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集鎮

唐集鎮

唐集鎮位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西南,南臨能源城市淮南市,東與蚌埠市隔淮河相望,西接蒙城、鳳台二縣,鎮政府座落於平阿山東麓、淮河北岸、茨淮新河南畔,山靈水秀,資源充沛,經濟發達,交通便利,225省道、蒙唐公路、046線在鎮中心交匯,距蚌寧、合徐高速公路入口30公里,距京滬鐵路淮南潘集貨場10公里,內陸深水河淮河、茨淮新河穿境而過,距蚌埠機場35公里。綿延橫亘的平阿山、蜿蜒曲折的淮河、茨淮新河構建了唐集鎮的城在山中、山水相連的特有景象,名勝古蹟星羅棋布,有漢代魏陽古城、皇姑墳;有建德橋、金輪寺、迎山寺、神仙洞等名勝古蹟。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互交融,形成了唐集人民的勤勞、樸實、友善、創新和積極進取的深厚文化底蘊。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唐集鎮水稻
唐集鎮1949年設唐集鄉,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由唐集、耿集兩鄉合併置唐集鎮。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9公里。面積114.7平方公里,人口4.2萬。有公路直達縣城。轄路廟、林護、何巷、潘集、計集、山後、前陳、趙圩、武楊、牛圩、楊橋、群塘、騎龍、汪街、山前、唐集、翟陳、上陳、谷湖、耿集窪湖、東韋、楊村、耿村、興隆25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產小麥、水稻。鄉鎮企業有建材、機修、糧食加工、食品、運輸等企業。

唐集鎮轄區面積150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人口7萬多人,土地面積15萬多畝,其中耕地面積12萬畝,在科學規劃指導下,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發展迅猛,商貿市場繁榮,客商雲集,全鎮有集貿市場7個,年交易額5億元;工業發展迅速,分布著各類工業企業50餘家,涉及新型建材、食品、米麵加工、機械、化工、包裝材料多種產品;農業產業發達,特色農業初具規模,優質大米、綠色蔬菜、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和真菌類商品生產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多家,林果種植上萬畝,名優產品石榴蘋果桃子柿子遠銷蘇、浙、滬等地區。

資源概況

唐集鎮石灰石
耕地總面積1.6萬公頃,盛產水稻、小麥棉花花生和各類蔬菜、水果。糧食總產量穩定在95萬噸以上;養殖業發達,生豬、牛、羊、雞、鴨等家禽養殖業為皖北之首;林果業發展迅速、林業種植達30多萬畝,優質水果石榴遠銷海內外,被外國客人譽為仙果。

唐集鎮內有淮河、茨淮新河和大量的人工河、渠、湖,水體無污染,水質優良,適合養殖螃蟹甲魚黑魚鱖魚青蝦泥鰍黃鱔等各類水魚。唐集鎮境內平阿山礦產豐富,補步探明明石灰石儲量達7億噸,毗鄰淮南煤礦、淮南電廠蚌埠電廠粉煤炭煤矸石資源充沛,可利用潛力大,為砂石水泥和新型建材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證。鎮內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初步探明可開採儲量2.3億噸,分布較為集中,埋藏較淺,開採方便。唐集鎮人口7萬多人,每年外出務工農民達1.6萬人,20公里的半徑範圍內覆蓋人口近30萬人。教育發達,有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3所,國小、幼稚園36所,其中唐集職業中學每年培養熟練技術工人1000多名,另有社會辦的服裝、機械、電焊、電子培訓學校多所,是懷遠縣西南的文化教育培訓中心。為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適合紡織、服裝、機械製造和手工藝品等蔻集型產業發展。

民營經濟

唐集鎮唐集鎮
懷遠縣唐集鎮翟陳村如今是戶戶有家業,人人有事做,村里村外再難看到一個閒人。村醫翟玉珍辦了多年診所,2008年初自籌資金100餘萬元,建起純淨水廠和塑製品廠。在唐集鎮,“能人”創業使民營經濟亮點閃爍。唐集鎮大力鼓勵外出打工農民返鄉創業,當前新一輪的全民創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唐集鎮水泥廠和輪窯廠停產多年,通過招商引資,各自引入外來資金100多萬元,盤活了廠子,並就近招收工人200多名,拓寬了當地農民的就業渠道。在外打工多年的山前村農民陳同順,去年在家門口辦了一個養雞場,養雞2000多隻,年利潤近兩萬元。擴大了規模,養殖種類由單純的養雞發展到養雞、養鴨還養鵝,養殖數量也翻了一番。他和外地客商及附近各大超市簽訂購銷契約,由一個小小的養雞場變成產、供、銷一條龍的訂單產業。“能人”創業領跑民營經濟,全鎮民營企業已達120多家,年產值近兩億元。

