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庫普曼

唐·庫普曼

唐·庫普曼TonKoopman,荷蘭指揮家和古鋼琴家。唐·庫普曼的名字是與巴赫緊密相連的。像他的前輩古斯塔夫·倫哈特一樣,庫普曼指揮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樂團和合唱團正在錄製巴赫的全部康塔塔。作為對巴赫年的獻禮,庫普曼已經完成了他重新改編的巴赫《聖馬克受難曲》,這也是巴赫自己精選的曲目,只是不為後輩所知曉。

基本信息

職業生涯

初建樂團

組建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樂團之前唐·庫普曼正在阿姆斯特丹音樂學

院學習,同時還與許多後來在巴洛克音樂界逐漸出名的人一起工作。那是70年代初,人們正嘗試著用早期樂器來演奏。唐·庫普曼最初開始組團時,演奏員們還在使用現代樂器。開始換樂器的時候還是相當困難的,雙簧管演奏家每5分鐘斷一次葦片,但大家都是自願的,都為所演奏出的不同聲音而激動不已。庫普曼遇到了費利普·哈雷威格,安排與管弦樂隊和合唱隊一起工作。那真是70年代初才具有的精神力量,沒有錢住旅館,只好與朋友同住。第一次重要演出是1972年的《聖約翰受難曲》,這也是首次在荷蘭用古樂器演奏巴赫受難曲。這讓唐·庫普曼想到,荷蘭應該有一個管弦樂團專門演奏這樣的音樂。

指揮與演奏

剛開始時,唐·庫普曼從沒有想到做指揮會成為唐·庫普曼藝術生涯的主要部分,唐·庫普曼們正演奏的音樂的確需要指揮。事實上是費利普指揮了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樂團的首演。唐·庫普曼被邀請去柏林指揮B小調彌撒曲,演出的幾周前,導演就打電話,請唐·庫普曼早幾個星期來給合唱隊排練。事情來得很意外,唐·庫普曼忙著那邊的事情,就沒有時間來排練自己的演出了,唐·庫普曼有點發愁,唐·庫普曼不得不在是否想要成為名指揮上做出決定。但即使是在指揮台上,唐·庫普曼也想做一名與其他音樂家一樣的人,而不是獨裁者。特別是演奏巴洛克音樂,因為那裡沒有指揮的真正位置。

在指揮與演奏之間,理想的平衡應該是一半對一半,但這總也不能實現。舉行有管弦樂隊和合唱隊參加的音樂會要比準備自己的獨奏音樂會容易許多,而唐·庫普曼做客席指揮的契約都是提前三年預定的。唐·庫普曼還必須繼續從事演奏,如果唐·庫普曼只是做指揮,唐·庫普曼會妒忌庫普曼的同事,因為唐·庫普曼需要自己製造音樂。

默默貢獻

唐·庫普曼作品 唐·庫普曼作品

錄製巴赫康塔塔的計畫是對巴赫年最大的貢獻,這個計畫是如何做出的?儘管唐·庫普曼從沒有說起過,當年古斯塔夫·倫哈特錄製巴赫的康塔塔時唐·庫普曼只是在其中演奏的一名學生,那時唐·庫普曼總是問倫哈特,為什麼他不指揮音樂會演出,他認為有太多的困難。但唐·庫普曼認為人們還是喜歡聽作品的現場演出,儘管它不是十全十美。唐·庫普曼總是覺得坐在麥克風和譜台前來製作音樂是一種令人悲哀的方式。擁有現在的計畫,是因為唐·庫普曼覺得在20年之後有許多新資訊出現,足以再來重溫巴赫的康塔塔。這是一個新世紀,唐·庫普曼的目標是先在音樂會上演出,然後再錄音。唐·庫普曼們現在已經錄製了12首,完成了一半多,總共有22盒唱片。

改編作品

作品《聖馬克受難曲》,當唐·庫普曼自己的巴赫計畫開始時,唐·庫普曼曾聽過另一個版本的(改編過的)《聖馬克受難曲》,唐·庫普曼在想要不要使用同樣的版本?的確需要一個更好的方式。而且唐·庫普曼認為,在巴赫康塔塔作品上多下功夫,就有可能尋找到唐·庫普曼自己的選擇。光做研究是不夠的,只有通過演奏才能熟悉作品。

有一處的內容是升入天堂,唐·庫普曼認為應該用半音階來描述。還有幾個地方樂器的組合很奇怪,這也可以與其他音樂作比較。唐·庫普曼的一位同事提醒唐·庫普曼,要密切注意作品中調性的發展,那就是說有時候唐·庫普曼不得不作些調整,但如果唐·庫普曼做了調整,唐·庫普曼就得變換低音聲部,因為它太高了。排練時,合唱部分比較容易,其規模比《聖約翰受難曲》和《聖馬太受難曲》小一點,作品的整個氣氛也不是很富有戲劇性的,不象《聖約翰受難曲》那樣擁有太多的反猶太情緒。《聖馬克受難曲》的內容比較溫和,戲劇性的發展是在下半部分開始的。

