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論止盜

或:有人。 哂:譏笑。 安:何必。

原文

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注釋

選自《資治通鑑》。
上:指唐高祖。
或:有人。
哂:譏笑。
切:迫。
安:何必。
昇平:太平。
外戶:大門。

譯文

唐高祖與群臣討論怎樣制止社會上的盜賊問題。有人請求皇上用嚴刑酷法來制止盜賊。皇上譏笑說:“老百姓之所以做盜賊,是因為政府賦稅的種類太繁,徭役太多,再加各級官吏貪財索賄,使老百姓吃穿無著,貧困交集,所以就顧不上禮儀廉恥了。我決定朝廷上下各級官吏改變過去那種奢侈浪費的生活,節省國家財政支出,減少徭役,少收賦稅,各級政府都選擇任用清廉的官員,讓老百姓吃穿有餘,那樣老百姓自然就不乾盜賊之事了。何必用嚴刑酷法呢?”從此數年之後,全國經濟蒸蒸日上,天下太平。人們走在路上遇見別人丟掉的東西都不拾撿,百姓家的院門都不用關閉,來往的商人遊客晚上在野外露宿用不著擔心有盜賊的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