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堡村

唐家堡村位於延慶鎮東北,現有農業人口310餘人,耕地800餘畝,人居耕地2.5畝。該村在生產發展過程中,拓寬思路、創新方法,通過“四個先行”調整種植結構,使村級經濟發展速度、發展質量和發展潛力得到很大提高。

基本信息

一、結構調整不盲目,調研先行

唐家堡村結合本村實際,經過認真調研、論證,對種植業結構進行調整。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唐家堡村主要幹部開始到山西河北等地考察,尋找高經濟效益的農作物。經過認真篩選、比較,最後選定山西省太谷縣的壺瓶棗和河北省的莜莜棗,該品種經濟效益高,氣候適應性強、果實品質優於普通棗樹。2007年,該村決定種植壺瓶棗和莜莜棗360畝,總計17000餘棵。至此,該村種植業結構調整全部完成。唐家堡村大規模引進種植壺瓶棗在延慶尚屬首家。

二、推廣種植不強制,示範先行

2005--2006年,該村共引進壺瓶棗和莜莜棗7000餘棵,經過試種,證明樹種適應延慶氣候,成活率達80%以上,適宜種植。村兩委幹部積極引導村民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帶頭試種棗樹,探索種植技巧。村幹部平整村西3畝廢地,作為示範田,種植村民挑剩下的樹種,由村級管理,做好示範;考慮到村民欠缺棗樹種植經驗,村里積極爭取鎮農服中心和縣果品服務中心支持,聘請專家實地講授棗樹種植、維護技術。

三、村民參與不顧慮,政策先行

在鎮產業政策的扶持下,棗樹種植的投入全部由村集體負擔,村民不需要出資。棗樹在前兩年由村級統一管理,統一修剪、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村民不承擔額外費用。從第三年起,由村民自己管理。三是村民耕地里的棗樹種植的收益歸村民所有,村集體不占用。街道兩旁棗樹歸村集體所有,村民房前屋後棗樹歸村民所有。種植棗樹的耕地,第一年每畝給予村民400元的補貼,第二年每畝給予200元的補貼。

四、發展生產不單一,訂單先行

該村在種植棗樹之後,又多方聯繫訂單,通過套種的方式,種植黃芩,每畝年經濟效益將達到700元以上。截至目前,360畝棗樹地已全部套種上了黃芩。通過套種,大大降低了棗樹種植的經營風險,耕地得到了更加合理地利用,增加了耕地使用價值。通過訂單農業套種黃芩,唐家堡村2007年將增加收入25萬元。

唐家堡村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改變了種植玉米的傳統,形成了打造棗樹專業村的奮鬥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唐家堡村實現了“三個提高”。

一是提高了發展速度 通過種植棗樹,唐家堡村經濟發展可實現“三級跳”。在棗樹結果前,村級通過給予補貼,使村民收入維持在原有水平。這一階段通過套種黃芩增加收入,實現經濟發展第一次跳躍。棗樹結果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將大大超過種植玉米,從而實現經濟發展的第二次跳躍。在第二階段基礎上,大力發展棗產品深加工,實現經濟發展第三次跳躍。

二是提高了發展質量 通過種植棗樹,唐家堡村形成了自己的產業特色,實現了一村一品。全力打造棗樹專業村成為唐家堡村今後的發展方向。在棗樹推廣過程中,唐家堡村經過認真調研、反覆論證,通過示範先行的方式,帶動村民參與種植。推廣種植不盲目、不武斷、不強迫,充分尊重村民自己的意願。選用優質棗樹品種,符合市場實際、符合村級發展規劃,符合村民根本利益,較之以前,發展質量得到了根本性提高。

三是提高了發展潛力 唐家堡村通過全力打造棗樹專業村,實現了經濟與建設的協調發展、共同繁榮。在唐家堡村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後、田間地頭,處處都可以看到棗樹。種植棗樹,改善了該村的農業種植結構,村級環境更加優美,實現了村級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