唐·庫普曼想找一段在其他受難曲中沒有用過的讚美詩,唐·庫普曼想使《聖馬克受難曲》獨樹一幟。讚美詩可以配上現成的音樂,甚至變換音樂來適應它。主要的問題是要尋找詠嘆調,當然這個問題不是很大。就像巴赫在B小調彌撒曲中所做過的,唐·庫普曼覺得唐·庫普曼應該利用這個作品之前的巴赫所有康塔塔,在這個較大範圍內來選擇,而不是像唐·庫普曼的同事所堅持的只利用同時期的音樂作品。

那年9月在唐·庫普曼的《聖馬克受難曲》首次演出時,一位德國音樂學家指責唐·庫普曼的詮釋不符合“歷史性”。但唐·庫普曼已經發現,巴赫的康塔塔中就是有些音樂從世俗康塔塔到宗教康塔塔,再到世俗康塔塔這樣被循環地使用過。唐·庫普曼們知道有一、兩首世俗康塔塔在被用在《B小調彌撒曲》之後,又用在了宗教康塔塔中。所以那種認為巴赫只在同一範圍內反覆套用鏇律的觀念是不真實的。

改編的任何版本對巴赫來說都不會是足夠好的,因為他自己就是不滿足的。他的作品演出一次之後,他就想要回頭修訂每一個部分,包括宣敘調,讚美詩和詠嘆調。但由於沒有時間,他只修訂了兩首受難曲,他還是需要這些作品的。

目的並不是演出那么多場次,只是想在巴赫年中演出。但大家都是在一遍又一遍地演奏同一部巴赫的作品。唐·庫普曼記得在一次座談會上有人說過:“你不必這樣做,因為還有更好的巴赫音樂。”唐·庫普曼已經演奏了所有優秀的巴赫音樂,的確有些作品不是很好。唐·庫普曼已經答應妻子,唐·庫普曼只在下一個巴赫年裡才再次演奏巴赫音樂,那是2050年。唐·庫普曼是很真誠地這樣說的。

巴赫可能反覆運用過他自己的許多作品,但有些宣敘調確實是專門為受難曲寫的。這些年來,唐·庫普曼創作過一些像宣敘調這樣的小型作品。唐·庫普曼從沒有學過20世紀的音樂語言,唐·庫普曼開始即興演奏時,立即就回到了17世紀。唐·庫普曼不能說唐·庫普曼做得像巴赫一樣好----這當然是唐·庫普曼的夢想---但唐·庫普曼能夠把握巴赫風格中的某些焦點語彙和精彩音程。唐·庫普曼認為這是很好的解決方式。《聖馬克受難曲》是庫普曼的創作----唐·庫普曼不能否認他的改編,而唐·庫普曼這樣做只是想成為巴赫的學生。唐·庫普曼做過一個夢:唐·庫普曼去巴赫那裡學習,他說:“庫普曼,唐·庫普曼給你一個作業,是一部《受難曲》。你可以利用唐·庫普曼的任何作品,找不到的話,還可以自己創作。兩星期後回來交作業。”這時候夢就醒了。

作品欣賞

庫普曼英文名:TonKoopman

唐·庫普曼作品 唐·庫普曼作品

唱片公司:HarmoniaMundi類型:古典音樂(ClassicalMusic)

語言:法語

簡介:唐·庫普曼指揮下的合唱團與樂隊無論在音樂性方面,還是在技術上,都極為出色;而在詠嘆調中,合唱者與樂器演奏者之間的樂思聯繫和對這些音樂的演繹自始至終都十分引人注目。獨唱家與合唱團整體合作極為和諧均衡,整個合唱團以極美的分句與活潑且得體的控制,體現了他們對於音樂的把握。庫普蘭對於這些清唱劇音樂中的戲劇性衝突也控制得宜,全曲顯得低調而又張弛有度,令聽者自在安詳。迪特里希·布克斯特胡德丹麥作曲家、管風琴家。1657在年赫爾辛堡,1660年在赫爾辛格,1668年在呂貝克的瑪麗亞教堂任管風琴師。呂貝克期間,自年1673起作為演奏家及晚間音樂指導享有盛名。J.S.巴赫十九歲時步行跋涉兩百英里來聽他演奏,巴赫的管風琴及康塔塔創作也深受其影響。1680年,布克斯特胡德完成包含七首清唱劇的聖樂《我們耶穌的身體》,題獻給瑞典宮廷樂長杜班。內容描述某目擊耶穌基督受難的人,依序從《腳》、《膝蓋》、《手》、《側面》、《乳房》、《心臟》到《臉》來觀察耶穌;寫曲手法方面,則從義大利精緻風格,發展出自身的獨特風格,並以中世紀讚美詩《萬歲,救世主》貫穿全曲。這份手稿目前典藏於瑞典烏帕薩拉大學圖書館,被學術界視若珍寶。布克斯特胡德的作品有教堂康塔塔、管風琴曲及器樂重奏奏鳴曲。管風琴曲有數種版本,教堂康塔塔及器樂奏鳴曲分別收在《德國音樂名作集》ⅩⅣ和Ⅺ內。計畫出版的《布克斯特胡德作品全集》1925至1937年出了七卷,1958年重新執行這個計畫。G.卡爾斯泰特曾編輯他的樂曲主題目錄,出版於1974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