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歷史觀

它承認歷史的主體是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 有一句話:“歷史造就英雄”,這也是歷史的觀點。 三、有選擇地繼承並發展歷史,這是如何對待歷史的問題。

概念描述

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materialism)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亦稱唯物史觀。
歷史唯物主義為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他們稱它為“唯物主義歷史理論”或“唯物主義歷史觀”。恩格斯1892年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英文版導言中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列寧稱歷史唯物主義為“科學的社會學”,“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和“社會科學的唯一科學方法即唯物主義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則把它修正為經濟唯物論。
歷史觀是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根本見解。在歷史唯物主義誕生以前,人們總是從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種隱秘的理性,即從某種精神因素出發去解釋歷史事件,說明歷史的發展。其結果不是曲解人類史,就是完全撇開人類史。資產階級歷史觀用“人”的觀點解釋歷史,比起中世紀用神的意志說明歷史的神學觀點是一個重大進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種抽象的人,即脫離歷史發展條件和具體社會關係、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學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虛的“自我意識”。從這種抽象的人出發,必然把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歸結為人類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這仍然是用非歷史因素、人們想像和思考出來的東西去解釋歷史,因而不可能正確地認識歷史以及歷史研究的對象。
歷史唯物主義用以觀察社會歷史的方法與以前一切歷史理論不同。它承認歷史的主體是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但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人不是處在某種幻想的與世隔絕和離群索居狀態的抽象的人,而是處於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現實的人無非是一定社會關係的人格化,他們所有的性質和活動始終取決於自己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只有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物質生活條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動,才能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歷史唯物主義考察問題的方法明確規定,它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以社會生活某一局部領域、某一個別方面為對象的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不同,它著眼於從總體上、全局上研究社會的一般的結構和一般的發展規律。它的任務就是為各門具體的社會科學提供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理論基礎。

主要內容

歷史唯物主義者認為歷史發展是有其特定規律的,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社會。歷史唯物主義者認為人類已經經歷了前三個階段,目前正處於第四階段(越南、古巴、朝鮮等自稱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1987年的中國共產黨十三大上,中國稱自己在1950年代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鮮明特點

