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566~635)

唐高祖李淵(566~635)

正文

唐高祖李淵(566~635)唐朝的開國皇帝。字叔德。先世本為趙郡(今河北趙縣)李氏。西魏宇文泰以關中為根據地,改西遷漢人的山東郡望為關隴郡望,李氏乃偽托西涼李暠之嫡裔,並改其郡望為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李淵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是統領府兵的八柱國之一,且於北周宇文氏政權有佐命功,死後追封唐國公。父親李昞,襲爵,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
李淵生於長安,七歲時襲封唐國公。隋初,補千牛備身。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后姐,故特見親重,累轉譙(今安徽亳縣)、隴(今陝西隴縣)、岐(今陝西鳳翔)等州刺史。隋煬帝即位後,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征高麗之役,李淵督運於懷遠鎮(今遼寧遼陽西北)。大業九年(613) 楊玄感起兵,煬帝詔李淵馳驛鎮弘化郡(今甘肅慶陽),兼知關右諸軍事。十一年,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
當時,隋末農民起義遍布全國,隋朝政權搖搖欲墜。李淵自知無力撲滅農民起義,又深曉煬帝猜忌嗜殺,政局動亂,難於自保,便與次子李世民在大業十三年五月起事於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殺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並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召回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淵起兵後,一面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始畢可汗派兵馬相助,一面召募軍隊,並於七月率師南下。此時瓦崗軍在李密領導下與困守洛陽的王世充激戰方酣,李淵致書於李密,卑辭推獎,麻痹對方,利用鷸蚌相爭之勢乘隙進取關中。十一月攻拔長安,在關中站穩了腳跟。李淵入長安後,立煬帝孫代王侑為天子(恭帝),改元義寧,遙尊煬帝為太上皇;又以楊侑名義自加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綜理萬機。
次年 (618)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蘇揚州)殺隋煬帝。五月,楊侑禪位,李淵稱帝,改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立建成為太子;以世民為尚書令,封秦王;元吉封齊王。任裴寂為右僕射、知政事,劉文靜為納言。不久唐朝統一了全國。李淵在位時期,依據隋文帝舊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頒布均田制租庸調制,重建府兵制,為唐朝的職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課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礎。
但武德(618~626)年間,統治集團內部充滿了複雜的鬥爭。裴寂和劉文靜都是太原起兵時的佐命元從,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寵信;文靜為秦王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勳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淵藉故殺了文靜。秦王世民自認為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他的功業超過太子建成,但因是次子無法繼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不甘心久居人下,是自己皇儲的地位的重大威脅。於是,雙方展開了劇烈的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在這場政爭中,李淵則經常站在建成一邊。太子的心腹楊文幹曾經宿衛東宮,後出任慶州都督,受建成命召募壯士送長安,以供建成發動政變時使用。武德七年(624)李淵去仁智宮避暑,有人向他揭穿這件事,李淵盛怒之下急召居守長安的太子至仁智宮謝罪,並產生了廢建成、改立世民為太子的念頭,但並未實現,只簡單地責備其兄弟不睦而不了了之。楊文幹知道事泄,便舉兵反,很快就被平定了。從此以後,建成與世民均加快了鬥爭的步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終於爆發了"玄武門之變"。在這次政變中,世民先發制人,殺建成和元吉,逼李淵立己為太子。不久,李淵退位為太上皇,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
李淵退出政治舞台後過了九年的閒散失意生活,最後於貞觀九年(635)死於太安宮。廟號高祖。葬於獻陵。

配圖

唐高祖李淵(566~635)唐高祖李淵(566~635)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