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學[學科]

商品學[學科]
商品學[學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商品學是一門以自然科學為主,將社會科學、經濟學融合起來的一門套用性學科,是研究商品使用價值及變化規律的科學。商品學是以自然科學為主,又與其他經濟科學、社會科學相互滲透的交叉性學科。商品學研究內容是由商品學的研究對象所決定的。根據商品學的研究對象,其研究內容以商品體為基礎,以商品-人-環境為系統,使商品使用價值在質和量上的表現形式-商品質量和商品品種為中心。

基本信息

簡介

商品學是研究商品及其價值以及交換價值、使用價值和如何實現的規律的學科。商品學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國外,首次開設商品學課程的年代是18世紀。商品學的創始人是德國人約翰·貝克曼。我國商品學的發展經歷了萌芽階段、創立和發展階段、全面質量觀階段。19世紀,商品學由德國傳入我國,使我國商品學得到迅速發展。1902年,我國商業教育中把商品學作為一門必修課。

學派

當今世界商品學界存在三大學派:
1)技術學派:主張從自然科學方面研究商品學;
2)經濟學派:主張從社會科學方面研究商品學;
3)融合學派:主張從技術和經濟兩方面來研究和評價商品的使用價值。

研究對象

商品學商品學
商品具有二個因素:價值和使用價值。商品的價值範疇,如商品價值的形成和實現等問題,是由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及有關經濟門類學科來研究的。關於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學研究的範疇。
商品學是研究商品使用價值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指商品對其消費(使用)者的有用性或效用,是商品本身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的屬性所形成的(如糧食可充飢,衣服可禦寒,鋼鐵可製造器械等)。它取決於商品本身的外形、結構、成分、性質、包裝等。它構成了使用價值的物質基礎,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喪失使用價值的商品,其交換價值亦必隨之消失,商品亦失去進入流通領域的資格。
商品的使用價值具有雙重功能,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物質性和社會性)。

研究內容

商品學商品學
商品學研究內容是由商品學的研究對象所決定的。根據商品學的研究對象,其研究內容以商品體為基礎,以商品-人-環境為系統,使商品使用價值在質和量上的表現形式-商品質量和商品品種為中心。以商品屬性不斷滿足商品交換和消費需要以及其他社會需要為主線,具體包括
商品質量及其影響;
商品質量管理與質量監督;
商品標準與標準化;
商品檢驗;
商品分類與編碼;
商品包裝與標識;
品牌與商標管理;
商品的成分、結構與性質;
商品儲運與養護;
新商品開發;
信息與商品預測;
商品消費心理
商品廣告;
商品與資源、環境等等。

研究任務

商品學商品學
商品學的研究任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指導商品使用價值的形成
通過商品資源和市場的調查預測,商品的需求研究等手段,為有關部門實施商品結構調整、商品科學分類,商品的進出口管理與質量監督管理,商品的環境管理,制定商品標準及政策法規、商品發展規劃提供決策的科學依據;為企業提供商品基本質量要求,指導商品質量改進和新商品開發,提高經營管理素質,保證市場商品物美價廉,適銷對路。
2.評價商品使用價值的高低
商品質量是決定商品使用價值高低的基本因素,是決定商品競爭力強弱、銷路價格的基本條件。所以,它是商品學研究商品使用價值的中心內容。通過對商品使用價值的分析和綜合,明確商品的質量指標、檢驗和識別方法,能全面準確地評價、鑑定商品的質量,杜絕偽劣產品流入市場,保證商品質量符合規定的標準或契約,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保護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國家和消費者的利益,創造公平、平等的商品交換環境。
3.防止商品使用價值的降低
分析和研究與商品質量有關各種因素,提出適宜的商品包裝儲運,保護商品質量,努力降低商品損耗
4.促進商品使用價值的實現
通過大力普及商品知識和消費知識,使消費者認識和了解商品,學會科學地選購和使用商品,掌握正確的消費方式和方法,由此促進商品使用價值的實現。
5.研究商品使用價值的再生
通過對商品廢棄物與包裝廢棄物處置、回收和再生政策、法規、運行機制、低成本加工技術等問題的研究,推動資源節約、再生和生活廢物減量,保護環境的綠色行動。

研究方法

商品學商品學
由於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有用性和社會適用性的統一。因此,商品學的研究方法是按照研究的具體課題,採用不同的形式進行的。
1.科學實驗法
這是一種在實驗室內或一定試驗場所,運用一定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對商品的成分、構造、性能等進行理化鑑定的方法。這種實驗方法,大多在實驗室內或要求條件下進行,對控制和觀察都有良好的條件,所得的結論正確可靠,是分析商品成份,鑑定商品質量、研製新產品的常用方法。(如成分含量)
2.現場實驗法
是一些商品學專家或有代表性的消費者群,憑人體的直覺,對商品的質量及其商品有關的方面作出評價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的正確程度受參加者的技術水平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但運用起來簡便易行,適於很多商品的質量評定。(如茶葉、酒類、某些新產品的試用、試穿等)。
3.技術指標法
是一種在分析實驗基礎上,對一系列同類產品,根據國內或國際生產力發展水平,確定質量技術指標,以供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鑑定商品質量的方法。(如保溫瓶)。
4.社會調查法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一種社會性的使用價值,全面考察商品的使用價值需要進行各種社會調查,特別是在商品不斷升級換代,新產品層出不窮的現代社會裡,這方面的調查更顯得更加實際和重要,其具有雙向溝通的主要作用,在實際調查中既可以將生產信息傳遞給消費者又可台將消費者的意見的要求反饋給消費者。社會調查法主要有:現場調查法、調查表法、直接面談法、定點統計調查法。
5.對比分析法
是將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商品資料收集積累,加以比較,從而找出提高商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擴展商品功能的新途徑,運用對比分析法,有利於經營部門正確識別商品和促進生產部門改進產品質量,實現商品的升級換代,更好地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
6.系統分析比較法

專業介紹

專業概況

商品學(代碼:110207W)屬於管理學大類,工商管理類。

專業培養

商品學專業培養能從事商品質量分析與檢驗、商品質量監督與管理、商品經營管理,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通過學習,可以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
2.了解食品、日用工業品、紡織品及服裝等商品質量技術特性;
3.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4.掌握商品檢驗與管理、商品質量控制及商品經營管理等方面所需要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術、技能以及現代檢測技術與管理方法;
5.具備質量控制、商品採購與零售管理以及商品市場開發的創新意識;
6.具備從事商品檢驗、質量監督、採購經營管理等業務工作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7.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套用能力。

課程設定

有機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材料學、管理學原理、財務管理、市場行銷、商品學概論、商品檢驗與質量認證、日用工業品及其檢驗、紡織品及其檢驗、食品及其檢驗、商品質量管理、現代分析檢測技術、食品保鮮與冷藏鏈、採購與供應鏈管理、倉儲管理與庫存控制、零售管理、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進出口商品檢驗等。

相近專業

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審計學、國際商務、導遊、會計電算化、汽車行銷專業

開設院校

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商業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北京物資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河北工業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