凡是認為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由歷史發展而來、社會存在和發展離不開歷史、社會和歷史存在著必然的繼承和發展關係的觀點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有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那么他在看待和處理問題時,就具有了以下特點:
一、承認歷史,尊重歷史,認為社會必然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這是如何看待歷史的問題。
承認歷史,認為歷史正是所有事物的來源,這本身就解決了哲學中的一個命題——事物的來路問題。任何事物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必然有其前身或者前因,而我們的現今都是前身或前因的變化或後果。也許大家要問:這個問題簡單,難道現實中還有不承認歷史的情況么?怎么沒有呢,事實上是有的,比如我們有時就批判某某數典忘祖,甚至有懷有陰暗醜惡的目的的人不但不承認歷史、而且還歪曲篡改歷史。那些不承認台灣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一心要把台灣分裂出去的人不就是數典忘祖嗎?日本國的某些別有用心之人不承認歷史上的侵略、篡改歷史的行為不就是不承認歷史嗎?還有現實中有的人達到一定的地位後,就羞於提及原來的窮困狀況,甚至在眾人面前和自己老實樸素的親人不敢相認,這也是不敢面對歷史的一種表現。看來承認歷史有時還是需要勇氣、正氣和骨氣的。
只有首先承認歷史,才能夠尊重歷史。尊重歷史有很多表現:承認歷史的真相,承認曾經的錯誤、承認先人的功業和成果、承擔應有的歷史責任、享受應有的歷史權益等等。牛頓曾經謙虛地說:“我可能比笛卡爾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許多巨人肩膀上的緣故。”這既是一種美德,也是堅持了歷史的觀點。難道我們的知識和經驗、基礎和條件不是從先人那裡繼承而發展的嗎?天才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歷史條件的,而不是憑空產生的。不承認曾經的錯誤,那是流氓和無賴;不承認一個國家既有的領土和主權,就會有侵犯別人的藉口;不承認法理上的順承關係,就會有逃避承擔責任的行徑……看來,不承認和尊重歷史,不僅是態度上的問題,還可能會產生嚴重而錯誤的後果。
現今世界特別是中國目前充斥著一個看似繁榮卻十分有害的現象:文藝、評論等文化現象畸形繁榮,歷史事件、評價等被歪曲和混亂。這是一個被絕大多數人忽視卻肯定有很大潛在危害的狀況,如不及時加以有效糾正,必然對中國的思想界、文化界直至政界產生長久的負面影響,這主要體現在對年輕一代的教育直接產生負面效應。比如現在的電影、電視劇,大量借用歷史朝代、歷史人物杜撰子無虛有的故事情節,推向市場,已經達到了泛濫的地步;很多文藝、評論缺乏確鑿的歷史證據,大量主觀臆斷歷史人物及事件,甚至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比如可以把秦檜說成忠臣、把商紂說成英傑……長久以往,何談歷史信任,何談歷史價值、何談以史為鑑、懲前毖後,歷史在人們的面前,可能就是一堆笑料而已。這是混淆是非、把歷史搞亂、對歷史極不尊重的表現。
尊重歷史,肯定祖先的豐功偉績,發揚先輩的光榮傳統,才能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今天有不少人,從生活富裕的狹隘角度出發,加之對本國的某些缺點和不足存在不滿,有著比較嚴重的崇洋媚外思想,缺乏愛國愛人民的崇高品格,民族根性徹底失去,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悲哀、人性的悲哀。
二、聯繫歷史來觀察和分析問題,這是如何運用歷史的問題。
有了歷史的觀點,我們在看待、分析和處理問題時就會更加全面、更加客觀、更加符合實際、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觀規律。
首先有了歷史的觀點,我們就會有更強的理解力和包容性。有一句話:“歷史造就英雄”,這也是歷史的觀點。這就是什麼樣的歷史環境造就什麼樣的英雄人物。有很多歷史人物造就的歷史事件,我們今天很多人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實際上只要聯繫當時的時代背景,就可能很好理解了。比如: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而發動玄武門事件。古代人為了爭奪皇位竟然殺掉自己的兄弟,多么地殘酷!其實只要了解了當時的兩種勢力的形成、差異和水火不容的情勢,就會知道發生這樣的事情也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已,勢所然也。比如毛澤東為什麼會發動文化大革命,今天的人很多都不理解甚至痛恨。實際上只要聯繫毛澤東本人畢生追求的共產主義信念、他對共產主義的本質的理解、以及當時國際、國內複雜的嚴峻形式,你也許就會對當時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核心集團發動文化大革命有個比較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文化大革命的本意和出發點是好的,只不過在選擇形式上存在缺陷,使得後來發展的情況和造成的嚴重不良後果,恐怕也是毛澤東所始料不及的。但今天也許可以這樣說:沒有文化大革命,社會主義在新中國就不可能這樣深入人心,中國被西方資本主義和平演變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大,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革命果實就可能化為烏有。
其次,有了歷史的觀點,我們就能更加準確地判斷形勢,分清利弊,從而有針對性開展工作。有一句話,叫“審時度勢”,這也是一種歷史觀點。在什麼樣的歷史條件下才能開展什麼樣的工作,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而不是亂來的。在國家危亡、民族患難的時候,我們就要把保家衛國、解決民族危機當成首要任務。在我們貧窮落後、饑寒交迫的時候,我們就要把發展生產、解決溫飽當成工作的重心。在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就要解決環境問題、能源問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如果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時候發動民眾鬧革命,那就是民主革命、進步的革命,是大英雄;如果在國泰民安、政治清明的時候,發動民眾“鬧革命”,那就是反革命、瘋子,這樣的道理,大家是很容易理解的。運用到一般的問題上,也是這個道理。比如,我們要創立一個公司,首先就要調查研究:產品需求問題、人們消費習慣問題、生產原料問題、設備問題等等,這都是歷史條件,只有考慮周全了,我們才能獲得成功或者更大的效益。
再次,有了歷史的觀點,我們才能謙虛吸收前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少走彎路。被前人通過實踐而證明了的理論和經驗,我們要毫不懷疑地加以吸收和借鑑。古人曰:前車之轍,後車之鑑。堅定不移地走民眾路線,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相信民眾,依靠民眾,發動民眾、為人民服務等等這些都是革命前輩用生命和實踐換來的經驗,一定要加以堅持和發揚。國興於清明,毀於腐敗、興於團結,衰於分裂等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無數次證明了的不變真理,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不能蹈前車之覆轍。有一句話叫做“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也許可以忘掉仇恨,但決不能忘掉教訓和敵人。
三、有選擇地繼承並發展歷史,這是如何對待歷史的問題。
運用歷史的觀點,歸根結底還是如何對待歷史的問題。是接受還是摒棄、是褒是貶、是全盤否定還是有選擇地利用,這是我們必須做出抉擇的。縱觀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理論,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認為:借鑑歷史經驗、立足歷史條件、順應歷史趨勢、做人類歷史發展的推進者,做最崇高的理想的實踐者,這就是一個革命者應該採取的科學的態度。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時候,我們要堅持同一切非歷史唯物主義者作鬥爭,這就是:有選擇地繼承、發揚歷史理論和經驗,反對全盤否定。歷史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繼承不斷發展的連續的動態過程,割斷歷史去看待和處理問題,不僅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凡是被歷史證明是正確的理論經驗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繼承和發揚;凡是被歷史證明有錯誤的和有害的做法我們必須堅決拋棄和改正。否則我們就會重犯錯誤,重蹈覆轍,白白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人力和財力。我國就發生過也許仍然存在著“全盤西化”、“否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思潮,這是非常有害的和危險的。
堅持實事求是,反對脫離歷史條件的空談蠻幹。“實事求是,也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主義和唯物主義是有機聯繫、渾然一體的。堅持歷史主義,必然堅持唯物主義,必然反對官僚主義、主觀臆斷,反對虛無主義、神秘主義,反對一切形式的空想和蠻幹。尊重客觀形勢、尊重客觀實際,才能制定出符合規律的方針路線,我們的事業才能勝利,我們才能儘可能地少走彎路。毛澤東當初設計的農村公社——“吃大鍋飯”,就是過高地估計了當初人民民眾的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在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科學的預算和紀律要求的保障下,採取了過於理想的社會模式,從而使得很多道德水平低下的人消積怠工、投機取巧,使得許多管理水平低下的人走上領導者崗位,加上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煽動、破壞等因素,從而給我們的事業造成巨大損失。
認清歷史形勢,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和時機,敢於變革,推動人類社會向更高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念,也要防止那些“教條主義、保守主義”等呆板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行為。不能清醒地認清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不敢變革或不願變革,也可能坐失發展良機,給以後的事業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比如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形勢日趨複雜、能源日益緊張、不穩定因素大量存在、腐敗勢力十分強大、道德認識存在多元化矛盾化等等情況下,如果不能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及早採取加強國防、反腐倡廉、利民惠民、統一思想、加強德育、發展周邊關係等一系列果斷措施,必然會給我們將來的事業帶來難以控制的損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