他們最初的意識形態就開始以民歌的形式出現,或反映獵獲野獸的歡樂,或表達征服自然的喜悅。當遭到天災人禍時,則又用它祝祈禱神靈保佑,寄託美好願望。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精神世界也隨之擴大,生活的內容也隨之增加,如愛情生活、宗教信仰、生殖觀念、婚喪習俗以及娛樂活動,還有部落征伐等所有人類社會實踐都反映在民歌這一原始藝術中。可見,商城民歌不僅起源於勞動,亦發展於人類社會生活的全部實踐。到了階段社會,勞動人民由於飽受統治階級的壓迫,又以民歌反映他們的苦難生活,揭露剝削者的罪惡行徑,激發民眾的反抗情緒,使其成為進行政治鬥爭的武器。

歷史淵源

遠古時代的商城地區,山大林密,荊棘叢生,是狼蟲虎豹和飛禽走獸的樂園。或因部落征戰而逃亡,或因天災人禍而避難的人們遷徙至此定居後,最初的生活方式是以群居狩獵為生。遭到猛獸襲擊,眾人暴之以“嗬!嗬!”的驅趕聲;圍獵時,最先發現目標的人就發出“喲兒——嚎!”的喊聲,眾人就以“喲兒嚎嚎!喲兒嚎嚎!”的喊聲呼應,以便合力捕獵野物;進山勞作而傳遞信息時,則發出“噢——”的呼喚聲,對方就報之以“哎——”的回答聲;圍著火堆歡慶勝利時,眾人敲打著勞動工具,手舞足蹈地再現勞動動作,並以“呀哈哈!呀哈哈”邊歌邊舞的歡叫聲助興。於是這些口頭自然習慣用語和音調,形成了商城民歌的雛形並留傳至今。山歌《山答應》、田歌《打吆喝》等民歌仍明顯的具備以上特點。
到了漢代,在商城設定雩婁縣。因雩婁是祭祀天地,求神拜佛而修建的祭壇,所以商地曾有唱伏羲,唱女媧,兄妹交合而繁衍人類的傳統民歌。六朝時,有些商城民歌以“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取義為相和歌。其演唱形式以擊節(鼓)者歌之或舞之。現今的鑼鼓唱、車水歌、花鼓唱等民歌仍保留著這一演唱形式。
唐代是詩詞發展的鼎盛時期,民歌也相應的在曲調風格、演唱形式上有很大的突破,邊歌邊舞便是當時的創新。如商城的挑花籃唱小曲和盅盤舞、花扇舞、花傘舞等歌舞仍保留了唐代風格。
宋代,隨著商業的發展,適應城市人民文化需求的戲曲、曲藝等藝術形式興起,一些商城歌舞也開始戲曲化。如原只唱小曲的花籃舞,便一躍進化到能演簡單故事情節的二小,三小戲了。至南宋時,宋金南北相持,大別山成為南宋的抗金基地,光州始遷時曾設金剛台等22個小寨。沒有戰事時,軍士沿山坡造梯田種茶,此地便成為主要產茶區,引來四方商賈經營茶葉,曾產生相當數量的茶歌。由於當時的統治者視茶歌為“鄙俗”,任其自生自滅,因此失傳了不少。流傳至今的只有《摘茶歌》、《茶山五更》等少量茶歌了。
到了元代,由於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致使風格明快的謠體民歌比較突出。如流傳至今的民謠:“石雞叫,石狗咬,石人推著石船跑。石船下水斑竹炸,十萬天兵殺元韃”就是占據金剛台的義軍首領余少保傳播的一篇討元檄文。
明清之際,民間歌謠出現繁榮景象,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超過了歷朝歷代。民歌的內容也十分廣泛。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生產鬥爭和階級鬥爭及日常生活各方面的現實。還有一些民歌、童謠等,以問答、猜謎等方式來傳播勞動生產、自然科學、歷史事件等方面的知識和體會。如揭露分封在商城的明室王子勤火式等世代在地方盤剝勞動人民的歌謠“勤掃帚,地皮光。朝納糧,不留糠。搶搜茶,叉袋裝。豐年庶民也逃荒”就一直流傳至今。
近代,民間歌謠的反帝、反封建內容十分突出,如反映清末商城紅燈照起義領袖葉麓青的英雄史績的《十杯酒》:“一杯酒,正月正蘇仙石起反葉麓青。萬貫家財都不要,一心拚命破商城……”等民歌曾廣為傳播。反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大別山根據地在兩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鬥爭生活的歌謠,在近代歌謠中更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充分表達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民歌也注入了新的生命。老歌手煥發青春,新歌手繼承傳統,他們“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斷地進行再創作,使大別山民歌更加豐富多彩,別具一格,成為我國文藝百花園中的奇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

藝術特色

商城民歌和全國各地民歌一樣,經歷了由二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言到長短句雜言的發展過程。由於史書沒有記載,僅就現有資料中的五言、七言、十言和長短句雜言的民歌,略述一下它的體式和藝術特色。

商城民歌的形式和內容分類

商城民歌的種類是按人們的自然感覺、口語習慣的稱謂來分的,在形式上大致可分為號子、山歌、小調、燈歌(也叫喜慶歌)、喪歌、兒歌等。凡在勞作時有領有合的民歌統稱號子,在耕作或放牛時的對歌等均稱山歌,流行於市鎮的委婉小唱稱小調,節日喜慶、婚嫁慶典的歡歌稱為燈歌,辦喪事或祭祀時的宗教歌在民間慣稱喪歌,孩子們念的童謠稱兒歌。從內容上,大致可分為勞動歌、儀式歌、時政歌、情歌、生活歌、歷史傳說歌、兒歌和其它八類。這八類大多與我國各地民歌存在共性,但由於地理環境各異,風俗習慣不同,語言音調複雜便構成了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