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

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

勞動價值論雖然不是由馬克思最早提出,但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使這個理論成為了科學理論。核心的標誌是勞動二重性學說的創立。由於有了勞動二重性和勞動價值理論的統一,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理論便隨之統一起來,人類的經濟認識從盲目轉為自覺狀態。概括而言,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關於價值及其意識的本質、規律的學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論、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等相併列。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以各門特殊的具體的人文學科中共同性的、即一般的價值問題為對象,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加以研究。它是馬克思主義價值學說的最一般的基礎部分。由於這個理論的成長,《資本論》成為一種開放結構。理論工作者在“保衛《資本論》”時代語境中,通過不斷尋求“歷史”和“邏輯”的內在統一,形成和創建了豐富具體的實踐化的經濟理論。

產生髮展

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著作中就表現了對價值問題,特別是人的價值問題的極大關注。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差別》(1841)中,曾就人的自由與必然和反對神本主義價值觀念等問題做過探討。他在1843-1844年所寫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和《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一方面通過對舊社會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形成和表達了全新的共產主義社會理想和價值觀念的核心內容;另一方面冷靜地考察了價值和人的價值問題的一些深層理論基礎。他肯定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揭示了人類勞動中兩個尺度的意義和“人也按照美的規律建造”、“人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等本質特徵,從而在實際上把價值確認為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顯現。恩格斯1845年所寫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則以大量的現實材料和深入的分析,揭露和控訴了資本主義的罪惡,論證了共產主義價值觀念的社會基礎。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間所做的清算費爾巴哈哲學的工作,標誌馬克思主義的成熟。《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所闡述的新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求從實踐即人的主體性活動方面理解現實世界。這一根本思想,為把價值科學地理解為人的實踐活動中的內在因素和目的性內容,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礎。同時,他們還提出要充分地理解“批判的,革命的實踐的意義”和改造現實世界使之革命化的方向,並就人的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人的需要、利益、人的活動的歷史方式及其條件等,做了豐富的具體考察,闡明了關於歷史價值的基本觀點。這些研究導致了歷史觀為基礎的共產主義價值觀念,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另一部代表性著作《共產黨宣言》(1848)中,得到了完整的表述。共產主義價值觀念的形成是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成熟的顯著標誌。

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不僅產生於馬克思恩格斯在哲學上的變革和現實社會的政治批判,而且同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有密切的聯繫。在《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和其他經濟學著作中,馬克思對各種不同意義的價值概念給全面的考察和把握。他首先嚴格區分物品的使用價值和商品價值、交換價值,立足於對交換價值及其內在尺度的考察,提示了商品生產的秘密,從而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在這個過程中,馬克思面對利用混淆商品價值與使用價值來否定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庸俗經濟學觀點,進行了堅決的、毫不妥協的鬥爭。他反覆強調一般意義上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同這裡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價值“毫無共同之處”,甚至指出,“作為使用價值的使用價值,不屬於政治經濟的研究範圍”。同時,馬克思並未因此而將它們的差別絕對化,並未否認在一般科學的範圍內研究使用的價值的意義。

馬克思對一般“價值”概念的詞源和涵義作了充分的考察和肯定,並且在他的經濟學論述中,從兩個方面表述了自己的價值觀。一方面,他把交換價值歸根到底理解為實現產品使用價值的社會歷史形式。人們為了獲得或讓渡產品的使用價值,必須進行社會交換;交換的尺度並非由使用價值決定,而是由生產該產品的社會勞動所決定。這樣,政治經濟學中的交換價值和價值,作為社會關係的一種歷史性的內容和尺度,它們本身就具有哲學意義上的一種特殊價值,即保證產品的使用價值得以實現使用價值。哲學的價值概念和政治經濟學的價值概念之間,表現出某種一般和個別的相互聯繫,不是彼此完全排斥的。另一方面,馬克思也通過對經濟利益、經濟價值的具體分析,在廣泛的意義上考察了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現象和價值關係。他對資本主義經濟實質的批判和共產主義歷史必然性的經濟學論證,以及對生活與消費、分配與交換、需求與供給、費用與成本;乃至經濟與道德、經濟與藝術、經濟與政治等等關係的論述,事實上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和價值學的豐富內容。

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在其發展中越來越廣泛地體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各個方面。恩格斯在他以後的著作中,曾就科學的價值、道德、藝術、宗教、政治、軍事、國家與法、自由與必然等問題進行了大量考察和論述,同時批判了唯心主義和形上學價值觀的各種錯誤表現。列寧和毛澤東一生的工作都在致力於實現馬克思所建立和共產主義價值觀念,他們同志也發表了許多重要的價值論見解。例如,列寧曾指出評價與決定論的一致性,真理與“對人類有用”的相互一致性。他還明確地提出了實踐事物的價值、即“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點的聯繫”的“實際確定者”,必須把實踐“包括到事物的完滿‘定義’中去”這一極其重要的原則性結論。毛澤東則始終一貫、十分明確地堅持了人民主體論的共產主義價值觀念,並得出了“真理與人民的利益一致”、“從實際出發與向人民負責的一致性”這樣的真理與價值辯證統一的結論。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在理論上獲得相對獨立的形式,並被確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是在最近二三十年中開始實現的。它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全面深入地理解和闡述的進程有關。由於受到種種社會原因和思想原因的影響,價值論問題曾被看作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所不包含的問題。隨著對馬克思主義思想和實踐探討的全面和深入,同時也由於當代世界理論和實踐中價值問題的日益突出,前蘇聯和東歐、日本、西歐和中國等國的馬克思主義者,自六十年代以來日益重視並繼續深入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