先進性教育

唐集鎮唐集鎮
懷遠縣唐集鎮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從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紮實深入推進整改工作,讓民眾切身感受到教育活動帶來的新變化。;;;唐集鎮針對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戰鬥力不強等問題,調整了部分村組織負責人,整頓了後進村黨支部,健全完善了各項工作制度,開展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和“雙學、雙帶、雙聯、雙保”活動,全面推行了黨員承諾制。圍繞民眾關心的水利興修、道路改造、村務公開等熱點難點問題,唐集鎮各村黨支部採取積極舉措,加以整改。騎龍村黨支部結合標準糧田建設,拓寬整修渠道2000多米。牛圩村黨支部想方設法化解村級債務,規劃建設林網,盤活村辦集體企業,增加集體收入近3萬元。唐集鎮還建立了黨員密切聯繫民眾的服務機制,及時了解民眾所需、所急、所憂、所盼,為民眾排憂解難。完善了黨員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制度,把主題實踐活動制度化、經常化,構建起了黨員發揮先進性的平台。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唐集鎮

唐集鎮漣水縣唐集鎮
唐集鎮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域東部,距縣城33公里。東與石湖鎮接壤,南與黃營鄉相連,西隔西官河東胡集鎮毗鄰,北與南祿辦事處交界。唐響河唐松河一帆河、省道327公路、漣阜路構成便捷的水陸交通運輸網路。唐集鎮總面積約68平方公里,人口3.4萬人。唐集鎮骨幹企業有窯廠、桐木廠、卷板廠、食品調料廠、礦泉水廠等。

月塔,又名石橛塔、法濟塔,在今唐集鎮月塔村。據《雍正安東縣誌》記載“法濟寺去治75里。”“法濟塔在法濟寺山門外,塔有三:左藏佛牙,右藏佛骨,西南大者藏舍利。高七級,有門可登。萬曆三十四年重修。寺東有通濟橋,石刻“神智大師”四字。”由此可見,古代漣東曾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法濟寺,法濟塔即今月塔只是寺中三塔之一。據當地人說,法濟寺確實寬宏。它前在丁梁,後在後營,中在中營,分別建有前大殿、後大殿、中大殿。果真如此,則法濟寺南北長約有15公里左右,難怪當地有“跑馬關庵門”之說。口傳未必真實,但中營的中大殿直到1946年還存在,被漣東縣民主政府拆除另用了。見眼的人說,中大殿三間,有長廊,柱子粗至一人抱不過來。而前、後大殿的損毀時間,已無人說得清楚,怕是年深日久了。

唐集鎮月塔
至於月塔建於何時,就更無確言,甚至連哪個朝代也不得而知。當地也有傳說:“唐初李世民八叔東征時,曾率部駐屯法濟寺。後來在戰鬥中負傷,又死於法濟寺中。李世民尉遲敬德在寺中建塔,表示紀念。”據此,則先有寺而後有塔,且寺在唐朝初年已存在,塔則建於唐朝初年。考唐太宗李世民諸叔父(包括支出)中,唯長平王李叔良是在作戰時負傷後死去,且又是在唐武德四年(621年)與突厥人交戰中,中流矢後死於道途中的,故此傳說殊未可信。至於另一傳說“姑嫂建塔”,則純為民間文藝之作,理當置之。

儘管月塔有許多未解之謎,但是作為千年古蹟和特殊的建築藝術品,仍然具有較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在《中國古塔精萃》一書中,就有《江蘇漣水月塔》專篇記錄。全文如下:“塔平面八角形,當年可能七層,今殘存六層,通高24米。亦是一座樓閣式的塔。這座塔沒有基座,只有塔的簡單台基。第一層塔身特別高,東西南北四面各開折角式門洞(圭形)”,塔身光平,無裝飾,至檐部做單抄斗拱,除轉角外,每面各出兩朵,這是宋塔上一般常見的。檐子很短,轉角用石條做角梁,由於塔檐破落亦無平座之餘意。第二層第三層塔身四面四個門窗洞口,其餘四面為花窗子,構造與第一層大致相仿。第四層為直欞窗;第五層第六層已破壞。塔之內部為"壁內折上式"。這座塔,根據門窗洞口以及斗拱式樣做得非常標準來判斷,是一座宋代的塔。198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將月塔列為省級保護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