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燒制技藝

唐三彩燒制技藝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的藝術精華,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三 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唐時多以紅、綠、黃為主,故稱“唐三彩”。 三彩是通稱,並不限於三種顏色。除紅、綠、黃外,還有白、黑、蘭紫等顏色。唐代這種藝術珍品,大部在洛陽發掘出來,故有“洛陽唐三彩”之稱。

唐三彩燒制技藝簡介

(2圖片)唐三彩(2圖片)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時期彩色釉陶藝術品的總稱,因其釉色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故後人稱之為唐三彩。被譽為中國陶瓷史上一顆璀璨明珠,唐三彩燒制技藝於2008年6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此次受邀參展的國家級非遺項目。系統展示了唐三彩的發展歷程、工藝流程和特點,精湛技藝和精美的展品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欣賞。
唐三彩的作法是將做好的坯體,裝在窯內燒至1100度左右,取出施彩,然後再放進燒窯內燒至900度左右即可。唐三彩釉質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鋁。呈色劑是各種不同的金屬氧化物。
(3圖片)唐三彩燒制技藝-河南政府網(3圖片)唐三彩燒制技藝-河南政府網
唐三彩採用二次燒成法。首先使用白色粘土作胎,在窯內經過1000℃-1100℃的素燒,經過冷卻,再於胎上繪以各種釉料入窯進行釉燒。唐三彩是一種低溫(850℃-950℃)釉陶器,用含有銅(釉為綠色)、鐵(赭黃色)、錳(紫色)、鈷(藍色)、銻(淺黃)等作釉料著色劑,並加入鉛、鋁作助熔劑。其釉色互相滲化,加上年代久遠,部分顏色發生變化並產生新色,具有較高的裝飾藝術水平。但由於實用性較差,唐三彩主要用於隨葬,即明器和俑。

唐三彩燒制技藝淵源

洛陽是唐代陶瓷文化中心之一,誕生了著名的唐三彩。隨著唐三彩的消亡,洛陽在中國陶瓷文化和歷史中的地位日漸衰落。新世紀以來,洛陽民間藝人創造的仿古唐三彩、現代洛陽三彩、洛陽牡丹瓷三項燒制技藝愈發成熟,洛陽悠久的陶瓷文化再放光彩。
唐三彩陶釉藝術誕生於公元618年的唐朝,最初因以黃、綠、白三色組成使用而得名,又因其珍品大量出土於唐東都——洛陽,故有“洛陽唐三彩”之稱。它以歷史悠久、技術精湛、造型優美、形象逼真、色彩絢麗、古樸典雅而聞名中外,是饋贈親友的最佳禮品和室內陳設藝術品,為洛陽傳統的出口工藝品,深得中外各界人士的喜愛,被譽為“東方藝海明珠”。產品遠銷國內三十個省、市、自治區和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部分產品作為國禮,已贈送給三十多個國家的元首。
唐三彩生產,工廠堅持產品質量第一。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嚴把質量關,堅持傳統技藝和現代科技技術相結合,仿古造型相結合。
三彩壁畫是八十年代發展的新產品。也稱唐三彩第二代產品。這是在繼承和發揚唐三彩傳統藝術的基礎上,用陶板經過立線、施釉、燒制等工序而成的平面造型藝術品,它形式新穎、題材廣泛、色彩富麗,是室內高雅的裝飾藝術品,深受各界人士歡迎。浮縷雕花瓶將唐三彩的傳統工藝與壁畫的立線工藝相結合,為唐三彩的第三代產品,花瓶高貴典雅,是居家插花、裝飾的理想藝術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